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负性情绪的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9
/ 2

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负性情绪的作用分析

杨婧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8



【摘 要】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无缝隙护理的作用,并对该护理措施对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防效果及负性情绪的改善作用进行探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间在我院就诊的8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经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后分别予以不同的护理方案,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则采用无缝隙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焦虑)和SDS(抑郁)等负性情绪评分、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各项负性情绪评分差异较小(P>0.05);实验组护理后的负性情绪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的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可有效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有助于患者心理健康状态的改善,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老年冠心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负性情绪

冠心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冠心病具有一定的年龄趋势,随着年龄的增长冠心病发病率也会随之提升[1]。上述研究结果的得出原因在于: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糖和肥胖均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而“三高”多见于高龄人群,故冠心病在高龄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在临床上,因冠心病患者易发生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不仅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负面情绪,影响患者的治疗。因此,如何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出现,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便成为广大医学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杜英姣学者的研究中指出,无缝隙护理的应用可有效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并有助于患者心理和生理功能的改善[2]。本文为验证该研究结果的准确性,针对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现总结相关研究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抽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间因冠心病在我院就诊的84例老年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并采用抽签法的方式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中均分别纳入42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实验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71.02±3.54)岁;其中心功能Ⅱ级者14例、Ⅲ级者20例、Ⅳ级者8例。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71.08±3.54)岁;其中心功能Ⅱ级者15例、Ⅲ级者21例、Ⅳ级者6例。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数据经统计学软件验证差异后发现无意义,P>0.05,可比较。

    1.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护士予以亲切接待,并指导患者进行各项检查,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变化,进行病房清洁和并发症预防等护理干预,并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促进患者康复。

实验组患者则采用无缝隙护理。首先,组织我院心内科护士进行无缝隙护理小组的组建,由护士长担任组长,主管护师担任副组长,责任护士则为组员。小组组建完成后应统一接受培训,指导小组成员掌握无缝隙护理的专业知识,已促进小组成员专科护理能力的提升,保障护理质量。其次,患者入院后小组成员应予以针对性评估,针对患者的病情特点及临床检查结果进行护理方案的制定及风险的评估,已促进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再次,护理过程中小组成员应加强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指导患者及家属明确冠心病的危害,并了解针对性治疗措施对于病情缓解的重要性,通过专业的心理干预方式疏导老年患者的负面情绪,以促进临床治疗依从性提升和心理健康状态的改善。然后,护理小组应建立严格的轮班责任制,24h均应有人进行值班,要求患者能够实时联系到相关责任护士。最后,责任护士应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和用药护理工作,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治疗环境,并指导患者定时、定量的进行药物使用。带患者出后,责任护士也应每隔一段时间进行1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并指导患者定期复查。

1.3 评定标准

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的SAS(焦虑)和SDS(抑郁)等负性情绪评分、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

S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焦虑症状越严重。

SD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抑郁症状越严重。

心血管不良事件:包含心肌梗死、心绞痛和心力衰竭。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 20.0,计数指标和计量指标表示方法分别为n(%)和(`x±s),检验方法则为X2和t,当检验结果(P)<0.05时为有意义。

2 结果

2.1 负面情绪

如表1所示,组间护理前SAS和SDS评分差异较小(P>0.05);实验组护理后的SAS和SDS评分相比对照组均较低,P<0.05。

表1 护理前后负面情绪评分差异 (`x±s)分

组别

n

SAS

SD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42

34.28±4.35

11.27±1.93

33.76±4.38

10.58±1.64

对照组

42

34.52±4.47

17.74±2.15

33.59±4.40

16.81±2.28

t

-

0.2494

14.5129

0.1775

14.3757

p

-

0.8037

0.0000

0.8596

0.0000

2.2 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如表2所示,实验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n(%)]

组别

n

心肌梗死

心绞痛

心力衰竭

发生率

实验组

42

3(7.14)

1(2.38)

0(4.35)

4(9.52)

对照组

42

9(21.43)

4(9.52)

2(4.76)

15(35.71)

X2

-

-

-

-

8.2300

p

-

-

-

-

0.0041

3 讨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因年龄和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概率更高,心理负担也更重,因此老年冠心病患者更需要优质的护理干预,以避免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出现损害机体健康和生命。但是,常规护理模式难以满足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需求,因此临床需要一种更加全面且优质的护理措施。无缝隙护理便是一种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坚持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为患者提供更加细致、完整且全面的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提升护理质量的干预措施[3]。本研究发现,实验组护理后的负面情绪改善情况和心血管不良事件预防情况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这一研究结果证明了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优质作用。经临床分析发现,无缝隙护理能通过建立护理小组及针对患者信息制定护理方案的方式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且健康知识宣教和心理干预则能够促进患者负面情绪的疏导,并能够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遵医行为和自护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心血管不良时间的预防,能够有效保障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无缝隙护理可有效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有助于患者心理健康状态的改善,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王春燕,徐静,康亚婵. 无缝隙护理模式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01):94-96.

[2]杜英姣. 无缝隙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分析[J]. 吉林医学,2020,41(08):1983-1984.

[3]张颖,金文秀,薛冬玲,等. 无缝隙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对康复速度的加速作用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29):42-44.


个人简介:杨婧,女,汉族,出生日期:19881120日,陕西省西安市人,大学本科,职称:护师,研究方向:心内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