规范化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规范化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于春娥

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 山东荣成 264300


【摘要】目的:探讨观察规范化护理在急性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急诊收治100例脑梗死患者,基于双色球分组法将11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实施规范化护理流程与常规急诊护理,获取两组护理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92.0%、死亡率8.0%、致残率26.0%明显优于对照组80.0%、20.0%、48.0%(P<0.05)。观察组的抢救时间、病情诊断时间、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流程可提升脑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可缩短急救时间,还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梗死;常规护理;规范化护理流程;抢救效果;睡眠质量评分;抢救时间

近年来,我国脑梗死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病多因人体脑血流循环不畅或障碍导致大脑缺血缺氧,继而导致脑组织坏死,最终形成疾病[1]。疾病发生后需及时进行抢救治疗,迅速恢复脑组织血流循环,才能改善患者的脑组织状态,逆转神经功能,促使患者恢复正常[2]。需要指出的是,临床发现急诊护理存在一定问题,会对脑梗死急救造成一定影响。若能及时改良现有急诊护理流程,可优化护理效果,改善脑梗死结局。基于此,本研究主要不同护理对脑梗死的影响,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急诊收治100例脑梗死患者,基于双色球分组法将11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有患者50例。纳入标准:患者均经螺旋 CT等影像学手段确诊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5-25分;患者家属均对研究知情,患者可配合研究完成。排除标准:未入院已经死亡患者;有既往脑梗死病史;合并颅脑肿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观察组男有28例、女有22例;年龄区间大小53-78岁(65.77±5.13)岁。对照组男有29例、女有21例;年龄区间大小54-78岁(65.99±5.19)岁。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接到患者亲属的求救电话后,立刻安排医护人员及时将患者待会医院,并通知急诊科医生待命。

观察组(规范化护理流程):(1)成立急救小组:针对脑梗死这一类疾病,急诊部医师、护士组成急救小组,在参与研究前进行系统、规范的培训,不断提升对脑梗死知识的掌握度,不断锻炼、提升脑梗死的急救处理能力,保障小组在确定疑似病例后能够准确应对突发情况。(2)院外急救:在接到求救电话后,医护人员立刻通知急救小组待命,急救小组及时拎起准备好的急救箱,确定箱内物品、药品完善,可应对脑梗死患者。出车后,护士积极和现场人员沟通,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临床症状,嘱咐现场人员不要随便移动患者,晃动患者头部,及时松开患者的领口与袖口。并指导现场人员为患者实施基础救治。在到达现场后,需立刻进行现场抢救,平稳迅速的转移患者,及时将患者送入医院。(3)开放绿色通道:院内医护人员还需迅速开放绿色通道,让患者通过绿色通道进入急诊室,完成全身检查与诊断。确定患者为脑梗死后,及时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溶栓禁忌症,确定患者可进行溶栓治疗后,立刻通知相关人员准备溶栓治疗,还需准备抢救物品。期间急诊科、检验科、手术室必须积极沟通,实现无缝对接,提升患者的抢救有效率。

1.3观察指标

  1. 脑梗死抢救结果:抢救成功率(抢救后存活率)、死亡率(院内死亡率)、致残率(抢救后发生偏瘫等影响日常生活能力的后遗症);

  2. 脑梗死抢救时间:抢救时间、病情诊断时间、待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

  3. 脑梗死睡眠质量评分,在患者护理干预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3]评估,量表中囊括24个条目,可则称7个因子,本研究主要统计7个因子与1个总分,总分在0分-21分,分数越高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

1.4统计学方法

予以SPSS22.0统计学软件本研究数据计算。

结果

2.1两组脑梗死抢救结果比较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92.0%(46/50)、死亡率8.0%(4/50)、致残率26.0%(13/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80.0%(40/50)、死亡率20.0%(10/50)、致残率48.0%(24/50),具有显著差异(P<0.05)。


2.2两组脑梗死抢救时间比较

详情表1。

表1 两组脑梗死抢救时间比较

组别

抢救时间

(min)

病情诊断时间(min)

待手术时间(min)

住院时间

(d)

观察组(n=50例)

12.98±2.65

21.78±3.87

21.09±4.13

8.41±1.76

对照组(n=50例)

19.54±2.99

29.96±4.15

33.98±4.87

10.88±1.94

t值

8.109

14.324

17.223

4.103

P值

0.01

0.01

0.01

0.01


2.3两组脑梗死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详情表2。

表2 两组脑梗死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分)

组别

入睡时间

睡眠质量

睡眠时间

睡眠效率

催眠药物

睡眠障碍

日间功能

总分

观察组(n=50)

0.80±0.14

1.00±0.07

0.50±0.05

0.82±0.10

0.89±0.26

0.68±0.18

0.79±0.34

5.39±0.67

对照组(n=50)

1.36±0.38

1.99±0.19

0.93±0.15

1.17±0.25

1.38±0.32

0.99±0.24

1.20±0.57

9.93±1.04

t值

9.234

3.109

11.322

8.776

10.453

6.387

5.212

6.387

P值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但具有极高的危害性。若不及时进行抢救治疗,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若未在黄金时间抢救患者,则会影响患者的整体抢救效果,导致患者即便抢救成功,顺利存活,也会有严重后遗症残留,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4]。临床有研究[5]指出,50岁以上人群是脑梗死的高发群体,若患者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得有效救治,则会产生严重并发症,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多通过静脉溶栓、机械取栓等方法救治患者。但是,也有研究[6]指出,除理想的救治方法,临床护理干预方案也是影响脑梗死患者救治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为脑梗死患者实施救治期间,创建并实施一套快速安全、疗效确切的护理流程,缩短患者的发病-抢救时间,提升医护人员的护理效率,是非常有必要的。

由上可知,规范化护理流程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与睡眠障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传慧,张海伶,王志莲.分析改良急诊护理流程用于脑梗死急诊护理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344.

[2]杨红艳.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及睡眠障碍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1):152-154.

[3]尹豪.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管理中对改良急诊护理流程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8):148-149.

[4]周娟.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临床转归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5):8-9.

[5]蔡少青,曾艳,杨露.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院前延迟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8,47(2):258-259.

[6]韩高雷.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J].辽宁医学杂志,2020,34(3):52-54.







于春娥(1976.01)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山东威海荣成市 毕业于潍坊医学院 学历:本科 现供职单位全称: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 邮编:264300 研究方向:神经内科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