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唱响“劳动创造”的主旋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4
/ 2

让语文唱响“劳动创造”的主旋律

钟志芳

海南省东方市铁路小学 572600

摘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新课改重要目标,劳动教育作为五育的重要内容,自然也应当备受广大教师关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劳动劳动教育做出了全面部署和明确要求,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意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全面贯彻落实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精神,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本文就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例,探讨劳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语文教学。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劳动教育;劳动创造

引言

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的成长是无法与劳动分割的,劳动在人类精神文明、智慧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劳动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劳动教育更是基础教育不可忽视的内容。脱离了劳动的教育,只会让学生“纸上谈兵。但如何加强学校劳动教育呢?《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提到,劳动教育需要与其他学科融合,例如德育、语文、历史、科学等学科。正是源于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尝试了融入劳动教育,力争通过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创造意识,拓宽劳动教育路径。

一、语文教材为本,让学生因文悟劳

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学素材。将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挖掘教材内容,发现教材中蕴含的劳动教育素材。从部编教材编排设计来看,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有涉及劳动教育相关素材,包括显性的直接可用素材和隐性素材。我们必须研读教材,吃透教材,深度解剖教材蕴含的劳动教育因子,借助语文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尊重劳动人民及其劳动成果的意识。

一方面,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劳育”内容,深度解剖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内阅读中感悟劳动情感,唤起学生劳动意识。例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 清平乐·村居》、《乡下人家》等内容都直接体现了劳动元素,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感悟诗词、课文中人物的劳动品质,以此唤起学生劳动情感,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意识。

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适当给学生课外拓展,引导学生阅读劳育金典。例如,汤米•狄波拉的《阿利的红斗篷》、克里斯蒂娜•默尔茨的《乱作一团》、波莱特·布尔乔亚《富兰克林是小邋遢》、威廉斯《妈妈的红沙发》等书籍,内容符合小学生兴趣点,通过轻松幽默的小故事讲述一个小道理,告诉学生劳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课外自主阅读类似于此的书籍,循序渐进地唤起学生的劳动情感,从而增强学生劳动意识。

二、课堂教学活动搭载劳动教育,深化学生劳动观念

课堂是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的重要场所,除了依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劳动意识之外,我们还应该盘活课堂教学活动,给学生创设多样化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以《守株待兔》这则语言故事教学为例,为深化学生劳动观念,语文教师不妨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感悟,从而形成个人意识。

一是多样化阅读,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意:通过齐读、分角色读、点明读、反复品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激活课堂氛围。

二是创设情境,形成劳动相关话题。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情境表演和角色扮演,教师扮演种田人,学生分别扮演劝说者,劝一劝种田人别再执迷不悟,让学生主动揭示寓意,感受劳动的重要性。

三是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劳动品格。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请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是否有“守株待兔”之人,他们的生活怎么样?这一过程中,重点启发学生从不劳动的后果举例,以此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意识到好逸恶劳的不良后果,反面思考热爱劳动的重要性,自觉树立起劳动最光荣的良好品质。

在学生完成这些学习活动后补充板书: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真正借助多样化学习活动让寓言故事的寓意在学生心中扎根,教会学生:没有什么事情是免费,做人更不应该只想着坐享其成、以逸待劳,而应该热爱劳动,脚踏实地,用自己的劳动换成果。

三、生活实践促劳动教育,丰富学生劳动体验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劳动更是离不开生活,劳动创造了生活,劳动也同样存在于生活。因此,要想借助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教育,语文教师除了依托教材内容、课堂教学活动之外,还应当适当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实践,在实践活动中经历劳动、感受劳动,并且丰富自身劳动经验。

一是家校联合,组织学生参加劳动技能训练。语文教师做好家校联合的“桥梁”,邀请家长参与学校开展的劳动技能训练活动。具体而言,可重点组织学生参加劳动技能、制作技能、操作技能、养殖种植技能、科学实验技能、综合实践技能等相关训练活动。比如制作技能,可选取“食物制作”活动,通过制作果盘、包饺子等实践活动训练学生制作技能,培养学生生活小技能,引导学生参与劳动、热爱劳动。

二是参加实践,提高学生劳动创造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劳动教育是需要“动手”的,是需要实践大。语文教师不妨定期带着学生去附近大棚种植基地,体验采摘乐趣;利用植树节、五一劳动节组织学生去植树,去乡村体验栽种,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辛苦,也体验劳动后的放松和愉悦;联合社区,组建志愿者队伍,和学生一起去社区做义务劳动,清扫街道、清理垃圾......只有不断给予学生更多劳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劳动,体验劳动过程,学生才能感悟劳动的艰辛却不畏劳动,明白劳动成果得之不易而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真正在劳动过程中感悟和创造。

结束语

一言蔽之,劳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语文学科特点以及新课改要求所决定的。新时代语文教师当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劳动教育,依托好教材、课内外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让语文唱响劳动创造主旋律,让劳动和创造根植于学生内心。

参考文献

[1]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以统编版四年级教材为例[J].张瑞静,金佳妮,芮悦怡,肖菊梅.教师.2021(08)

[2]浅谈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困局与策略[J]. 吴旭东.考试周刊.20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