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5
/ 2


胃肠间质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

陈淑贞

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 山东 济南 250132


【摘要】目的:对胃肠间质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方法进行分析,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6年0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胃肠间质瘤46例,对病例资料及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汇总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情况。结果:46例胃肠间质瘤,组织形态学:梭形细胞为主型的患者有37例(占80.4%)、以上皮样细胞为主型的患者有4例(占8.7%)、以两种细胞混合型的患者有5例(占10.9%)。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D117阳性率为93.4%(43/46)、DOG1阳性率为95.6%(44/46),CD34阳性率为56.5%(26/46)、SMA阳性率为2.1%(1/46)、S-100阳性率为4.3%(2/46),Desmin均呈阴性,Ki-67阳性率2%-15%。结论:胃肠间质瘤的病理诊断过程中,组织形态学结合免疫组化 CD117、DOG1、CD34阳性是确诊的重要依据,联合使用SMA、S-100、Desmin能帮助进行鉴别诊断,免疫组化染色标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免疫组化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1],其生物学行为多样。组织形态学上,胃肠间质瘤与平滑肌瘤、神经源性肿瘤及其他梭形细胞肿瘤难以鉴别,故本研究对胃肠间质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46例胃肠道间质瘤,其中男性31例,女性15例;年龄最小40岁,年龄最大82岁,中位年龄61岁。所有病例均采取组织形态学结合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病理诊断 ,对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1.2方法

对存档切片进行复查,确认病理诊断无误。免疫组化染色均选择肿瘤细胞丰富的蜡块连续切片,利用7种抗体,即CD117、 DOG1、CD34、SMA 、S-100、Desmin、Ki-67进行自动免疫组化机染色,抗体均为福州迈新公司提供。


2结果

    1. 病例资料分析

在46例中,发生于胃部30例、小肠7例、结肠4例、网膜及肠系膜5例。其肿瘤多在胃肠壁粘膜以下肌层内、也向腔内生长,易继发性溃疡;5例发生于网膜及肠系膜。危险度分级:极低危3例,低危28例,中危16例,高危9例。大体呈椭圆形或圆形,直径在1.5cm-19cm范围内,切面灰白或暗褐色,实性、质韧;危险性高者一般直径较大、质地相对细腻,部分呈鱼肉样,可见出血囊性改变,或伴有坏死。

组织形态学:梭形细胞为主型者37例(占80.4%),呈现编织状、栅栏状或旋涡状;以上皮样细胞为主型者4例(占8.7%),呈现弥漫片状、巢索状;以两种细胞混合型者5例(占10.9%)。部分肿瘤间质伴有纤维组织增生,粘液变性,部分肿瘤出血囊性变及伴有坏死。

2.2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CD117阳性率为93.4%(43/46)、DOG1阳性率为95.6%(44/46),CD34阳性率为56.5%(26/46)、SMA阳性率为2.1%(1/46)、S-100阳性率为4.3%(2/46),Desmin均呈阴性,Ki-67阳性率2%-15%。分析免疫组化结果,以CD117、DOG1表达最高,CD34表达率也较高;SMA、S-100通常不表达,少数为局部病灶弱阳性表达;Desmin均不表达。

3讨论

胃肠间质瘤是一种发生在胃肠道部位的来源于间叶细胞的肿瘤,多由酪氨酸激酶c-KIT或PDGFRA功能区获得性功能突变驱动致病。GIST的危险度分级目前仍广泛使用改良的NIH标准[2]。GIST大部分发生在胃部及小肠,发生在直肠、结肠的较少,少数发生在肠系膜及网膜。组织学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或两种成分混合存在,排列方式主要包括编织状、栅栏状或旋涡状,部分为弥漫片状、巢索状等。形态学不易与平滑肌瘤、神经源性肿瘤、其他梭形细胞肿瘤相鉴别。

本研究显示,在46例患者中,发现梭形细胞为主型的患者,多呈现编织状、栅栏状或旋涡状;以上皮样细胞为主型的患者,多呈现弥漫片状、巢索状。免疫组化染色以CD117、DOG1表达最高,CD34的表达率也较高。提示组织形态学配合CD117、DOG1、CD34的高表达能进一步确诊胃肠间质瘤。同时将SMA、S-100低表达,Desmin为阴性作为参考依据,对鉴别诊断有积极意义。Ki-67阳性率2%-15%,中危高危病例Ki-67阳性率也较高。

GIST的病理学诊断基于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CD117、DOG1、CD34可作为GIST常用的免疫组化标记物, 其中特别强调联合使用CD117及DOG1标记

[3]。配合SMA、S-100、Desmin使用,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果,对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Ki-67 指数可作为 GIST 重要的复发预测因子,并且在评估 GIST 恶性潜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4]

【参考文献】

  1. von Mehren M, Joensuu H.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J]. J Clin Oncol, 2018, 36(2):136-143.

  2. 张妙泉 邱海波 周志伟. 胃肠间质瘤危险度分级的前世与今生及其临床指导价值[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20,23(9):845-851.

  3.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 胃肠间质瘤全程化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0, 40(10):1109-1119.

  4. 汤苏敏,沈朝勇,尹源等. 胃肠间质瘤 Ki-67 的表达特点及其临床意义[J]. 四川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5,46( 6) : 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