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4
/ 2

传承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分析

杨岚

遵义市红花岗区第十小学 贵州省遵义市 563000

摘要: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与实际结合,室内中华民族传承的一种瑰宝,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教育社会的功能。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这个过程中,当前的教材内容中就包含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所以教师在讲解语文知识的时候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的传承发扬,让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内容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因此在当前的教育中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育不管对于学生还是社会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本文结合语文教学课程,从不不同角度方面对传统文化教学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帮助小学教育工作者提升小学生传统文化积累。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教学实践


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有数千年的历史,经历过悠久的变迁,我们作为一个继承者,不仅要熟知,还要能够发扬开来,他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因此我国人民需要更多地了解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通过继承和发扬,使得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能够影响更多的地方。

一、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每一个小学生都应该主动学习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而小学阶段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在小学阶段,对小学生的培养就是栽培祖国发展的栋梁,他们是祖国发展的未来和希望,所以在他们形成独立的人格思想之前,我们需要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他们进行熏陶、教育和引导,使他们能够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在民族自信和民族自尊的传统文化氛围中传承并发扬。而学校是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教师和学校对学生的影响在教育上起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学生需要在学校和老师的引导下培养良好的文化认同感以及民族自豪感。就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1]

接下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要求,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需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使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系统,这样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此外,学校是学生一生中最充满活力和具有良好记忆的时期。在这个阶段,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日常的汉语学习中,在系统学习汉语知识的同时,老师也引导学生感受文化,体验文化,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多,就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爱国主义思想,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自身的文化水平,促进了学生综合面能力的提升。

最后,文化和名著作品等是不可分割的。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名作中的人物和相关历史故事进行文化渗透,或向学生讲解汉字的演变,帮助学生明白传承文化的重要性和自己的历史责任,使学生能够了解中华文化的起源,并帮助学生对课文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解剖。通过追溯传统文化的源头,了解传统文化的过去和现在,更方便学生了解文化知识,从而积极学习古文、古诗、教科书以及名著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把握好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文化素养。

二、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1、在识字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在小学教育中,识字、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掌握读写的重要前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教学的相关规定就是这么要求的。在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刺激他们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要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为他们开启认识汉字的大门,认识和运用常用汉字,从而感受汉字的魅力。汉字的历史本就非常悠久,博大精深,是世界上最具文化内涵的文字。小学语文教学就是为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丰富而有效的学习手段。当我们的祖先创造汉字时,他们通过听到和看到一切东西比如山、河、海、地、花、树、鱼、虫、鸟等,进行形象理解,然后根据不同事物的声音、形状和意义创造了汉字。每一个汉字都可以看做是一幅充满意境的图画,理解成一首回味无穷的古诗,想象成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2]

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汉字识字教学的特点。通过汉字的声音、形状和意义入手,介绍它的背景以及发展历程,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使识字教学的效果能够更好的体现。例如,“休息”中的“休”字是一个人靠着一个木头,就是很形象的表示,在古代,人们劳动完之后会在一棵大树下休息。表示人靠着树木,也就是“休”字。通过对汉字背景的了解学生可以方便的了解汉字的含义,从而掌握汉字的写法。在拉近学生与汉字掌握的距离的同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扩展一下,让他们了解繁体字的魅力,喜欢上学习文字的感觉。

2、结合教材内容融入传统文化

自古以来,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教材的关系是密不可分割的。在语文教材中穿插传统文化内容时,并不是简单地停留对传统文化的记录上,而是进行相应的改编深化。同时,传统文化为语文教材的编写提供了一定的素材。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科学编写,使传统文化能够发扬开来,使得文化之火生生不息也非常重要。比如,进行北京的春节》和《传统节日的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通读一次文章,帮助他们先认识一下不认识的生字,引导他们对课文进行理解性阅读。然后,为学生详细解释各种节日的由来,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说说:你和家人年年都过哪些节日?是怎么过节的?引导学生感知“传统”的意思: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这些世世代代都过得节日就是传统节日;“过春节、贴窗花、放鞭炮”“过清明、去祭扫”“过端午、赛龙舟”“过中秋、吃月饼”等,这些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俗就是“传统习俗”,让这种启发式的教学可以用来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积极思考。经过仔细思考以及学习,他们能够了解和掌握课文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构建高效的课堂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3]

3、引导学生阅读古文

小学义务教育中,按照语文课程的标准,要求学生要多阅读,有一定的课外阅读量,而阅读量的培养学生能够提升学生对于文言文字句的敏感性。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一般都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和仔细的审查。每一篇古文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背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因此,教育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快速了解古文内容,掌握具体的知识。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阅读三字经、诗经里面简单古文,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老师还可以让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阅读古文后的感想以及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文章中学习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美德,这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认知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古人的智慧体现,通过一代又一代薪火相传,以及不断地的沉淀发展,每一个教师有责任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而语文课堂始终有着致力于文化传承的重要任务,通过教学生语文知识,端正学习态度,让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的宝贵财富,但对学生学习来说会感到无聊,所以我们需要注意使用正确的策略和方法开展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江灿.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5):29-30.

[2]莫依婷.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2):291-292.

[3]牛星云.浅谈小学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小学生(中旬刊),2021(02):21.

【作者简介】杨岚, 1969年3月,女,汉族,贵州省遵义市 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