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育下高职学生双创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4
/ 2

校企共育下高职学生双创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赵永刚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郑州 451450

项目课题:郑州市教育局重点课题,课题名称: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中 培养学生双创能力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ZZJG-A9012

摘要“大众创新”人才的培养涉及人格、思维、能力、知识四个方面。在培养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充分思考和实践的机会。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实践资源,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将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问题引入校园,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人才培养融入项目实践。“校企项目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建立了合作运行机制方面的交流、培训和讨论,在评估和监督的基础上,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以保证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的综合提高。

关键词:双创”人才;校企项目式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双创”人才培养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其中,校企合作被广泛认为是实现“双创”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并已被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当中。这就需要高校基于“双创”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合作视角,寻找符合“双创”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基于项目实践教学模式,尝试采用“校企项目合作式”方式开展“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高职院校的“双创”人才培养探索了新的路径。

一、“双创”人才培养的目标

“双创”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将“双创”人才培养概括为“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1]。据此,“双创”人才培养至少包括以下四项内容:

  1. 健全的“双创”人格

“双创”人格是创造性主体能力结构中的关键因素及影响创造活动效力的先导因素。创新创业活动具有艰巨性、长期性和开拓性的特点,这就需要在学科教育的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与训练,引导学生形成具有科学的价值观,敢于冒险和接受失败,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进取心、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格特质。

  1. 灵活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在人的基本素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愿意尝试并能够运用多种有效方式去创造新事物、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具体表现为:富有想象力,敢于突破传统思维,擅用多种方式或方法解决问题。这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尤其是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机会,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激发其想象力,训练其发散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

  1. 较强的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有效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现代化工具,将知识和创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创业能力主要表现为实践操作与执行能力,其形成和发展依赖于认知教育与实践活动。

  1. 丰富的知识体系

知识是从事创新创业实践的基础条件,主要包括学科知识、专业知识和通识知识等。有研究表明,学生获得知识内容越丰富,运用知识的机会越多,其对知识的消化程度越高,并越能推陈出新。

二、“双创”背景下高职校企合作教学路径优化探究

1、建立分层次的实训教学体系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重能力培养,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在培养方案上,应设置实践教学模块,结合四年实践教学,通过对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总结出校企合作的经验。通过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技术培训、专业技能培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此,构建了多层次、开放式、专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学科基础技能、专业基础技能、专业综合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分层次,采用课堂实验、综合实践、课程设计、开放式项目、科研创新项目、学科专业竞赛等形式,针对不同的学生对象,在实验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实施精品文化分层教学。采用任务驱动、问题驱动、案例驱动和项目驱动四种基本方法,以适应不同实验课程的要求,实施多样化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利用企业优势,加强和改进实践培训

职业能力是通过智力、知识和技能的反复训练形成的,因此,应建立企业培训,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企业培训的各个阶段,建立评价体系,并根据相应岗位的技能对学生进行评价。将学生置于现实企业情境、管理体制、竞争压力、团队协作等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开发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在企业项目实践阶段,建立为期半年的全职企业实习体系,将真正的开发项目引入教学,通过真实的企业氛围和发展环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专业素质。为全校开设选项课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专业素质的课程图书馆。学分必须补齐。为实现科技创新的规范化,将科技创新活动整合到课堂内外。在教学中,需培养两种精神(协作、奉献)、五种意识(工程、规格、创新、用户、质量)的特殊素质、五种能力,(理解能力、造型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建立创新教育学分。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发表科技成果论文、参加科研等活动都可归功于学分制。学生须至少获得四个创新教育学分。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等“双精准”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背景下,为激发学生对技能创作的求知欲望,学校与企业双方多次交流、洽谈和对接。

3、建立“资源共享+责任分担”的合作管理机制

建立开放教育管理体系,建立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对人才、资源、信息的建设与共享具有重要意义。明确高校与企业的责任,形成资源与责任共享的合作管理机制。从而使高校教学质量与再造工程培养计划、实践教学管理规则和一系列贯穿实践的实践相结合。建立了科学、完整的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体系和教师教学能力评价体系,建立教学过程管理档案,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运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建立实践教学组织委员会,校企合作教学组织委员会由学校领导和管理、组织领导、培训标准、培训目标研究等组成,委员会还包括专业培训、教学技术、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服务、就业保障等教学部门。软件设计方向、网络技术方向及多媒体设计方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任务及专业综合技能考核评价标准。并与三家企业就合作项目共同制订项目实践计划书,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将新技术、新工艺、行业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综合应用能力。

4、建立以产出为导向的团队运作标准

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其管理意识、激发创造力,以及确保项目产出的质量,需要对项目团队的产出流程进行规范。如网络宣传素材开发流程如下:首先,市场小组同学出创意,将所需的素材创意说明交给指导教师审核;审核通过后,技术组依据创意说明进行素材制作,制作过程中,销售组结合运营需求提供建议;技术组素材完成后交给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交付市场组和销售组使用。

5、建立以量化指标为标准的评价机制

发挥指导教师主体作用,对项目运作进行实时监督与指导,采用量化指标对学生的任务完成质量和数量进行考核,以有效保证学生对工作的投入。实践过程中,以日为单位进行运营效果统计,时时关注运营效果的波动情况。如市场组在QQ空间销售薯乐真方便粉丝时,会对日常的销售效果进行统计,通过数据分析提炼出适宜的宣传与促销方式。

结束语:由于高校与企业组织属性差异,深入推进“校企项目合作式”人才培养模式仍任重而道远。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主体,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坚持开放性、社会性、市场化的实践平台建设理念,不断加强开展“校企项目合作”的硬件与软件资源建设,提高自身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通过学校品牌建设与宣传,扩大学校的地区影响力,增强地方企业与学校开展项目合作的意愿与信心。

参考文献:

  1. 段炼.“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探究[J].科技与创新,2021(04):72-73.

  2. 蔡卫星,张学.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11):164-16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