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创新路径分析 胡正然 安庆师范大学 安徽省安庆市246000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29
/ 2

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创新路径分析 胡正然 安庆师范大学 安徽省安庆市 246000 摘 要:劳动教育是新时代高校 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也 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本文成功指出了 劳动教育的内涵 ,分析了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中存在的劳动认知、态度、习惯、能力等 方面所 存在的问题,进而深入思考劳动教育中的 创新点 ,这对 培养出 德智体美劳的 社会主义合格 建设者和可靠 接班人有着 重大战略意义 。 关键词:思政政治教育;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 创新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着重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新年贺词中也提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都是需要人民不断的去耕耘。教育 部出台的关于 劳动教育指导性纲要,第一次把劳动教育融入“老一版”的“教育模板”——德智体美,真正的形成“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高校要培养大学生的劳动精神,要将“劳动相关的教育”直接纳入高校的人才培养重点工作之中, 才能确保劳动教育从“一般课程”转变为“必修课”。 一、劳动的相关理论概述 关于“劳动”的概念:劳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人们在这些活动中制造出的和使用工具。人最基本的实践就是劳作,经过不断的演变称为劳动。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中,需要我们不停的工作、制作、创造才会出现新的物质,从而来满足我们自己的物质与精神上的需求。

二、大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突出的问题

大学生在初高中长时间段受到应试教育的思维影响,在大学阶段就不乐意去接受劳动教育,所以“劳育”最容易被遗忘。这就会直接导致大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劳动教育中的认知教育

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大学生没有很好的树立准确的劳动价值观念。中国古代社会一直看重脑力劳动者,大学生们偏偏深受“唯有读书高”“金榜题名时”等思想的严重影响,这些思想至今都很有影响。而然,好逸恶劳等现象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劳动却体现出了高低贵贱之分,显然这是错误的观念。

(二)劳动教育中的态度教育

态度是我们对一个人在工作中的行为、能力等等因素的分析,最后形成的客观评价,倾向于个人的潜力和意志、价值观和思维中的外在表现感。在中国社会体系里,没有充分宣传人们对劳动的态度,因此学校教育就无形之中有了压力,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劳动态度的教育。

(三)劳动教育中的习惯教育

大学生学习似乎已经成了良好的习惯,因为学习生涯长达近20年。但是,劳动却是大学生群体最容易忽视的实践模块。目前,独生子的比重在中国家庭中很高,严重缺乏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完全没有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因此急需制定劳动教育教学计划,抓好学生的习惯养成。

(四)劳动教育中的能力教育

大学生的劳动能力首先要体现出来,由于劳动知识、技能的缺乏,现在已成为中国大学生普遍短缺的一方面。高校也在探索合适路径,试图采用校企结合的教育方式,才能发挥二者融合之后的力量。

三、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主要路径

劳动教育在同时强调道德、智力、体质、美育和劳动的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结合高校劳动教育的有效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解决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加强主线路设计

加强主线路设计,鼓励学生通过劳动做事,培养劳动之美。劳动教育主体体系应该按照人才的培养体系的进行设计,以便能够有机地融入人才培训和培养的整个过程,在人才培训项目中,劳动教育是重要的一部分,科学、系统地进行“劳教课程”的设计。

(二)高度重视校内劳育

大学生的劳动教育会涉及到以下内容:实验创新类、实践培训类、卫生清洁类、课程类、园林绿化类等具体劳动内容。正因为大都在学校内进行的或举办开展的,所以要落实课堂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渠道的作用,将劳育在课程的设计纳入教学内容,以“默默滋润事物”的方式指导学生。

课外活动其实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这也是要整体实现劳动教育变成常规教育的要求。学校要定期开展最美教室寝室评比,学生食堂也可以开展“厨神入化”大赛等等,加强劳动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识别。组织宣传小组,邀请获得“劳动健康奖”和“十大青年劳动工作者”荣誉称号的学生为新生劳动标杆颁奖,以老带新,串联起来。

(三)高度重视课外劳动教育

高校应当把学生就业和劳动教育结合起来,把众多资源融入到大学生劳育的当中去。高校主动与企业社区合作,如:理工科类:利用机械等加入到劳动公益服务等平台来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实践素质;文科类:可以将一些公共部门需要劳动岗位与劳动教育联系起来。

(四)搭建“多位融合”的劳育机制

高校是劳动教育的主要战场,全社会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政府应该为劳动教育提供政策支持。这就需要家长将自己的孩子从高中送至大学的那一刻就要学会“放手教育”,才能建立起“多元融合”的劳动教育机制。

四、提升大学生思想的劳动教育创新方式

我们如何把“劳育”融入思想教育,融入政治教育当中去,努力使其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新引擎,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需要共同思考的难题。

(一)创新劳动教育,融合思想政治教育

为了实现构建主体性间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目标,我们需要以劳动教育为重要的突破点。因此我们需要创新整个劳动教育,将各项劳动中的各个阶段都有突出的点,在每个环节都要提到思想上的改变,这样就把两个教育的全过程很好的揉在一起。

(二)介绍劳动教育和创新教育方法和方法

新时代要以劳动教育为新视角,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新颖点,恰到好处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教师融合;第二,道德、智慧、体格、美育、劳动的相互融合;第三,是教学学习的整合。需要亲身投入式的思政教育,因为思政教育始终需要情感作为支撑。

(三)引进劳动教育与创新型教育评价体系

新时代的环境下,我们必须要打破边界,思想教育的评价既能看到树木,也能看到森林,其评价必须通过有机的整体观察方法加以推进。这要求具体到每个细节,因为实践中会存在很多意外,这就更容易出现思想上的波动。

五、结论

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高校应积极系统地、创新的设计更好的平台,确保能够真正取得为学生成长提供巨大帮助的效果。要创新出最理想的模式让大学生对劳动生成浓厚的兴趣,高校培养出不仅仅是“脑力劳动者”,因为社会最需要“脑体结合”的大学生们。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0

[2]徐溪远.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研究[D].西安: 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

[3]夏文斌,崔琬宜.劳动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石河子大学学报,2019,(33):13-16

[4]张庆亮.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9(11):35-40

[5]汪 欢.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四条新路径[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9.(26):130-133


基金项目:安徽省大学生省级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编号:S202010372012)

作者简介:胡正然(1993—),男,本文通信作者,安徽人,硕士,辅导员兼支部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政与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E- mail:10163775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