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1
/ 2

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张敏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新星小学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类更为直观、具体、形象的认知工具,其可以将具体教学内容以图形框架、知识网络、符号体系等方式予以呈现,以帮助学生充分把握各知识点、关键点、重难点之间的关系,为提升教学效率提供了保证。而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灵活巧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构建起更为完备的认知体系,又可以即时突破教学过程中的认知谬误,使学生对具体教学内容的理解更为充分、深入。因此,为了切实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教师应加强对思维导图的巧用,并教给学生最基本的应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与方法,以促使学生在科学掌握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开展数学知识学习、进行认知困惑突破,在自主建构、借助、应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获得认知能力提升,以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建构意识、解决问题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巧用;思维导图;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抽象性、逻辑性、思维性的基础学科,其对于学生分析、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有着重要且积极的作用。但是,就小学学生的认知现状而言,由于其在思维、认知、理解等能力上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以致面对一些较抽象、复杂、深奥的数学问题与学习内容,依然难以精准找到突破口与切入点,数学教与学的效率也会受到严重制约。对此,若将思维导图予以充分、科学、深入巧用,则会大大降低教学难度,对学生数学认知能力的提升也会产生积极且重要的影响。而且,由于思维导图的呈现形式比较灵活、丰富、多样,且可以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就其呈现形式、基本构架、应用形式等予以灵活展示。为学生课前预习、课内学习、课后巩固等都提供了更为有效的帮助,使学生站在不同视觉充分感知、深入理解、高效把握不同学习内容之间的关联点、衔接点,以切实促进教学效率提升,全面突破教学困境。

一、巧用思维导图,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作为一类更为形象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可以借助线条、符号、图形等方式就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基本理论以更为完备、具体、明晰的流程图、框架图、思路图予以呈现,以帮助学生构建起更为系统的认知体系,使数学教学的过程更具直观化、具体性。而且,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建构、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其思维与认知也会以更为鲜活的方式得以体现,既激发了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促进其逻辑思维、推理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因此,针对一些比较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开展指导,并指引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与教师一起绘制思维导图,在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引领下,落实对具体教学内容的充分学习,使原本复杂且深奥的教学内容显得更加直观形象,更利于被学生理解与接受。更为重要的是,思维导图的巧用切实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与实践性。通过师生之间对基本知识框架的多次完善、补充、细化,学生的动手意识与探究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培养,更利于对学生完备认知体系的构建。例如,在开展《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巧用思维导图就基本教学内容逐一呈现、逐个整合,并组织学生就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自主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与动手实践中发现自己在学习、理解、认知领域所存在的缺憾,并借助师生研讨、生生互动来细化对知识体系的完善,在具有针对性、发散性、互动性、实践性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巧用思维导图,提升课堂的教学活动效率

针对一些延展性很强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对思维导图的构建,指引学生在直观观察与想象联想中获得认知内化,使其思维由浅层次向纵深化方向而发展,以达到减低教学难度,强化学生认知的目的。而且,随着教师对思维导图应用的深入、学生对思维导图应用的熟练,很多与教学内容关联比较密切的现实生活实物、场景、现象等也会即时融入课堂领域,学生的思维也会由形象向抽象发展,很多看似复杂的符号、公式、概念等自会因为学生理解的深入而显得更为具体,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点便会慢慢呈现于学生认知视域,数学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自会切实增强。同时,由于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本身就是对学生思维与认知的再次提升、再次强化,其更利于学生对不同知识点、重难点之间关系的理解与把握,为促进学生数学认知框架的建立提供了保证。例如,在开展《认识图形》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首先就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实物、图形的借助思维导图予以分类,随后将教学中涉及的概念、规律、特性等采用一一对应的关系予以连接,让学生在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过渡中去理解具体教学内容,既降低了教学难度,又提升了教学效率。

三、巧用思维导图,确保教学的质量强化巩固

为了达到巩固教学效能,促进学生认知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巧用,来指导学生开展对于所学数学知识的巩固与强化。以切实提升学生的思维导图应用能力,实现不同知识点、重难点之间的有机关联,来促进学生认知提升与能力培养。尤其在完成某一章节、单元知识学习后,教师可以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巧用,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予以重构、整合、归类,以实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分析总结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在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复习与巩固的过程中,其学习中的各类问题也会以成为直观、具体的方式呈现出来,更利于其对于自身认知缺憾的充分了解,并在此回归所学知识开展二次学习,于无形之中提升了复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另外,在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巩固的过程中,教师则需要发挥好自身引导者与协助者角色,根据学生所构建的思维导图,对其开展一些针对性指导与点拨,让学生在反思与自学中突破认知困境,走出思维困惑,纠正理解偏差,使复习活动的开展更为高效。例如,在开展《时、分、秒》复习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自主绘制钟表并标注时间的方式来落实知识巩固,并根据不同学生所绘制的钟表,开展必要性提问和点拨,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钟表图形中深入理解所涉及的所有知识。又如,在完成“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和梯形”章节知识学习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梳理各图形之间的关系,并用思维导图直观呈现其差异与区别,以获得对不同图形概念、计算公式、基本性质等知识的深入理解。

四、结论

总之,思维导图是基于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的一种认知创新,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提供了坚实保证。而且,在巧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很多看似复杂的数学问题、教学难点、认知困惑均会得以充分化解,为帮助学生深层次、全方位、多视觉感知数学之魅力、领悟数学之内涵夯实了基础。尤其对于一些比较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巧用,让学生在图形与知识的转换中找到学习思路,更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理解能力的强化、认知困境的突破。因此,为了达到切实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对思维导图的巧用。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性与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数学知识与学生认知之间架设互通桥梁,以引导学生在充分借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深入学习数学,建构起更为宽泛、多元、深入的认知体系,使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向着深层次、高质量方向而发展。

参考文献:

[1]束佩芳.借助思维导图,提升数学思维——以苏教版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9(34):40-41.

[2]吴旭东.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研究[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9(09):12-13.

[3]赵云涛.思维导图有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0):76.

[4]罗玉华.巧用思维导图,提升数学复习课教学效率[J].新教师,2019(0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