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8
/ 2

新课标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的思考

魏银华

大悟县城关中学,湖北 孝感 432800

摘要:本文的主旨为深入分析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情境创设,以期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以文献探究为理论基础,通过本文分析可知,应从利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利用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实践情境强调数学概念等几方面入手,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创设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广泛深入,对初中数学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合理应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科学的探究精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了当前初中数学教师普遍关注的重点课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几点创设策略,对于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发展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 学生对于数学有畏难情绪

目前,很多初中学生对于数学学科具有畏难情绪。由于数学学科的概念相对较为抽象化,这需要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逻辑性思维才能对其进行理解与掌握,而初中生普遍社会经验较少,逻辑思维较为稚嫩,因此,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较低,课堂参与程度不高。此外,有些学生由于上小学的时候就没有打好基础,从而到初中阶段,需要学习更进一层的知识时就尤为吃力,久而久之,自信心被打击,索性彻底放弃了数学学科。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能够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热情。

  1. 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我国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一部分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教学任务,往往留给学生独自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很少,从而导致大多数初中学生缺乏探究精神,自学能力较差。很多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没有完全理解数学概念的涵义或对数学公式的推演过程没有完整的意识,一味采取囫囵吞枣、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进行学习,从而导致在解决问题时,往往没有正确理解题意,就利用套公式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解答,因此,经常会出现公式套用错误或跑题等现象,难以提高数学能力。

  1. 学生的思维固化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重视,因而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固化,往往被局限在教材中,难以发挥其创新意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新课标的作用下,现代教育强调应树立学生的数学自信、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要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情感体验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1]

  1. 新课标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的策略

(一)利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数学概念由于较为抽象,因而导致学生在理解过程中会存在困难。直观的物体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能够通过视觉、触觉、嗅觉以及味觉来进行感知的物体,往往会给人留下更多的印象。因此,在利用问题创设情境时,教师应采用能够令学生产生直观反应的问题来做教学内容的导入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中,关于《正数和负数》一节时,在教学内容正式开始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们提问:“同学们, 你所知道的最小的数字是什么。”学生答:“0。”教师又问:“为什么?”学生答:“因为0就是无、就是没有的意思,所以是最小的数字。”教师接着问:“好的,同学们,我们先来看另外一个问题,有没有同学所住的小区是带有地下车库的?”有一些同学纷纷举手。于是教师问:“那当你们想乘电梯去地下车库时,你们会怎么办?”有学生回答:“可以按负一层呀。”教师又问:“很好,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最近的气温是多少度?”有学生答:“最低5度,最高13度。”教师接着说:“很好,那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城市每年冬天的时候,大概有多少度?”学生答:“大概2、3度。”教师说:“很好,那同学们仔细思考一下上边的两个问题,现在你们还觉得0是最小的数字吗?0只能表示‘无’ 和‘没有’吗?”经过学生们短暂的思考,他们纷纷摇起了头,于是,教师顺势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正数和负数》。通过这种方式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更直观的理解“负数”这个概念,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二)利用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因此,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阶段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基础,很多都是由生活中的实例所转化的,教师可以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巧妙引入生活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中,关于《一元一次方程》一章后,教师先向学生们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逛超市吗?”很多学生都回答:“喜欢。”于是教师又问:“现在有A和B两家超市,所销售的商品都一样,并且两家超市都在做促销活动,A超市累计消费满300元后,再消费的商品可以在原价的基础上打八折;B超市累计消费满200元后,再消费的商品可以在原价的基础上打九折,假设你的消费预算是累计消费x元,且x大于300,那么你准备去哪家超市购物?并说出你选择这家超市的原因。”在学生们纷纷议论起来时,教师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们进行合理分组,并鼓励其大胆发言、大胆讨论、小心计算,最终看哪个小组回答的又快,又有说服力。学生们经过讨论后,最终得出结论,根据A超市的促销规则,那么用一元一次方程式来表示购物应付的金额为:300+0.8(x-300)=0.8x+60,而根据B超市的促销规则,那么用一元一次方程式来表示购物应付的金额为:200+0.9(x-200)=0.9x+20,在此背景下,如果0.8x+60=0.9x+20的话,那么消费预算为400,所以两家超市的结果一样,自然哪个离家近就去哪个超市;如果0.8x+60<0.9x+20的话,那么消费预算就是要高于400元的,所以去A超市会更划算一些;如果0.8x+60>0.9x+20的话,那么说明消费预算会低于400元,所以去B超市会更划算。通过这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三)利用实践情境强调数学概念

实践是所有学科的核心内容,只有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对知识概念进行探索、实验、推演、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才是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的表现。在数学学科中也是如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实践情境,加强学生的实践经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中,关于《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一章后,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实践情境,为学生们布置一个统计调查的任务,如调查全班同学都喜欢哪种体育运动、最喜欢哪种歌曲、都有什么爱好等,任选一个调查主题,并依照调查结果制作一个统计表,可以是条形、扇形或者折线形。最后根据统计表,写出你所得到的结论。通过这种实践情境,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将数学概念融入到自身的生活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

结论:通过本文的分析与研究,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将情境创设有效利用于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几点策略:利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利用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实践情境强调数学概念等。文中所提的几点策略,对于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有助于初中数学教学进一步发展[3]

参考文献:

  1. 曹家群.新课标下对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的思考[J].现代交际,2016(17):225.

  2. 刘伟.运用“思维可视化”,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以六年级《长方体的元素》教学为例[J].考试与评价,2021(04):44-45.

  3. 孙锋,黄祥勇.基于情境创设的中考试题命制思考——以2020年四川部分市州中考试题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1(10):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