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室内区域游戏活动的推进与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3
/ 2

幼儿园室内区域游戏活动的推进与实施

张敏

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启童幼儿园 046000

摘要:室内区域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符合幼儿兴趣爱好和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幼儿是活动中的主人,自然也应该成为室内区域游戏活动中的主体,有效地参与到室内区域游戏活动中,所以教师进行幼儿园室内区域游戏活动的有效指导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但是,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部分幼儿教师缺乏对室内区域游戏的正确认识,同时也缺少科学的指导方法,导致幼儿室内区域游戏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因此,幼儿教师应当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逐步实现室内区域游戏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幼儿园;室内区域游戏;研究实施

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室内区域游戏活动是幼儿园教师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因此有必要对这一活动的开展策略进行探究。

一、班级区域创设是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在班级区域创设过程中,教师的工作是给幼儿提供有准备的活动环境,把发展目标物化到材料中,让幼儿与材料互动,获得认知和发展。一是科学划分,合理利用。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创设多个区域,主要包括美工区、生活操作区、益智区、建构区、图书区、植物区、娃娃家、小医院、超市等区域,动静结合,科学划分活动空间,合理分配区域活动人数,保证幼儿活动质量。二是固定区域与动态区域相结合。美工区、建构区、图书区等学习性区域位置相对固定,益智区、加油站、热饮吧等社会性区域呈现动态化,活动开展时师生取出摆放,活动结束后及时收回,既能保证幼儿的游戏又不占用过多的空间,同时收放材料给予幼儿更多的选择权,也培养了幼儿良好的游戏常规和良好习惯。三是区域标识清楚,不断内化规则。在日常区域游戏中,教师注重对进区人数、区域规则进行标识,帮助幼儿理解、内化规则;对材料进行标识,让材料与摆放位置一一对应,便于幼儿取放、收拾及检查,养成物品归位的习惯;对学习方法、步骤及流程进行标识,让幼儿根据图示自主学习、操作,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四是活动内容做到“三结合”。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结合,与幼儿生活结合,与幼儿发展兴趣结合。根据主题活动开展情况,把幼儿感兴趣或者需要的内容渗透到如美工区、建构区等活动区中,利用绘画、搭建等多种形式表现人物及内容。还可以创设与生活相结合的操作区,投放与生活技能相适应的操作材料,比如,在洗衣坊区域中提供衣服、鞋袜,让幼儿进行整理、收拾;在编织区域中提供编制材料让幼儿尝试编织,既锻炼手部小肌肉又能掌握生活的基本技能。

二、幼儿园室内区域活动实施策略

(一)游戏主题我确定

我园创造性地将绘本和运动区进行巧妙结合,促进幼儿运动品质的发展,提高运动锻炼的效率。创设情境伊始,我们和孩子们来了一次讨论,大多数孩子对以前中班开展的《西游记里的运动故事》兴趣浓厚,表示希望继续玩下去。本着尊重幼儿的精神,我们将区域性运动游戏的情境确定为《西游记里的运动故事》。西游记里有趣的故事很多,都很适合孩子们玩运动游戏,比如:盘丝洞、流沙河、火焰山、摘人参果、通天河、三打白骨精等。通过幼儿投票,发现得票最多的是盘丝洞、三打白骨精和通天河这三个场景,其次是火焰山,摘人参果等。于是我们决定以得票最多的三个场景作为运动游戏的情景。在孩子们确定好主题后,我们年级组的老师也进行了讨论研究,大家根据班级前面场地的特殊性进行了分配。大二班的门口处有一个宽阔的三角场地,适合钻、爬、跨等动作,比较适合开展盘丝洞的游戏。大一班的走廊短而窄,适合短距离投掷、打妖怪场景。

(二)开展角色扮演,实现语言区的有效指导

语言区域的创建目的是让幼儿实现语言能力的发展,引导幼儿在掌握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的同时,学会控制自己的表情、把握语言表达中的语调等。但是,在以往的语言区中,教师将活动的重点放在幼儿的汉字认知量、汉字认知能力上,以至于丧失了语言区设定的本质。所以,在指导幼儿开展语言区域的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使得幼儿在模仿中能够逐步实现语言素养的提升。比如,在以《一只很饿很饿的小猪》这一绘本为基础,对幼儿进行语言能力的指导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扮演的活动。在活动开展前,教师先带领幼儿对绘本进行阅读,指导幼儿解决绘本当中的生字词,让幼儿从绘本中语言的读音、含义出发,实现对绘本的整体把握。随后,教师让幼儿进行自由结组,并选出每个组的小组长。之后,教师辅助小组长根据每个幼儿的性格特点,对幼儿进行角色的分配,让每个幼儿都可以得到与自己性格最贴切的角色。紧接着,教师再协助小组长进行统筹规划,指导组内的幼儿进行角色的扮演,以及情节的再现,让幼儿在进行实际的角色模仿中,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多方支持,让运动更自主

原先的运动游戏都是教师主导,活动的材料等均是由教师设置摆放好的,这使幼儿的活动处处受限。而实际上,幼儿才是运动的主人,教师不仅要给予其环境材料上的支持,还要引导他们充分进行自主游戏。教师可以和中班、大班幼儿一起创设室内运动游戏情境,引导幼儿自由结伴,自主选择运动内容,自主选择一些低结构、可组合变化的材料,自主探究运动方式,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室内运动游戏。例如,在跳跃区跳房子、跳竹竿、跳圈等游戏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自主决定游戏内容,让他们在室内运动游戏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创造。

(四)创新活动模式,推动区域游戏进展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研究,幼儿园不断探索推进区域游戏活动模式。在开展班级区域游戏相对成熟的基础上推进同龄及混龄区域游戏,鼓励幼儿走进其他班级与其他伙伴一同游戏,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及参与区域游戏的兴趣。混龄区域游戏活动采取“先横向同龄、再纵向混龄”的方式推进,首先是同年龄段不同班级的幼儿共同游戏,转换为全园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幼儿混龄进行的活动。开展区域游戏混班混龄游戏中,各个教研组分阶段进行了针对式研讨。首先由教师带领幼儿走进其他班级参观,了解活动内容和各角色区所在的位置。再让幼儿回到班级开展活动,了解活动规则,进入角色,尝试进行交往。最后开展“大带小”的活动,让中大班的幼儿带领小班的幼儿一起活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混龄混班游戏活动尝试,班级幼儿的游戏水平和社会交往能力已有了很大进步。幼儿园进一步丰富功能用房的材料及游戏功能,逐步开放各个功能用房,推进全园混班混龄区域游戏,扩大幼儿的游戏范围,深化区域游戏课题的实施,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3-6岁是幼儿发展的初始阶段,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对幼儿的发展起关键性作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建设要遵守相应的科学规律,循序渐进,发挥区域的教育性、自主性、开放性、适宜性、共享性,更好地推进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趋于生态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燕.幼儿园室内区域游戏指导策略探微[J].成才之路,2018(31):74.

[2]刘金兰.幼儿园室内运动游戏的组织策略[J].现代教育,2018(08):60-61.

[3]余永芝.从幼儿园游戏谈学前教育的创新与实践[J].读写算,2018(23):47.

[4]杨燕.幼儿园室内区域游戏指导策略探微[J].成才之路,2018(31):74.

[5]李舒静.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与实施路径探析[J].好家长,2017(53):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