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三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7
/ 2

落实“三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马寿军

山东省安丘市凌河街道拥翠小学 262127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课程要以少年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形成和社会发展的性质。笔者认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除遵循固有的教学模式外,还应抓住“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这个核心,教学中落实“实践性、探究性和现实性”,让学生在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中分辨是非曲直,在现实生活的身体力行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1. 以课程内容为抓手,落实《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道德与法治》新课标强调的基本理念是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七课的第一课时内容是“白白的大米哪里来”,教育学生一粒粮食来之不易,包含了农民、工人、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目的是教育学生珍惜粮食,厉行节俭。接着课本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大米的来历,干燥空洞的说教不如把学生带到实地现场实践。我们处于北方地区,不种植大米,学生对大米比较陌生,对课本上的内容不容易理解,但是学生对小麦非常熟悉。基于此学情,我把学生带到田间地头授课,学生们亲眼看到了农民伯伯耕地、播种、施肥、选种、拌农药、种麦子的全过程,让学生实实在在实践了一把,参与了小麦播种的全过程,使之身临其境,身体力行,受到教育和启迪,之后我将学生带回课堂播放了农民为出土的小麦松土、施肥、浇水、喷药……一直到收获脱粒晒干入仓的PPT,通过学生实地感悟和课堂感知写出心得体会,收到的教育效果是明显的,家长反映学生不剩饭了,食堂反映浪费饭菜的学生没有了。可谓,一堂实践课胜过“满堂灌”,既教给了学生知识,有教育了学生怎么做人,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效果事半功倍。

  1. 从教材内容入手,落实课堂教学的探究性

新课标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中来实现的。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从自身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世界观的真是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科技改变世界”一课的中心内容是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社会的发展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源于人类的创造,同时要克服科技带来的副作用。教学中我将三个模块即:了解三次工业革命、了解信息化社会的科技成果、高科技带来的麻烦三部分内容交由该班的左、中、右三排学生分组上网搜索这个模块的资料;以三次工业革命为例提出问题:三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标志、科技成果、影响、带来的便利、著名的科学家或发明家是谁?同理信息化社会的科技成果、高科技带来的麻烦,这些问题以相同的问题提出来,交由学生分组去探究、交流、回答、学习、体验、感悟。第二课时的交流汇报三个小组的同学各显神通,都以高水平的组织能力和汇报水平展示了出来,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实际,通过调查研究、比较分析、讨论交流,得出结论。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体验活动过程,在提出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活动过程中体会到快乐,提高认识,深化到的情感的认同。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们找到了身边的科技,认知了科技不断改善着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科技也带来了很多麻烦。学生在探究中质疑、求证、判断、总结,达到了感受社会、热爱科学,培养兴趣、塑造人格的目的。

  1. 在教学中将课本内容和社会现实联系起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新课标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品德的形成和社会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空间,把静止的学习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在教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七课“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二课时,针对学生面对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说明,笔者认为太抽象和枯燥无味。为此,我把学生带到老百姓的田间地头,在田野里设置课堂。将农业包括的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逐一解释,现场说法,将种植业包括的农作物、蔬菜、水果、经济类作物一一分辨、理解,将养殖业为我们提供了肉、蛋、奶等和渔业为我们提供了鱼、虾、蟹、贝等水产品,同学们将课本内容和具体实物对照起来学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同学们认知了身边的农业,理解了农业劳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针对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的区别,我和学生参观了塑料大棚种植、大型养鸡场和养猪场,告诉他们高效保温大棚,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管理,不用化肥和农药,产品讲究绿色、营养无公害。通俗直观的教学将学生很抽象的文字说明中解放出来,将教学内容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这样可使学生体验社会生活,在体验和感受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