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019年柳州市某医院育龄妇女死亡及相关因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8
/ 4

2017年 -2019年柳州市某医院育龄妇女死亡及相关因素分析

黄迎春 何文霜 陈秀凤 胡玉萍 韦智法

柳州市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广西柳州 545006

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 探讨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的方法和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死亡的育龄妇女175例,对其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疾病死亡157例,其中其它病死96例、恶性肿瘤35例、心脑血管疾病12例、AIDS 5例、脓毒症4例、猝死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孕产妇死亡各1例。意外死亡的18例,其中意外伤害7例、车祸6例、中毒4例、坠楼1例。因依次为恶性肿瘤、交通意外、心脑血管疾病、其他意外伤害 (自杀、溺水、中毒及其他非正常死亡) 、传染病。结论:降低其它病死、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是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的关键。加强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教育,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提高自身防癌、主动筛查和自我保健意识, 有效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

关键词】育龄妇女;死亡;相关因素

育龄妇女不仅要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还要参与社会生产劳动,由于生理的特点,显然要比男性面临更多的健康风险,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身体素质[1]。长期来国家对妇女的健康权益等均给予了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妇女权益保障法》、《母婴保健法》等,在建立并完善妇幼卫生监测系统的同时还健全了育龄妇女的信息系统,且每年定期或不定期通过社区、单位等开展妇女常见病诊疗和宣传教育等工作。为切实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 准确掌握育龄妇女死亡原因, 提高育龄妇女身心健康水平,在做好育龄妇女预防保健工作的同时,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本研究对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175例育龄妇女的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我院在15~51岁所有死亡的育龄妇女17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5~24岁13.14%(23/175),25~34岁12.57%(22/175),35~44岁38.29%(67/175),45~51岁36%(63/175)。

1.2方法

对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的“育龄妇女死亡登记表”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死亡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并对死亡占比较高的前两种死亡原因进行详细分析。

1.3 数据分析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定性资料以n(%)表示,进行c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分布

175例育龄妇女死亡原因排名前三名为:其它疾病56.57%、恶性肿瘤20%、意外死亡10.29%,后三名是脓毒症2.29%、系统性红斑狼疮0.57%和孕产妇死亡0.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分布 (n,%)

死亡原因

n

构成比

死因顺位

其它疾病

99

56.57

1

恶性肿瘤

35

20.00

2

意外死亡

18

10.29

3

心脑血管疾病

12

6.86

4

AIDS

5

2.86

5

脓毒症

4

2.29

6

系统性红斑狼疮

1

0.57

7

孕产妇死亡

1

0.57

7

合计

175

100.00

2.2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分布

35例恶性肿瘤死亡中,死因顺位前两位依次为:肺癌10例,占28.57%,乳腺癌7例,占20%;详见表2。

表2 35例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分布(n,%)

疾病名称

死亡人数

构成比

死因顺位

肺癌

10

28.57

1

乳腺癌

7

20.00

2

白血病

4

11.43

3

肝癌

4

11.43

3

胃癌

2

5.71

4

胰腺癌

1

2.86


恶性黑色素癌

1

2.86


淋巴瘤

1

2.86


血癌

1

2.86


血管瘤

1

2.86


脑瘤

1

2.86


胸腺鳞状细胞癌

1

2.86


盆腔继发恶性肿瘤

1

2.86


合计

35

100.00


2.3意外死亡原因分布

意外死亡排名前二位的为意外伤害38.89%,交通事故33.33%, 排名后二位的为中毒22.22%、坠楼5.56%,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18例意外死亡原因分布(n,%)

死亡原因

n

构成比

死因顺位

意外伤害

7

38.89

1

交通事故

6

33.33

2

中毒

4

22.22

3

坠楼

1

5.56

4

合计

18

100.00

3讨论

妇女人生中最重要时期是育龄期,该时期的妇女承载着较大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我国政府始终将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妇女疾病筛查与治疗列为公共卫生优先领域。对育龄妇女采取健康干预,能有效提高其健康水平,降低死亡率[3]

通过对我院育龄妇女死亡资料回顾性分析,育龄妇女死亡原因主要是疾病死亡98.71%(157/175)和意外死亡10.29%(18/175)。死因前三位依次为:其它疾病56.57%、恶性肿瘤20%、意外死亡10.29%。在恶性肿瘤的死因顺位中,前两位为:肺癌10例,占28.57%,乳腺癌7例,占20%;意外死亡中,死因顺位前两位为:意外伤害38.89%,交通事故33.33%。在育龄妇女死因年龄分布中,发现35岁~44岁的死亡率38.29%(67/175)最高,其次是45~51岁的死亡率36%(63/175)。本次研究显示,育龄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疾病死亡,因此,育龄妇女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做好育龄妇女健康工作任重道远。结果与报道[2-3] 相似。

肺癌是占居本研究育龄妇女恶性肿瘤死因构成的第一位,导致肺癌的因素很多:①吸烟:烟草中有超过3000种化学物质,其中多链芳香烃类化合物和亚硝胺均有很强的致癌活性,通过多种机制导致支气管上皮细胞DNA损伤,使得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进而引起细胞的转化,最终癌变。②大气污染:全球工业化的发展,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空气质量下降,如煤和石油等工业燃料释放出3,4-苯丙芘等可致癌的有害气体,大量汽车尾气等,家庭装修也会造成一定的污染。③厨房烹饪的油烟污染和被动吸烟因素也不容忽视,做好厨房烹饪时通风,是预防育龄妇女肺癌发生的重要措施。与报道表明[4]基本一致。

乳腺癌是一种危害育龄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疾病,当前,乳腺癌的病因尚不完成明了,但已证实,绝经前后的雌激素是刺激发生乳腺癌的明显因素,另外,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外界理化因素等有关,近年来医学技术发展迅速,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成效卓着,乳腺癌生存率明显提高。为减少育龄妇女乳腺癌死亡率,应从几个方面着手[5]:①每年做一次乳腺专项检查,包括乳腺的临床检查、乳腺超声检查及乳腺钼靶检查等,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为早期乳腺癌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时机,从而降低育龄期妇女的乳腺癌死亡率。②通过开设形式多样的专题科普讲座,利用媒体、网络等,让育龄妇女了解乳腺癌的早期症状,会对乳房进行自我检查,如发现乳房肿块、乳头干燥脱屑、乳头溢流、乳房皮肤凹陷、乳头回缩、腋窝淋巴结肿大等可疑情况,要及时就医。③乳癌有一定的遗传性,有家族史者会增加发病概率,此类育龄妇女更要多注意自查与定期体检。④平时日常生活中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心情愉悦、控制体重、戒烟,多吃天然食品、蔬菜和水果,避免高脂肪、酒精、咖啡的过量摄入,避免使用含有雌激素类药物。杜井富等报道[6]乳腺癌的三级预防(病因预防、发病学预防和康复预防)已被认为是能够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及降低病死率的重要防治手段。

意外事故也是育龄妇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育龄妇女年龄段中,工作和家庭的压力与社会的矛盾日益增多,心理应激较多。发生意外伤害大多是情感问题、家庭矛盾等,做好育龄妇女的心理疏导工作,可让育龄妇女遇到应激事件和矛盾时,能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减少意外伤害事件发生[7]。交通事故也因城乡道路不断修建拓宽,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大量增加,占道、超速、不遵守交通规则等行为,易发生事故,有部分育龄妇女缺乏交通安全知识。因此,加强交通安全知识教育,普及交通安全相关法规,可减少育龄期妇女交通事故死亡率。

综上所述,采用多种方式对育龄妇女开展疾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让使广大育龄妇女掌握疾病的科普知识,掌握自我检查方法,养成定期参加体验,对疾病进行复查。防患于于未然。

参考文献

[1]施月琴.2007-2015年南通市三区育龄妇女恶性肿瘤死因分析[J].海南医学,2017,28(04):669-671.

[2]陈亦晨,李小攀,杨琛,等. 2002-201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7,13:2356-2359.

[3]邢麟,曾莉,景钰,等.宝鸡市已婚育龄妇女健康素养水平现况调查及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9,33(07):83-87+97.

[4]朱红芳.扬中市2010-2017年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21):4846-4848.

[5]娄海琴,葛晓云,吴佳聪.育龄妇女死亡动态干预措施效果评价[J].海南医学,2016,27(01):140-142.

[6]杜井富,李红燕,刘松江.基于肿瘤的三级预防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31):174+180.

[7]钟政,李秀凤,李其龙.嘉善县育龄妇女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分析[J].预防医学,2017,29(03):3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