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4
/ 2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探究

程格格

西安市新城区后宰门小学 陕西省 西安市 710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小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古诗作为我国传统的文化瑰宝,其中蕴含着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如今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教学,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将探究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对学生培养的意义,以及提出一些具体渗透核心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引言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古诗文字凝练却意境深远,蕴含文字美、画面美、意境美与情感美,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升审美能力,形成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但是,古诗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距甚远,其表达方式与学生的语言表达习惯有差异,由于年龄和知识的局限,学生理解存在较大的难度,容易产生畏惧心理,丧失学习的兴趣。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没有理解和内化,无法将古诗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积淀,也无法在具体的语境中准确运用,所学的古诗成了消极语言。

1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在如今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存在着一些不足,不能充分挖掘古诗对学生的培养作用。教师在古诗教学中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只是对学生进行简单讲解,学习其中的生字词意,然后由学生进行诗文背诵,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性不强,在心里对古诗文产生抵触。教师在诗文讲解过程中方法性不足,忽略了对其背景、内涵、韵律、节奏的讲解,对学生的古诗学习方法指导较少,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为明显,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放在考试重点上,要求学生背诵古诗词意、句意和中心思想,破坏了诗句的美感和整体性,没有充分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抽象的学习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古诗过程中,对文章背后的文化了解较少,教师并未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的拓展和引导,造成学生的文化底蕴不足,很难理解古代的生活方式和志向抱负,学生在理解诗句过程中很难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加深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核心素养教学融入古诗教学的方法有限,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的。

2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2.1古诗与音乐的融合

古诗词富有音韵美,它抑扬顿挫的节奏让诗成了一支动人的曲子。为了更好地推广经典文化,《经典咏流传》等节目把很多经典诗文谱写成了歌曲,由著名音乐人进行传唱。它是孩子们学习古诗的优秀资源,能让他们欣赏优秀的古诗词作品的同时,感受古诗与音乐融合所呈现的诗词之趣、诗词之美,并从中汲取传统文化的养料,滋养心灵。学习《春日》(部编版教科书第十册)时,教师播放由这首诗改编的歌曲,那美妙的旋律立即打动了孩子们的心,学习也变得趣味盎然。学习《送元二使安西》(部编版教科书第十二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阳关三叠》,学生入情入境,深深地感受到“细雨如丝柳色青,离别情深意更浓”的情感。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诗的内容、场景、色彩、情绪以及形象等,为古诗词配上恰当的音乐,引导学生借助音乐作品来表达春日的生机、冬日的萧条、离别的忧伤、欢聚的喜悦、亡国的悲痛等情感,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力,体会诗的意境和蕴含的情感。

2.2利用多媒体构造意境,播放与诗词内容相关的音乐

音乐能够营造出课堂教学的氛围,增加学生的代入感。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加大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资金投入,将多媒体设备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利用多媒体设备构建出古诗词教学的情境,播放出与古诗词内容相符合的音乐内容,使学生融入到音乐氛围当中,从音乐中感受到古诗词所蕴含的本质内涵,体会到古诗词内容所表达出的情感。例如,教师讲解《鸟鸣涧》这篇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利用多媒体播放出“雨碎江南”的视频,渲染出“鸟鸣涧”这首诗的情境氛围,表现出鸟在春天山间中鸣唱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到“鸟鸣涧”这首诗词的情境当中,使学生从音乐中想象出春天鸟鸣的情境,以音乐将鸟鸣久久回荡在自我的脑海中,进而增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韵律之美,增加学生对诗文内容的感受与理解。学生跟随配乐反复地朗读《鸟鸣涧》这首诗词的内容,加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逐步加深对诗词内容的印象,进而促使学生感受到春天的魅力。

2.3积极拓展,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是进行引导和拓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拓展延伸,有利于学生理解古诗。教师通过对古诗的背景进行讲解,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诗人生活的时代和诗人的遭遇,感悟诗中的人文气息,感受到诗人在诗中融入的情怀,与学生的内心产生共鸣,使学生能更好地由境共情,学习古诗时产生自己的情感理解。教师在讲解古诗进行引导时,要注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正面或者侧面来表达诗中对优秀品质或性格的赞美,以及对奸佞恶俗的厌恶,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日常的古诗学习中为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教育作用,从内心深处唤醒孩子的核心素养意识。

2.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兴趣作为人的心理倾向具有自主性,它是人与生俱来一种能动的心理反应,极大程度上受其环境的影响,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对于学习至关重要。古诗学习作为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重难点,被视为学习道路的“拦路虎”。除了要识记大量生僻字,标准读音之外,学生很难感悟到古诗的内涵与深意。基于此,培养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兴趣可以作为学习古诗的敲门砖,引入“声”、“形”教学方法可以解决这一难题。顾名思义,“声”指的是声音,“形”是指外观。以唐代李白的古诗《赠汪伦》为例,此诗是李白在游离桃花潭时赠与好友汪伦的一首离别诗。此诗以潭水之深比喻两人情谊之深,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真正做到了“景真情切”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性。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构造了一个浑圆的诗歌世界。这首古诗看似简单,但教学难度极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情境重演,模仿诗中赠别的画面。通过“忽闻”“踏歌”的声,“挥别”“不舍”的形让学生融入这种情景教学模式当中。通过情景再现,用语言发“声”、用肢体绎“形”,在身临其境中摆脱以往枯燥乏味的单一式教学,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结语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古诗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体现“教学育人”的教育宗旨,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和正确的行为价值观,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教学,推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婧.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设计研究[D].喀什大学,2020.

[2]陈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古诗教学研究[J].辽宁教育,2020(11):73-74.

[3]吴聪娣.小学低年级学生词语积累的优化策略[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3):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