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中几种心理效应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3
/ 2

浅谈班级管理中几种心理效应的应用

何慧

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三角小学 528445

摘要:心理效应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它普遍存在于每个人身上,也普遍在于各个场所。心理效应与班级管理有很重要的关系,随着学校对学生心理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心理效应也被应用到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如果能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地、恰当地运用好各种心理效应,必定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皮格马利翁效应、责任分散效应、羊群效应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人的心灵。”,而著名的刘儒德老师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中,有句格言:“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贝”,心理效应普遍存在于每个人身上,也普遍在于各个场所。而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正确地领悟各种心理效应?如何恰当地运用心理效应去管理学生,管理班级,实现人尽其才,人尽其能,从而使工作效能达到最优?这是一个值得教师思考、反思的问题。本文主要谈的是我在班级管理中的几种心理效应的具体应用实例。

一、皮革马利翁效应

传说古希腊塞浦路斯岛有一位年轻的王子皮革马利翁,爱上了自己雕塑的女神像。他每天守护在雕像旁边,深情地注视着她。王子的执著感动了上天,女神终于神奇地复活了,并成为他的妻子。

皮革马利翁效应,说明心理暗示的重要性,有时它真的就像“吸引力法则”,你心里所想便能成为现实。正如“说你行,你就行”,赞扬与期待产生激励作用,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有五个基本观念,其中提到“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对学生要严格外更要重视激励的作用。

我任教的四2班,在第一单元的英语测验中,成绩总体上看并不是理想,有5个基础不错而且平时努力的学生都考得不好,在和他们的个别谈话中,我发现这几个学生都有一个普遍的特点是自信心不足,比如上课,心有答案却不敢举手。针对这种情况,我运用“皮革马利翁效应”,平时以鼓励他们为主,如在每次小测验中,乃至是听写比赛,我都会特地走到他们身边,拍拍他们的肩膀或摸摸他们的脑袋,说:“努力的你,这次肯定能拿到优秀的成绩!”、“我相信你一定会很棒!”。

通过两周持续的鼓励,那5位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在这次测验中都进步很大,个个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水不盈科,不行”

这段时间浩楠同学的进步很大,做为班主任的我感到十分欣慰。浩楠今年10岁,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缺少父爱,开学以来他屡次违反纪律,课堂上无心、时常不完成作业。前期,我在给他持续做心理咨询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与他父母的沟通,特别是不在孩子身边的父亲,我坚持不定期地向他汇报浩浩的点滴进步,希望他能及时联系儿子,语言上鼓励或以寄送小礼物的形式,主动搭建父亲与孩子的内心联结,以此来填补孩子内心空缺的父爱。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也是时刻关注着浩浩的每一个进步,挖掘他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他,让他意识到其实自己也一直在被人关注着,只要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同样也可以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赞赏。

从浩浩的进步中,我明白了“水不盈科,不行”的道理。“盈”即充满,“科”是坑的意思,“不行”指不往前走。即水能够流多远,取决于前面的地面是否光滑。如果前面是坑坑洼洼的,那就必须先把前面的坑填满,才能往前走。

人的心理状态也是如此。有相关研究表明,缺少爱的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会更加调皮,他们经常犯错主要的原因是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那么在班主任工作中,就特别需要把更多的爱投入到单亲家庭的孩子身上,接纳、满足是才是管理的突破口。

三、责任分散效应

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结束了酒巴工作后,在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联系到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开学已有8周,可班级中依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我想其中是否就有“责任分散效应”的负面影响呢?

通过细心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我发现班级的各项工作没有细化,职务不够明确,造成三个班长要管辖的范围过大,分工不明,问题一出现,我根本就找不到确切的责任人。鉴于此种情况,我便马上设立更多岗位分工、内容细化的班干职位,如:图书管理员、开关灯管理员、眼保健操管理员等。

随着班委会的不断庞大,越来越多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现在我每次走进教室,总会有不少班干部拿着纸和笔围上前来,向我汇报班级的各项情况。事实证明了,消除责任分散的负面效应,建立起责任到人的班级制度是正确之举。

四、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是一种常见现象。例如一个羊群(集体)是一个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冲右撞。如果一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会一哄而上,争抢那里的青草,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其它还有更好的青草。羊群效应一般会出现在一个竞争比较激烈的团体中,而且这个团体上有一个领先者(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摹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它的羊也跟着去那里吃草。

这段时间,英语的课堂气氛活跃了很多,第一组和第二组的那两个“不出声的团伙”(不读课文、不回答问题学生)已被我“攻破”,我的教学也能更加顺利进行了。究其原因,我想是“抓典型”的解决方法发挥了积极作用。话得从上周说起,“擒贼先擒王”,在一次大扫除中我忽然发现第一组的小雪同学和第二组的小东同学在班上具有较强的号召力,而他们正是“不出声的团伙”的重要成员。在上午的一节英语课上,我点名批评了他们,而在当天下午,我意外地听到了他们微小的读书声,我很惊喜,马上竖起大拇指说了一句:“小雪、小东,你们的声音真好听,你们要是不读书,我还真的不知道你们有这么好的嗓音呢?”。让我感到更加惊喜的是从那天起班上的几乎每个不爱大声读书的孩子,都能大声读起书来。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教育无小事,一句话的表达,一件事的处理,正确的、恰当的、错误的、专断的,都会影响学生的一辈子。而班主任了解并掌握一些心理效应,把这些心理效应运用在班级管理当中,确实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