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自然与语文跨学科融合教育的尝试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5
/ 2

小学自然与语文跨学科融合教育的尝试与探索

戴丽莉

上海市嘉定区新城实验小学


【内容摘要】

知识是一个有机的融合,学习如是,教学亦然。小学自然是小学阶段中一门综合性基础课程。《课程标准》提出:“自然不该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应融入各学科组成的大知识之中,要关注自然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要让学生善于学科学,爱科学和用科学。”这就意味着自然与其他学科之间要相互联系,实现跨学科融合。

【关键词】小学 自然 语文 跨学科 融合教育

在一次与语文教师的交谈中,我发现如今的语文教材中就有很多课文与自然课内容很相近,相互联系着。如果将这些课文内容与自然教学进行融合,这样不仅促进了文理渗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有效地进行小学自然与语文学科的融合,我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一、学科内容的梳理和归纳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表现在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深刻反映。因此,语文学科是不能脱离自然科学的。正因为如此,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都与自然科学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将语文学科中有关自然教学内容的课文进行梳理和归纳,是《小学自然》(牛津上海版)与《小学语文》(上海教育出版社)融合的切入点。我分别从自然常识、科学家的故事和环境保护三方面对《小学语文》内容中涉及到和自然有关的内容进行了归纳。在整个学科内容的梳理和归纳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自然学科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几乎在语文课的每个阶段的学习中都有所体现。

二、学科融合的实践和应用

跨学科融合教学是新的科学观念和思维方式,它重视各学科的知识、理论、方法间的相互融合、补充,以达到整体优化效果。

1.教学内容的融合,有利于课堂更生动、严谨。

小学自然和语文在学科资源中有很多相通之处。将语文教学中的一些自然常识内容与自然课中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贯穿起来,在教学实践中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例如在五年级自然第一学期的《盐和食盐》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学习探究食盐的来源,让学生了解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是死海。我出示了“死海”的照片,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回答:“这是死海”。突然听到有同学兴奋地说:“我们在四年级语文课中学过《我躺在波浪上读书》介绍的就是死海。于是我接着这个同学的话,出示了语文课文中的内容“死海其实是内陆湖,总面积1200平方公里;水中含盐量特别高,达33%,竟高于一般海水的9倍!正因为水中含盐量高,死海才能创造一种奇迹:人躺在水面上可以读书,喝咖啡,而不会沉下去!”这一段内容的介绍也正是我要在这节课中和学生交流的。通过在教学内容上的融合,学生不仅能深刻地了解到死海是个大盐库及食盐的来源,而且学科与学科间的资源也得到了优化,使得整个课堂变得更生动、严谨。

2.实验探究与语文写作的融合,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小学自然是以观察、科学实验为主要探究活动的学科,这正是学生体验真实生活的最好途径。自然教学中的一系列观察、实验活动,就是语文作文教学的情感体验。科学观察、自然现象的分析、记录就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第一手资料”。比如自然学科中的“观察一种小动物”活动与语文学科五年级第一学期综合练习4中的语言实践活动《介绍一种你感兴趣的动物》有机融合,可促进学生观察了解身边感兴趣的动物分布在哪里,外形有什么特点,有怎样的生活习性等特性,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小动物,并能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记录下来。最近也正是养蚕的季节,很多同学都养起了蚕宝宝,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养蚕,观察蚕的一生要经历的过程,把自然课和语文课融合在了一起。这样既让孩子对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生命周期有了更深的认识。也让学生在这方面的作文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3.科学家故事与科学态度的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在自然课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尊重客观事实,转变科学理念,追求真理。在语文课中有许多科学家的故事,我们平时在自然教学课堂中,就可以运用课文中科学家的故事,组织学生通过文中的内容,了解科学家对人类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体会到科学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与他们所具有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及渊博的科学知识有直接的关系。例如我在上四年级第一学期《家庭用电》章节中的《避雷针的作用》一节内容时,就引入了学生将在下半学期语文课中学到的课文《揭开雷电之谜》,这篇课文正是介绍了不顾生命危险,用风筝设计实验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的故事。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避雷针的发明是早期电学研究中的第一个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技术成果。又如我们在进行学生实验时,经常有碰到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就退缩了。这时候我就会给他们讲一些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探究的故事。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二学期《他从火里跑出来》一课中为了进行烈性炸药实验,亲自点燃导火线,为了看清实验过程,在爆炸后从火里跑出来狂呼“成功了!成功了!”的诺贝尔的事例,就能很直接地让学生懂得了在进行科学探究时,为了探究科学真相,遇到困难我们不该退缩。在教学中,将语文课中科学家的故事与自然教学中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相融合,使学生能更清楚地明白学习科学要有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态度,尊重科学事实,有利于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三、跨学科融合教育后的感受和注意点

在进行小学自然与语文学科融合教育的实践中,我们要既着眼于未来,着眼于大局,又要切实可行,从一点一滴做起。既要勇于创新探索,又要善于总结过去的宝贵经验。以下就是我在跨学科融合教育过程中的一些感受和今后我们该注意的一点内容。

1、教师之间的沟通,取长补短

跨学科融合教育应该也是教师之间的取长补短。首先应该是学科知识上的取长补短。从这点看,我觉得语文和自然学科的教学已经体现了融合的观点。一年级的语文课文有一半是科学童谣和童话,《小蝌蚪找妈妈》、《小壁虎借尾巴》等科学童话,在富有童趣的故事中告诉了科学道理。语文教师要上出科学味儿,得有相关的丰富的科学知识及素质的支撑。这都需要自然教师与语文教师进行沟通融合。对于语文老师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教学,也是我们自然老师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2、融合教育要注意实用性

在将语文课中所学到的自然常识的内容和小学自然课融合的过程中,会存在内容呈现的先后顺序,尽量挑选符合学生学习年龄段特征的课文相结合。让学生能听懂,感兴趣,这样的融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融合教育要注重科学性

由自然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它特别注意所讲内容的科学性。所以,在进行内容或实验观察融合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把科学性放在首位,如果出现学科中的内容融合地欠妥当的话,那么可以放弃融合,不能为了“融合”而去生搬硬造。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几乎每册都有向学生普及自然知识的课文,自然知识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的结晶,小学自然与语文学科的融合教育可以使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认识和探索更加积极,更加深刻,更加直接。像这样的融合教育更重要的是使学科与学科间得以相通,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自然课程与其他学科、其他活动的融合教育,让学生在跨学科融合教育中自由成长。


参考资料: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小学自然课程标准》(试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