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优化学习,提升教学成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优化指引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4
/ 2

走进优化学习,提升教学成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优化指引策略

祝校美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坎山小学 311243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要求教师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在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上引领学生。教师要通过道德法治课堂内容全面塑造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针对小学生要注重其心理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不断优化道德法治课堂的教学策略,凸显学生的主体位置;通过模式的变革增进学生对相应力量的理解;也要注意保障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在相应领域推动学生成长。以模式和策略的尝试,为学生的综合进步创建基础。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小学道德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优化指引;途径;分析


前言:课堂内教师要通过不同方法的推进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获取总体进步,以理念的更新,推动学生形成优秀的思维意识,能够借助学生的成长需求,优化道德法治课堂教学成效。此外,教师要分析课堂教学现状,针对性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有效弥补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增进学生对相应内容的认可程度。在情感意识上熏陶学生、在思维意识上引导学生,为小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正确心理意识形成构建前提条件。
一、小学道德法治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课堂内呈现的主要问题首先集中在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课堂中学生思维意识相对薄弱,对相应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接受能力均较弱,不利于教学过程对学生的高效引领[1]

此外,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过程缺乏教师的高效教导,教师使用的教学模式相对落后,仅重视自身知识内容的讲解,仅以自身为中心教学内容,忽视了新课程改革思想的提出和学生的主体位置,使教学成效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呈现呆板性,教学成果与教学实际目标相背离。

最后,教师对道德法治课堂的认知程度不够,认为课堂内主要是以教师讲解、学生背诵为主,忽视了教学内容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塑造。难以增进学生对相应内容的探索意识。学生的被动参与阻碍了教师总体教学质量的提升[2]
小学道德法治课堂应践行的基本教学原则分析
(一)应以提升教学效率为基本原则
课堂中教师要履行增强教学效率的原则,要不断尝试优秀方法,营造有效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对相应内容的理解。教师要以不同模式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同时要了解教学基本方向[3]

在上述内容充分考虑的视角下,尝试推出更加新鲜、高效的方法,能够推进正确的教育教学内容。在思想意识上对学生进行引领,强化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接受程度[4]
(二)应以塑造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为基本原则
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心理因素所塑造是新时期对学校教学培养导提出的新要求。在社会发展理念运行的前提下,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学生的思想意识,更加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师要以道德法治课堂教学的引领,强化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形成正确心理,得以茁壮成长。
小学道德法治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一)设置教学情境,强化学生情感感悟
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道德法治课堂应基于学生的不同要求,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满足学生的情感意识上的需要,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参与交流。教师基于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尝试不同的策略完成知识点的学习。优化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家是最温暖的地方”知识讲解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首先导入本堂课的知识,讲述《孔融让梨》、《卧冰求鲤》等不同的故事内容,形成一定的吸引力,让学生对教师即将诠释的内容产生好奇心。在故事听讲结束后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随后教师引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完成知识学习。随后,指引学生回忆生活中与亲人之间、以及在家庭中发生的不同感人故事。在情感意识上塑造学生,在有效的分享中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最后,践行教学情境让学生出演不同的角色,同时邀请其他同学帮忙完成情境演出。在文字知识学习、故事内容导入和情境剧的出演前提下激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产生思维意识上的碰撞,保障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的感恩思想。
(二)融合实际生活,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学校中教学的大部分科目其内容来自于生活。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形成服务于生活的思想意识。知识讲解中通过融合生活实际的方式,让学生勇于探索知识,体会知识。随后,回到课堂内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对学习环节的认可程度会得到增强,教师要塑造学生形成生活化的情感,在探索中优化学生的学习成效。
例如:在“班级生活有规则”的教学中,教师要首先诠释“规则”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规则的含义。首先,向学生提问:“大家喜欢规则喜欢规章制度吗?”小学生由于好动心理较强,大多数给予否定回答,不愿受到规则规定的束缚。此时,教师展示社会中如果交通不受规则限制,则出现交通事故、交通秩序混乱现象;若学校教学没有规则限制,则随意上学、随意放学、随意教学不同的内容,呈现教学混乱局面。通过生活中不同问题的融入,让学生理解规则的价值和含义。以生活为视角,让学生善于理解规则,善于通过规则意识解决班级生活中发生的不同问题,以此为学生高效完成知识探索和应用做好准备。


(三)融合信息技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是教师在课堂中延伸教学的有效方式,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视角。教师在讲解中通过信息技术突出教学优势,丰富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不同方法和教学资源,唤醒学生的能动性思想意识,让课堂教学能够焕发出生机。保障学生能够重新认识到的法治课堂的学习环节,以图片视、频视角给予学生冲击力,让学生主动深入思考。
例如:在“互联网 新世界”知识讲解中,本堂课的内容涉及到庞大的网络,因此应用信息技术方法会更加切合。教师首先通过信息技术方式为学生展示,合理利用网络方便生活的案例如:学生利用网络查询有效的学习模式,提升学习成绩;生活中利用网络网上订餐方便生活、应用网络进行交流,方便信息传递的事件。随后,展示生活中错误利用网络的案例如:小学生沉迷网络产生腐朽思想、网络中诈骗、网络腐朽信息危害学生价值观念的事件;通过前后两方面的对比方式,突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的延伸展示中形成思维意识,形成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会主动探索合理应用网络、感受到在网络应用中的戒尺,鞭策自己在使用网络中的不同行为,让课堂教学能够取得实效性。

此外,教师可以落实家校共育思想,在“学会沟通”教学结束之后,延伸至日常生活,家庭同步配合教师完成知识点的再次诠释。父母的情绪会严重影响家庭氛围如:父母吵架,则学生心里就会产生恐惧和抗拒的心理意识;若家庭氛围亲和相互关心,则学生的原生家庭就会为其塑造有效环境。介绍原生家庭氛围较差,学生日后的生活状态、以及原生家庭幸福和谐学生的成长状态,通过两者对比方式让学生生活中沟通的重要价值,促使学生也会在生活中、以及学习中学会主动沟通交流,能够在有效的家庭指引和教学指引中基于交流促使学生学会“微笑”。

结语:综上所述,教师在积极探索和引导下融入新鲜模式,显示学生主体位置。在基本原则履行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调整教学计划,增进学生的情感感悟,强化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运用能力,使教学目标得以显著提升,保障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在全面落实、总体优化的视角下推动学生发展;让学生在能动性的指引前提下,获取成长和进步,是道德法治课堂的基本教学方向,也显示了教师的优秀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蒋红斌,宁慧鸿.小学低年级规则教育的内容及其实施——基于对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分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1,38(01):102-106.

[2]陆鹏娟.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性教学的运用——以七年级《我们的情感世界》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1):199.

[3]武琪.新时代如何上好思政课——民族地区使用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教学建议[J].中国民族教育,2021(01):52-55.

[4]雷劲.凸显生活气息的法治教育——以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年级教材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12):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