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5
/ 2

隐喻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

王俊玲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006

摘要:词汇是英语语言的基本元素,也是二语习得中的重要环节。隐喻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思维与认知方式,为词汇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通过隐喻的运作机制与特点,阐释隐喻理论对语言教学的积极指导作用,并讨论了如何运用隐喻理论进行英语词汇教学。

关键词:隐喻;隐喻理论;英语词汇教学


  1. 引言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认知的工具与结果,并能推动认知的发展。莱考夫和约翰逊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的定义为:“隐喻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隐喻不仅属于语言,而且属于思想行为和活动。我们赖以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基本上是隐喻性的。”词汇是语言的表达形式之一,蕴含丰富的隐喻思维,具有隐喻性。隐喻理论对语言教学的积极指导作用体现于:“语言教师可以利用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意义变化的过程,解释词汇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利用概念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中不同形式的隐喻之间的系统性和相互关系”。 本文以这一理论为基础,阐释了其作为一种英语词汇教学方式的意义,并讨论了如何将其付诸实践。

  1. 隐喻的运作机制

隐喻是始源域向目标域映射的单向过程。根据概念隐喻理论,人们通过推理,参照某一领理解另一领域,以熟悉的具体的事物来描述不熟悉的抽象的事物,从而认识评价事物。人们依据自己的身体经验与社会文化因素建立概念联系,如“More is better ”与 “MORE IS UP”,“ GOOD IS UP ”相一致。最初最基本的经验是具体的,能明确定义的事物的经验。在这一基础上,再对抽象的、不好把握的概念构造完形经验。如可以参照味觉词酸(sour)来理解人们嫉妒不满的心情。隐喻中的映射并不是随意的,在隐喻思维下人们会寻找不同事物间的联系,乃至创造相似性的隐喻。这可以帮助人们由已知通往未知,加深对不熟悉事物的了解。

三.二语词汇习得理论基础

词汇习得中有深度加工假设,即对某一刺激物进行深度分析和语义加工会延长保留记忆的时间,促进长期记忆。通过引导学生在隐喻理论下关注词义,理解多义词隐喻意义间的关系,学生对词汇有着更为形象化、具体化的记忆,便不容易忘记所学词汇。学生为了寻找目标域与始源域的相似点,会付出更多脑力劳动。这种深加工的方式有利于激活学生内在的认知图式,更好把握与运用词汇。

克拉申的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强调“可理解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i+1”理论说明学生接受的输入水平应稍高于学生现有水平。语义的理解不止包括字面意思,还包括联想义、隐喻义。通过隐喻思维,学生可以在不同语言背景下建立跨域映射的认知关联。这使学生对词汇的词义以及词汇蕴含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有更好地理解,能够不断内化所学,优化过渡语的结构。

四.运用隐喻进行英语词汇教学

(1)多义词教学

多义现象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这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在词汇学习中,教材词汇表提供给学生的词义大多是不完整的。而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只是生硬地记住词汇的所有义项,也无法达到长期记忆的效果。如果老师能够帮助学生发现不同义项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从词根的基本意义推导延伸意义,学生便可能形成该单词语义网络。学生基于熟知的单词关联认知陌生的新单词,发散思维探索词汇的延展机制。在这一认知过程中,学生会调动所学和自身经验来帮助理解陌生单词,从而拓展词汇量,并达到长期记忆的效果。例如学生掌握人体基本词汇head(头后),通过隐喻认知可以掌握“head of a state”(首脑),the head of page(页眉)”, “the head of the river(河流源头)等。这些义项的引申都是由隐喻结构生成,通过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再如“up”已从表示空间概念的基本义扩展到数量域、状态域、社会域等。在 “The number of books printed keeps going up”中up 与量的增加联系在一起;在 “I am feeling up”中up被映射到状态域,表示状态心情较好。多义词义项之间的引申方式包括链条式与辐射式,老师应让学生理解清楚词义的来源,多角度分析这种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以便学生更好发展思维。

  1. 介绍词汇隐喻性中的文化因素

语言是思想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又会影响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隐喻性词语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文化价值取向等社会因素,有着特定的烙印。英汉民族文化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也有差异。例如在汉语中会用“远近、内外”等空间概念隐喻人与人的亲属关系,但英语中经常缺少相应的表达。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汉民族更重视家庭与血缘。再如英美文化中狗是非常忠实可爱的,所以会有 “a lucky dog” “ love me,love my dog”的表达。而汉语中的狗通常有一定的贬义,如 “跳水狗”、“走狗”等。但不同的语言中也可能有相似的隐喻文化。隐喻认知的经验基础包含文化因素,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相关英语词汇蕴含的隐喻文化,关注中西方文化的异同,这样学生才能更好运用词汇。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不能只机械地记忆、背诵语言符号及其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应注重语言与文化之间的意义联系。文化观念、隐喻思维、语言之间相互融合,不能分割。外语学习不是简单地模仿与实践,事实上语言文化差异会给学生语言学习带来较大的困难。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和能力,来帮助其获得可理解性输入,更好地把握目的语的语言表达特征。

  1. 结语

隐喻可以把词义系统和语义系统联系起来,并帮助人们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认识本体的全貌。教师应将隐喻引入到英语词汇教学中,增强学生的隐喻意识,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分析词汇中的隐喻,并自己运用、创造隐喻表达。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词汇,提高学习效率和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Lakoff G, Johnson M. Metaphor We Live by [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0:3

[2] 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59,91-146

[3] 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概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38-192

[4] 王寅. 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302-375

[5] 梁晓波. 认知语言学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