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理解、尊重而更温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9
/ 2

爱因理解、尊重而更温暖

伍伟莲

深圳市龙岗区横岗保安学校 518115

摘要: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是教育的重要形式,是教育的重要条件,只有爱学生,用心对待他们,关怀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才能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教师只有理解了学生、尊重了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理解和尊重是爱的体现,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爱的温暖,它是爱的助燃剂,可以使爱迸发出灿烂而美丽的光芒。

关键词:爱;理解;尊重;走进内心;换位思考;多反思;互爱共赢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自古以来,教育家们都以爱的教育指引教师们砥砺前行,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但却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滚落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如同脆弱的露珠,需要老师的倍加呵护。”卢梭也曾说过,“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可见,爱是教育的重要条件,只有爱学生,用心对待他们,关怀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才能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不乏虎妈狼爸型的教师,内心虽然希望学生好,但是方法、措施不当,盲目追求学生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忽视背后的原因,不顾学生的感受,而给学生过大的期望和压力,这种单方面的爱,只从教师角度出发的爱,有可能会让学生感受不到爱的温暖,还可能适得其反,厌倦学习。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明确教师不可触碰的七条红线中包含“因学习成绩而教育惩戒学生”,“超出正常限度的罚站、反复抄写”等,说明国家已经注意到有些教师把教育简单化为单向灌输知识的工具,在“恨铁不成钢”的背景下,没有找出问题根源,只是一味地强压学生,同时提出“实施教育惩戒应当符合教育规律”,由此可见,教育需要尊重规律,教师在尊重规律的过程中,才会理解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诚然,爱是教育的重要形式,教师只有理解了学生、尊重了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理解和尊重则是爱的体现,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它是爱的助燃剂,可以使爱迸发出灿烂而美丽的光芒。

理解、尊重地爱学生,需要教师在日常教育过程中,全方位地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理解学生语言、行为和思想背后的原因及意义。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教在师判断他们的语言、行为和思想之前,应该先了解他们成长环境与背景、身心发展水平、认知能力和内心需求等方面,这就需要教师多与家长和学生沟通,全方位了解。一个孩子,能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要求,但是比较内向,课堂上总是低着头,或者发呆,学习成绩不理想。遇到这样的孩子,是不是就提醒他认真听课就行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孩子能守规矩,说明是个懂事、明白事理的孩子,但是为什么课堂上就是不认真听课,有可能是他的认知水平有限,听不懂老师所讲,或者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又或者是不喜欢这个老师的讲课方式。原因是有多种可能的,教师不能只看表面现象,照本宣科地批评、训斥他,而是走进学生内心,知道学生所知和所想,理解背后原因,用同理心去理解和接纳他们,才能真正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理解、尊重地爱学生,需要教师换位思考。教师也是从学生开始一步一步成长起来,应该能体会学生被理解、被尊重和爱的需求,而且教师还学过教育学与心理学,明白其中的重要意义。教师只有换位思考、把自己处于学生的角度,才能更明白他们的心思、懂得他们的需求,从而制定出合理的要求、采用有效的措施、使教育活动达到更理想的效果。比如说一个热爱篮球的孩子,连课间十分钟都偷偷跑到篮球场打篮球,然后上课铃响了,满头大汗地跑回教室,对于这种行为,如果教师能想到自己也会情不自禁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会理解学生的这个课间行为,从而少了一些不解和责备,同时也会想办法引导该学生如何正确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理解、尊重地爱学生,还需要教师懂得多反思。由于传统的教师权威性思维做怂,使得许多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时,以自我为中心,只从自己角度出发,要求学生的绝对服从,忽视了学生的感受,这样不仅使师生关系产生隔阂,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对现在日新月异的年代、有思想有个性的孩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多思考、反思自己的做法、措施是否得当合理,目的是什么,是否可以有改进的空间,这样才可以达到更佳的效果。最近网络上有一段视频,一位教师批评学生,学生顶嘴,结果教师一巴掌打在学生的脸上,学生也不服输,反打教师一巴掌。显而易见,在这过程中教师是冲动的,没有尊重学生,也是没有考虑后果的。

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教师爱学生、乐于教育事业,理解和尊重学生,多一点的包容,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爱的温暖,体会到被理解和尊重的快乐,从而感激老师、心悦诚服地向老师学习,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潜能,最终达到教学相长、互爱共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兴国 林芳.爱的缺失与补偿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象学分析

[2]陈振华.理解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