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导师制管理模式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3
/ 2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导师制管理模式探索

方玉峰 于湘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摘要:2019年教育部在职业院校中启动了“双高”计划,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的专业技术型人才重担,在双高建设中不仅要建设课程、实训室还应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在双高院校中开展“导师制”管理模式是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的有效方式,为此,本文对双高院校导师制管理模式做了简单研究,希望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双高院校;导师制;


引言:近年来,在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如何培养学生养成健康心态、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科研能力,成为了职业教育的重点,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导师制的全面实施与落实,可以彻底发挥出导师在职业教育中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认知和学习兴趣,增加学习动力,进而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综合发展。

一、双高院校实施导师制的重要性

“导师制”在双高院校中的有效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健康的思想观念、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具有较大的限制,并且大多数的学生上高职院校都是无奈的选择,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从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下降,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发展。实施导师制以后,专业导师可以给予学生生活、思想、学业以及社会经验等多方面的辅导,有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面临的问题

导师制实施的目的是细化与学生的交流,引导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科研、创新以及交际的能力等,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导师在开展教育活动的时候依然选用“灌输式”的方式,使得教育过程“重理论,轻实践”、“重教育,轻引导”,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在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前提下,高职院校师生比例出现严重失衡问题,导师资源相对匮乏。同时存在导师管理和评价体系待完善等情况,使得导师的职责和义务模糊,无法充分发挥出导师制的教育作用。

三、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实践策略

(一)组建导师制领导小组,完善导师制工作流程

在高职院校有效推行和实施导师制,需要得到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高度重视,结合实践经验和现状,建立健全的导师制实施制度,组建导师制领导小组,完善导师制工作流程,进而提高教师与学生对导师制的认同。在实施导师制的同时,导师领导小组需要定期开展经验讨论会,分析并研究导师制在具体实践工作中发生的问题,秉承着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将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素养的优秀人才为教学任务和根本目标,紧密联系专业教育与生产实际,从学生的特点和专业发展趋势角度出发,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眼下的问题,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导师的育人作用,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强化导师自身建设,提高导师教育水平

高职院校导师制的有效推行,需要导师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和道德品质,同时需要拥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能力。为此,高职院校在全面推行导师制的同时,要不断强化导师自身建设,提高导师教育整体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2]。第一,导师要拥有高尚的人格,依靠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第二,要培养导师专业教学创造力,通过创新新研究项目,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类型的生产实际和创新创业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第三,高职院校导师要着重提高自身服务和管理意识,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实际、生活实际以及思想变化等,与学生做朋友,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去,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切实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三)明确导师工作任务,提高导师工作执行力

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凸显出导师的教育作用和引导作用,明确导师工作任务,提高导师工作执行力,进而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与进步,带动学生共同进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导师要抓好专业教育工作,要看到学生学习基础方面上的差异,合理的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为学生指明学习目标,提高其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实现被动学到主动学的有效转变[3]。其次,要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通过与学生交流、谈心等方式,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以此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要抓好学生职业导向和就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职业发展和人生目标,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学习活动。

(四)健全导师管理机制,规范导师选聘与评价工作

高职院校导师制的有效实施需要有健全的管理评价机制作为依托,有效开展导师选聘与评价工作,提高导师管理规范性以及科学性。因此,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导师制的实施情况以及导师队伍的综合能力情况,制定符合本校特色的导师制发展与实施的管理机制,公平、公正、公开的开展导师选聘工作,教师组员报名参加,由校方进行初选,选定教师名单后需要征求学生与家长的意见,采取师生双向选择的方式确定导师最终人选,并颁发聘书。同时,导师在工作中受到学生和校方的双重监督,采用自评、他评和师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导师的日常工作进行客观的评价,督促导师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水平。评价结果要与导师的绩效考核挂钩,制定完善的奖惩机制,以此激发导师工作积极性,全面提高导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四、结论

总体上看,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成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与时俱进,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式,以此满足时代的要求。导师制度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改革的有效手段之一,不仅能及时发现教育环节中的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可以促进教师教育水平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双提升,进而推进高职院校全面育人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纪树全. 导师制培养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的实践与启示[J]. 成才之路, 2018(11):2-3.

[2]曾晓彤. 高职院校实施专业导师制的研究分析[J]. 现代职业教育, 2019(15):8-9.

[3]陈宝江. 高职院校导师制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