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看待美国庚子退款对中国文教事业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3
/ 3

辩证看待美国庚子退款对中国文教事业的影响

郭果

江西省樟树第三中学 331200

摘要1900年6月,英美等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赔款一项规定:赔款各国白银共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以上则是著名的“庚子赔款”,但鲜为人知的是,以美为首的多国对所得赔偿进行审核后发现,所得款额超出本国的实际损失,经商议决定退还超额部分,被称为“庚子退款”,本文主要探讨美国庚子退款的过程以及款项用于发展中国文教事业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

关键词:庚子退款 美国 中国文教事业

一、庚子退款由来

早在1905年,时任中国驻美公使梁诚和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在交涉赔款用银问题时,由于未考虑到金银之间汇率浮动问题,导致清政府在赔付时倍感压力。所以,梁诚向海约翰提出交涉,希望能用白银支付,再加之海约翰本身持“庚子培案实属过多”的观点。所以在与梁诚的交涉中,海约翰缓和了态度,随即梁诚展开调查,在翻阅相关资料后,梁诚发现美国索取的庚子赔款数额多于其在义和团运动中的实际损失。在彼时,复杂的国际关系也是使美国考虑退还部分赔款的原因:第一,中美关系恶化,自《辛丑条约》签订以后,中美多次爆发矛盾冲突;第二,帝国主义内部竞相争夺在华利益。美国伊利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给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备忘录里谈到:“据说有五千多中国人在日本学习,而在欧洲学习的有数百名···这就意味着当这些中国人从欧洲回去后,他们将劝告中国效仿欧洲而不是美国···各种工业上的特许权将给予欧洲而不是美国。”总之,由于多方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最终推动美国决定退还庚款。

1907年1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会发表演说,建议将一半庚款退还,用于中国留学生来美留学。1908年5月,美国国会两院通过联合决议,美国解除部分庚子赔款,退还中国!

二、美国的庚子退款流程及用途管理

在退款流程方面,首先是计算退款款额,按照《辛丑条约》规定,美国应得赔款为2400多万美元,美国国会在1908年5月的联合决议中将美国的庚子赔款减至1300多万美元,将剩余的款项退还中国。 根据后来的情况可知,美国在退款时,分为两个阶段。1908年退还第一笔款项1078万多美元(后保留200万美金作为备查,续经查明应扣83万多美金,其余仍交还中国),款项自1909年至1940年止,这笔款子用来建设清华学校和派遣留学生。另外,保留的200万的扣付余款也用作建设清华学校和修理陈列武英殿古物用费。但由于退款中途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民国政府对德奥宣战,与其他协约国协商展缓五年交付,并且将此款用作公债基金和宣战经费。第二次退款从1924年开始至1945年为止,退款总额为1254万多美元(注:陈学恂经研究认为,据美国国会议案还款从1917年10月(展缓期前),但按展缓五年期计算,还款应从1922年12月(展缓期后)开始,故而金额应为1245万多美元)。

在用途管理方面,在美国决定退还第一笔庚款之前,美国多界人士即有将此款用作发展中国教育的想法。在中国两国政府交涉还款事宜时,中美两国都曾表示愿将款项用于发展中国教育事业。1908年,美驻华公使柔克义就款项使用问题,正式照会中方外交部,明确指出:退回款项必须全部使用在教育方面,无论日后此方案的负责人是否有变动,都要严格按约定的细则执行,中方还需提前统计每年用于输出人员的金额。同年7月,清政府照会美驻华公使柔克义“表示感谢”,同年10月,袁世凯草拟了派遣游美学生规程,经过柔克义修改后确定:自退款第一年(1909年)起,最初四年内,每年至少应派留美学生一百人,如果到第四年派足了四百人,则第五年起,每年至少要派五十人赴美留学,直至退款用完为止。此外,在派遣留学生的同时,由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一所留美预备学校,如有必要还准备在中国其他城市设立分校。在第二次退款时,中美议定由中国政府设立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选聘董事共15人,中国方面十人,美国方面五人。主要负责监督管理分配第二笔退款的使用。

由上文可知,中美双方对于庚款发展中国的文教事业态度都很积极(当然中美的出发点不同,此将在下文中详述)。可以肯定一点的是,中美通过各种交流,确立各项章程制度和设立管理机构,使得庚子退款肯定对发展中国的文教事业有相当程度的影响!

三、美国庚子退款用于发展中国文教事业的具体结果

在培养留学生方面,在美国退还第一笔退款的同时,外务部开始着手筹办派遣留学生事宜。1909年6月,设立游美学务处,负责招考留美学生。具体成果为:1909年在报考的603人中,录取了程法议、金涛、梅贻琦、胡刚复、王世杰、金邦正、何杰、秉志、张子高等47人;第二年又招收赵元任、张彭春、钱崇澍、竺可桢、胡适、庄俊、易鼎新、周仁等70人,同时还录取备取生143人,以备入肄业馆接受训练;第三年,又录取姜立夫、陆懋德、杨光弼、卫挺生、关康等180人。1911年还曾挑选年龄在十二、三岁的幼年生11名,在1914年送往美国读中学。

在办学方面,为更好地培养留美学生,留美学务处还在国内设立游美肄业馆(即留美预备学校,后成立清华学校)。办学宗旨是:先在国内招考训练“择其学行优美、资性纯笃者,随时送往美国肄业。”1910年,学部制订《考选学生与考送游美学生办法》,《办法》规定:学务处在北京直接招收一部分学生,其余各省由“提学使”在各省招考按初、复试合格录取。保送名额按照各省分摊庚子赔款数额多少而定。1909年,经外务部、学部奏准,由内务部将清华园拨给游美学务处,作为游美肄业馆的馆址。1911年2月,游美学务处和肄业馆迁入清华园,正式更名为“清华学堂”,同年3月举行了入学复试,共录取468人。这些人当中,94人编入中等科,其余皆入高等科,这是清华学堂的第一批学生。同年4月,清华学堂正式开学。之后由于中国时局变化动荡,清华学堂停课半年,并更名为“清华学校”,名称虽改,但制度未变,后清华学校的毕业生陆陆续续被送入美国深造。所有清华留美生在美国由游美学生监督处管理(游美学务处派出机构)管理,自1912年后,改归清华学校直接管辖,驻地设在华盛顿,按月发放留学生各项费用和津贴。

四、结论

世界上存在的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包括庚子退款也不例外。我们需辩证地看待美国庚子退款这件事,更应该辩证地看待美国庚子退款对中国文教事业的影响。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退款的本质:就是美国以退款之名,行对中国文化侵略之实。因为,美国自有退款想法之初,就充满了政治考量,就从伊利诺大学校长詹姆士给当时美国总统的备忘录中就可以看出;从还款行为中,也可看出美国想要控制中国的欲望。既然美国承认多收了赔款,那么多收的部分应属于中国,退还时中国接收款额后,用途可以自理。为何还要规定款项用途?从美驻华公使照会外交部的话中,就完全可以看出美国的狼子野心,美国想通过文化教育控制中国人的思想,消磨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从而达到控制整个中国的目的。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这笔款项在客观上确实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这笔款项为中国建设了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大学,设立了相关学科以及培养了许多大师级的人物。在民国时期,他们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为中国教育能够薪火相传,为中国社会各项事业,为中国后来能够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最初的条件。

从美国庚子退款事件全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一个国家社会事业若想真正得到发展,必须首先得国家独立、民族独立。民国时期的教育成果,是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推行全球殖民体系的副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只有实现国家长期稳定繁荣,才能更好地保障国家独立、民族独立,也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真正发展;二、梁启超曾说:“少年强则国强”,想要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又不得不依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祖国发展的各项事业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使中华民族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刘静,本刊资料.美国“庚子退款”始末[J].文史月刊,2013(12):50-52.

[2]大伟.庚子赔款退还中国内幕[J].侨园,2013(08):67.

[3]陈强. 美国庚款退还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9.

[4]陈学恂. 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5]郑金秋. 威廉·柔克义在华活动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

[6]崔德胜. 胡适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研究(1924-1949年)[D].南京大学,2015.

参见刘静:《美国“庚子退款”始末》,载《文史月刊》,2013年12期,第50—51页。

大伟:《庚子赔款退还中国内幕》,载《侨园》,2013年第8期,第67页。

参见陈强:《美国庚款退还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9年,第21—22页。

明恩溥:《今日之中国与美国》,1907年,第213—218页。转引自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252页。

威罗贝:《外人在华特权和利益》,三联书店,1957年,第619—620页。

以上参见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261—262页。

同注①,第264、272页。

郑金秋:《威廉·柔克义在华活动探究》,南京师范大学论文,2016年。

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282页。

崔德胜:《胡适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研究(1924—1949)》,南京大学论文,2016年。

同注①,第285—286页。

外务部与学部会奏:《谨拟遣派游美学生办法大纲》,见《学部奏咨辑要(续编)》。

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287页。

以上材料同注②,第289—29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