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4
/ 2

读写结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成芝兰 李花

广州市增城区香江学校 51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的逐渐深化改革,多种新型教学模式被引进教学舞台。小学语文对于学生的素质要求主要是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基本的创造能力。语文这项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更加具有实用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要运用到语文知识。由此可见,语文学习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发挥着极大的作用。读写结合对于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增长学生在语文课学习上的积极性,还可以提升学生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读写结合;小学高年级;教学实践

引言:在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颇受师生欢迎,但在实践教学中依旧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对于高年级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正是处于迈进初中校园的过渡阶段,需要小学生借助该阶段丰富自身的阅读量,并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从而更加适应未来的初中生活。本文主要讲述读写结合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利用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以供参考。

  1.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读写结合教学现状

  1. 沿袭传统教育模式,读写分离

读写结合对于当下的语文教学而言存在一定的不适应,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灵活性,使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更加适应于当前的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教育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无法在短时间内与实际教学进行融合。就当下而言,教师对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并不十分了解,从而导致教师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无法在实际教学中突出读写二者之间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读与写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处于平等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读写二者产生误差,从而导致读写结合的作用无法得到实际的展现。

2.阅读课堂气氛沉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多是采用朗读的方式进行教学,其教学方式虽然耗时短,在极短时间内就能达成教学目标,但是在形式上过于直接,打击了文学作品研读的氛围。兴趣作为学生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无法提起兴趣也就无法更深的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其次,实际教学中教师习惯的将自己定义为教学的中心,忽略了学生是教学主体的客观现实。教师可通过互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友情。

二、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开展读写结合的策略

1.以读促写,培养独特风格

语言具有传递性和可复制性,以读促学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手段。当学生对于优美的文字有一定程度的接触之后,再结合自身的语言特色,学生自然可以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所以在平时的课本教学或者阅读课上,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量的阅读优秀的文章或者书籍,来提升自己的阅读品味,促进学生写作风格的培养。例如,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书籍和喜欢的理由在课上分享,利用阅读课相互交换书籍阅读。还可以以此为平台举办读书会,增加学生阅读的机会。另外,在课本授课中,教师应扩展学生们的语文思维。在学习古诗《示儿》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爱国诗人陆游所描写的场景进行想象,感受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作者的爱国热情。

2.利用创作,加强理解能力

以相同主题开展写作,再结合自己写作的内容对需要讲授的课程加以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所蕴含的主题。在自己对主题的拥有一定理解的情况之上再展开文章的学习,更加深刻的让学生把握好文章的深意,更可以激发学生用迸发出更多的思维想法,进一步扩展学生的语言素养。例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课文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理解奉献精神的内涵,并根据无私奉献写一篇日记。让学生充分的理解舍己为人主题,并将自己的日记和主题融入到课文的阅读当中,方便学生清楚的理解课文中“老班长”身上所蕴含的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写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的理解文章的深度,在相同主题文章的自由写作和阅读中更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温度,让学生的文学素养获得提升。

3.结合生活,感受文字魅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之中,相较于单纯的机械式教学,学生对文字产生兴趣之后可以自觉的明确学习方向,渴望从阅读和文字的书写中获得愉悦。语文教学不应当只停留在书本上,也应当带领学生回到现实,感受语句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让学生们多留意生活中真实的事情,递进地提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白鹭》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留意生活中动物的习性以及外貌,在观察之后加以记录,再帮助学生将记录的文字进行文学化改造。不仅锻炼了学生对美的发现能力,更锻炼了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4.有感而发,提升总结能力

在学习课文之后,老师不应当直接给学生总结课文的主旨大意,应当给学生留出时间让他们自行撰写读后感。不限定主题提取的方向,让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见解。这样的教学方式避免了让学生思维的延伸陷入桎梏,更利于学生解放思想,对文学具有更高的包容度。例如,在学习《匆匆》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简略的提取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并且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对于课文的思想进行深入的交换,更加全面的加深学生对于《匆匆》的理解。让学生能够拥有对课文的总结能力,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的挖掘到文学作品所带来的财富,更能在以后写作时更加游刃有余的把握主题,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创新,更多新型的教育方式融入小学教学后需要与实际教学相互磨合。教师应当考量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高年级小学生在自我认知和世界认知上尚需要被关心和引领的特性。利用阅读文学作品可以获取语言思维的优势,和写作可以增长文学功底的优势,结合课本文章增加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在审美能力的培养阶段让学生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学审美观念,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可以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

参考文献:

[1]杜晋萱.基于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结合”的实践与思考[J].课外语文,2021(09):34-35.

[2]翁淑琴.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读写结合策略研究[J].平安校园,2021(03):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