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高中课堂实施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3
/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走进高中课堂 实施路径研究

贾小愉

屯留一中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结合越来越紧密,显现出独特的教育价值。但是,就目前优秀传统文化走进高中课堂的实施在课程设置、教学资源、教学时间安排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针对优秀传统文化走进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实施路径,展开具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高中阶段要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应该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将古诗文教学与写作相结合,拓展学生的文化思维空间,让新一代青年人体会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树立文化自信。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课堂 古诗文教学 写作


习近平同志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1]高中阶段开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真心认同、真情纳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有鉴于此,对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一场深刻的改革势在必行,把古诗文教学、写作教学与传统文化化教育结合起来,不仅使学生对古诗文产生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使学生自觉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可以为今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探索出一条可供借鉴的有效途径。

  1. 确定目标

找准古诗文阅读与写作结合的点是关键一步,高中课堂是紧张高效的课堂,基于传统文化的核心要求,古诗文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是建立在了解、积累历史人文、文学典故、风土民情等知识的基础上的,这个过程需要处理大量的资料信息,我们不妨借鉴内容分析法理论[2]来分步骤完成。

内容分析法是将所有材料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材料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研究的方法,在高中课堂中,课本中的所有古诗文即是一个整体,每一首诗或每一篇古文就是一个分析单位,我们根据每一篇古诗文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将其分为不同的类目,建立对应的传统文化类目体系,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依照每个类目下的子类目来设置,同时将阅读和写作即统一起来,这样用2-3个课时来完成一个子类目的教学目标,既符合高中语文课堂目标设置要求,又充分利用了课本资源,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也不会给学生造成过多负担,一举多得。

根据内容分析法设置课堂教学,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诗文,而后针对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第二,建立文化文学素材积累知识库,尽可能地把同一个议题下属所有资料形成类目体系,并进行针对性的解释;第三,根据不同类目体系选取恰当的材料,设置写作要求,完成写作任务。

  1. 实践路径

第一,以传统文化中的中华传统美德为议题,我们可以从部编高一上册课本中筛选出来的古诗文有:《沁园春 长沙》《登高》《赤壁赋》《京口北固亭怀古》《芣苢》《插秧歌》《短歌行》《琵琶行》《鹊桥仙》《涉江采芙蓉》《师说》,通过对篇目内容的解读,可以将这个议题分为4个分析单位: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2.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3.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4.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第二,根据上述资料,建立“中华传统美德知识库”,如图1所示,

议题

子类目

对应篇目


中华传统美德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

《沁园春 长沙》《登高》《赤壁赋》

2.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

《京口北固亭怀古》

3.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芣苢》《插秧歌》《短歌行》《琵琶行》《鹊桥仙》《涉江采芙蓉》

4.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

《师说》

图1 中华传统美德知识库

何谓“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上述材料中《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借孙权和刘裕这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表达自己抗敌救国的热情。下阕用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的典故,继续写自己报效祖国的一片忠心,并表达自己不为朝廷所用的激愤。

第三,仍旧以“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为话题设置写作题目,比如:

“英雄”一词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呼唤英雄成了那个时代的声音。而今,时代变迁,有人说,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还有人说,这是一个没有英雄只有偶像的时代。

当今的时代还有英雄吗?对此,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这道写作题目的设置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古诗中蕴含的爱国情怀,同时结合时代精神理解什么是始终把祖国摆在第一位的家国情怀,什么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忠诚之心,什么是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并且发自内心的去回答当今时代是否还有这样的英雄,去探寻答案,给出自己的答案。

  1. 课堂纪要

阅读古诗文和写作的结合可以有很多种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古诗文的内容为主题试写诗歌,或者以诗歌内容为载体创编古诗故事,或者以诗歌问题的解决为写作内容展开写作,等等。在我校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教学中,我们尝试用上述方法把《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其他相关诗歌结合起来组成群文阅读,让学生体会传统文化中的的爱国精神,然后完成写作任务,这其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第一,学生需要做大量的课前预习准备,老师必须给出明确的任务要求以及话题范围的限定,但是这样是否又限制了学生自由汲取传统文化的精神的乐趣这个度不好把握;第二,以爱国情怀为议题设置教学目标,课堂谈论交流的过程容易出现脱离文本,空谈爱国的倾向;第三,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联结点不易把握,古人的爱国更倾向于忠君,是封建思想的固化,今人的爱国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矢志不渝、百折不挠,是忘我工作、无私奉献,这有着本质的区别,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区分呢?这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探讨都是具有深刻意义的。


参考文献:

[1]2017年7月3日-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2]内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1945年二战后由丹尼尔 里夫、斯蒂文 赖斯等提出,是一种对传播内容进行分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