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渗透教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4
/ 2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渗透教育研究

李广海

黑龙江财经学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25

摘要:“课程思政”的实质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个环节,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既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又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突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通,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渗透、教育

引言:大学英语老师工余时间应积极学习教材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方法,探寻课程思政的教学内涵,了解外语课程思政的具体教学设计方法和观摩高质量的课程思政实际教学案例,把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效深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帮助学生点亮理想的灯,为他们照亮前面的路。

1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2017年12月,教育部出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其中谈到关于课堂教学改革,需以“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当作目标,以此进行课程优化,完善专业教材,增强教学设计科学性,全面优化教学管理活动,将每一门专业课程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功能进行梳理,纳入至课堂教学当中,以此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体系教育二者统一发展的目的。所以,把语言知识、技能、思想政治教育三者融合进行教授,最大程度展现课程的育人功效,达到“课程思政”目标,便为日后大学英语教学当中的重点问题。大学公共英语课程同思政课一样,都具有育人的功能,承担着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任。大学英语对于培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重大作用。高校应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进程,努力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育人作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势在必行。

2大学英语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路径

2.1立德树人,树立全人教育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的青年提出“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殷切希望。大学英语教学团队深入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精神,认真研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开展多次研讨,通过集体备课,精心提炼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点,在坚定理想信念、满怀信心筑梦、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长知识见闻、讲好中国故事五个着力点下功夫,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抓手,把大学英语课程润物无声地上出“思政味儿”。

2.2通过教师关键因素进行融入

首先,教师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内涵和中国梦的意义,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通过完善自我,提高思想觉悟,以不断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其次,教师要有德育意识。教师要强化自己大学教师的使命感,将德育教育纳入日常教学规划中,在提升自身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在英语知识传播的同时融入文化价值传播,以突出英语学科的隐性教育与语言教育的相通性。再次,教师要发挥立德树人的主动性,主动挖掘大学英语教材的德育资源。教师先从课程中提炼思政教育素材,再依托网络甄选思政元素,以融入英语教学中。

2.3通过学生核心因素进行融入

首先,加强学生对英语课程性质的认知,改变英语是单纯工具学科的认知,强化英语学科人文性的认知。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不仅要学习语言知识,还要培养道德素养。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进行知识的简单讲授,要通过情感融入让学生从情感上接受英语知识,认同课程蕴含的内涵,体验英语的人文本质,以升华情感。再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长期工程。英语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之一,有义务进行学生德育培养,要通过社会热点话题、学生生活话题进行思政教育融入,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成为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的四信青年。

2.4丰富融合方式,课堂教学多元化

(1)显性与隐性相结合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全方位深挖教材主题与思政核心内容的交叉点,建构教学目标与思政两者之间的联结点,力求达成课程既定教学目标的同时,使思政切入点的课堂效用最大化。提升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交际和服务专业的应用能力,是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显性特征,旨在常规语言学习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切身体会、深刻理解并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隐形特征是在进行显性教育过程中避免生硬枯燥的口头说教,而是“无缝对接”,培养学生的积极思辨能力,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解读西方文化及核心价值,同时把母语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把具有当代价值、现实意义的文化精髓传扬出去,教会学生用外语展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

(2)任务与渗透相结合

基于大学英语教材“追梦”“校园生活”“环保”“爱”,等话题,巧妙设计,增加思政教育的内容,开展探究式、项目式、互动式及混合式教学,以课堂讨论、项目调查、小组汇报等多种形式,从中外角度多方位看待问题。课堂教学中不仅选取英语国家的素材,更注重以中国文化(梁祝)、现状(环境与资源)和未来(互联网、创客)等热门话题为单元导入,教会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强化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每个单元以项目设计为英语学习输出任务,适当融入“一带一路”国家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内容。

(3)吸收与思辨相结合

大学英语作为通识课有其特殊性。一方面,英语教学必定和文化相互交织,如何在学习带有西方意识形态的英语课文时,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大学英语课堂思政必然要解决的问题;在实际授课中,英语教师应挖掘自身优势和特色,不断加强学习,增强政治意识,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选用弘扬积极向上精神的英文材料,在思想意识形态上负起责、把好关,不仅要传递语言技能,还要帮助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能够客观理性地看待问题。

另一方面,受母语文化的长期熏陶,学生个体固有知识架构、“三观”养成必定对英语语言的输出产生影响。因此,课程思政另一个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融合中外文化,使用外语准确表达理念信念。一方面,大学英语语言教学目标通常“能力”为立足点,以项目(任务)产出为载体,以“学生能使用单元知识点完成与主题相关的项目(任务)”为测量标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服务项目的能力。

结束语:思政与英语融通教学不是简单的物理捆绑,而是有机的融合反应,甚至是一场革命性的“转基因工程”。大学英语既要专注英语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提升,又要深入挖掘课程内在的育人因素,奠定学生成长的社交基础和思想基础。当然,实现路径不仅仅限于内容层面上的对接,还包括逻辑、方法和环境层面上的呈现,这都有待学界人士进一步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甘雯“.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大学英语思政元素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9(36).

[2]张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19(33).

[3]张新颖,李红梅.论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英语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36(06).

[4]张玉青.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究[J].海外英语,2020(1):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