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课堂史料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8
/ 2

中学历史课堂史料教学研究

郑国华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十八中学 广东 湛江 524000

摘要:史料教学基于史料的分析、解读。《历史课程标准》强调中学历史教学要着重强调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素养均与史料的认识与学习、研究密切相关。对学生的学科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史料教学, 新课改下,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践行史料教学尤为必要。

关键词:史料教学;史料;教学设计;论从史出

一、史料与史料教学法

关于史料的定义,梁启超认为史料是“过去人类行事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流至今日者┅文字记录者”[1];何成刚认为“史料是研究或讨论历史问题的根据或依据" [2]。近年来史学界关于史料大致定义为:从狭义上讲,史料是过去人类遗留的痕迹。按来源可分为一手、二手史料,按史料存在的形式,可分为文字史料和非文字史料。从广义上讲,史料是过去与人类活动相关的一切存在物。它不仅包括历史典籍、文物遗存、历史档案,同时还包括一些当事人的口述史料、日记、回忆录等。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我们采用更为广泛的史料概念,不仅包括广义概念上的史料,甚至还包括历史图片、历史漫画、文物图片及其与历史相关的一些影视剧、文学作品等。 

史料教学法是指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托相关史料,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对相关的史料进行鉴别、解读等,使学生能够从史料中获取相关历史信息,并利用这种历史信息完成对相关历史进行探究的一种历史教学方式。

二、史料教学法的重要地位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遗迹、影像、口述以及历史文学作品等,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情景想象”[3]。让学生初步学会从各种不同的渠道获取相关历史资料,并以相关历史资料为基础来解读历史;以此培养学生的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要求:历史课程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4],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并能掌握搜集相关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相关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鉴别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实证意识;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见解;同时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历史与现实问题。“

由此可见,各版的《历史课程标准》都进一步明确了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着重强调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素养均与史料的认识与学习、研究密切相关。对学生的学科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史料教学,因此,当代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具备史料教学能力。同时,史料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历史观、历史意识。如:“论从史出”、“孤证不立”等史学原则。历史理论的学习对于中学生来说有点枯燥,但若能以诸多史料为依托,层层深入,则能化抽象为简单,化枯燥为生动。比如:通过展示史料,让学生对史料进行认识,鉴别,思考,推理,论证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加以点拨,则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史学思维。

其次,史料教学有利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与学习效率,历史本为过去发生的事,用相关的史料展示,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史料教学研究现状

近年来,不少学者和教师对史料教学进行研究和实践,理论成果颇丰。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应试教育和传统旧的教学方式的影响下,追求授课进度、和应试成绩等,许多课堂的史料教学流于形式,忽视了中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因此,新课改下,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践行史料教学尤为必要。

四、中学历史课堂进行史料教学需注意以下几方面:

1、准备充足的史料

史料是史料教学的核心条件,根据各史料的收集难度和中学历史课本内容,中学历史教师或学校应有相关的史料储备。第一类,相对容易收集的,世存量较大的,如:新石器时代的石制品;秦代的半两钱;民国纸币;建国以来的报纸杂志漫画等;第二类,难以收集的史料,可以用图片展示,如:“交子”等。第三类,与课本有关的有关理论著作,文字史料,可以复印或以多媒体形式展示;除此之外,还可以补充课外史料。来拓展学生的视野。

2、高效的史料教学设计

拥有相关史料后,需要将其在课堂上发挥作用,则需要有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史料教学设计应该注意几方面:

第一,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课本的内容来精选史料,每节课时不应滥举史料,一是课堂时间有限,二也不利于学生对史料的思考分析;

第二,注意遵循“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史料探究在先,历史结论在后。如:在讲授”民国末年通货膨胀“这一内容时,可以使用一组民国纸币,包括从1945年的面值1元、100元、1949年面值50万、100万元等多种金圆券。让学生对此进行分析、解读,在此过程教师可适当引导:从1945年至1949年金圆券的面值有何变化?由此可得出什么认识?在学生解读、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小结:纸币面值越来越大,说明货币不断贬值,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

第三,注意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能力。史料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遵循唯物史观和相关历史原则。对史料的解释不能超出史料体现的范畴,如:对某报纸”1958年河北某地关于农业生产的报道“时,结合史料中的时间、地点正确解读是河北部分地区在1958年发生某历史事件或现象,而不能直接推导出全国范围内、1958年之前是否发生的事件现象。历史解释要基于史料,并不能超出其范围的历史认识。其次,“孤证不立”,应使用多样性的史料来对课本中重要历史结论的认识、解读,而不只使用一则史料。

3、重视提高教师的课堂实践与学生的参与程度

优秀的教学设计需要实践来体现其价值,有了史料、教学设计,还需要有很好的课堂实践与学生参与。授课教师应发挥其引导作用。临堂发挥,根据课堂气氛及学生现状来施教,此外,学生的参与程度也影响到史料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在上课前对学生作思想动员。让学生重视、主动参与课堂史料教学。

结束语

总之,当下国家日益重视中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而史料教学基于史料的分析、解读,提高了课堂效率,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有助于学生提高其历史辩证能力和实证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

参考文献:

[1]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5:53-55

[2]何成刚.何谓史料:史料教学应该澄清的一个基本问题[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4):34-3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5-6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6-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