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族唱法的咬字吐字技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30
/ 2

试论民族唱法的咬字吐字技巧

邓凌羚

百色市右江区第十小学 533000

摘要:歌唱是音乐和语言文字的相互结合体,主要通过旋律与歌词有机地结合来表现歌曲的内涵,体现歌唱艺术的。歌唱基础之一是语言,而咬字吐字又是在歌唱中准确地表现语言不可忽视的一环。做到正确的咬字吐字,以便演唱者在演唱时能更好、更完美地表达歌唱作品的思想内容。

关键词:咬字吐字;字头;字腹;字尾

一、咬字吐字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语言是歌唱的基础,一切歌唱技法都要围绕语言这个中心来训练和运用。歌唱要求字正腔圆,生情并茂。歌唱咬字吐字,是在歌唱中准确地表现语言不可忽视的一环。歌唱家在二度创造中要把作曲家与作词家创作的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来,咬字吐字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因为由作曲家与作词家创作的歌曲,是属于第一度创造,仅仅是跃然与纸面上的乐谱;必须通过歌唱家演唱的第二度创造,才能把音乐形象完整地、栩栩如生地塑造出来。这就要求每位歌唱家要刻画好歌曲的音乐形象,不仅要具备很好的嗓音条件和科学的发声方法,还要在咬字吐字方面有一定的修养。就是说,准确地咬字、吐字,清晰地表达词汇和语句,并用声音技巧塑造旋律的音乐形象,才是歌唱艺术的真谛。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和文字。就歌唱的语言来说,是以标准的普通话为基准。在用标准的普通话演唱歌曲时,歌唱家需把歌词内容清晰地表达出来,使听众把每一个字都明白无误地听得清清楚楚,方能使音乐形象的准确性、艺术性得以体现。而要达到此目的,应该说,除了有先天的素质——良好的条件外,科学的发声和正确的咬字则要经过后天训练方能达到。想掌握歌唱中咬字、吐字的方法,必须先了解汉语拼音在传统声乐理论中的划分。

二、汉语拼音在传统声乐理论中的划分

这里的声指的是汉语拼音中的声母(字头、子音),是一个字发音时的第一个音。声母共21个,由于发声、咬字器官着力和接触的部位不同而分为7类:

  1. 双唇音 b、p、m

  2. 唇齿音 f

  3. 舌尖音 d、t、n、l

  4. 舌根音 g、k、h

  5. 唇面音(牙音) j、q、x

  6. 舌尖前音 z、c、s

  7. 舌尖后音 zh、ch、sh、r

(二)韵

这里的韵指的是汉语拼音中的韵母,韵母在口腔中受开合的限制,它共分三大类。

  1. 单韵母i、u、ü、a、o、e、er

  2. 复合韵母ai、ei、ao、ou、ia、ie、iao、iou、ua、uo、uai、uei、üe

  3. 带鼻韵母an、en、ang、eng、ong、ian、in、iang、ing、iong、uan、uen、uang、ueng、üan、ün



(三)声调

声调就是音阶的音高变化,我国汉语是一种有声调的语言。每个字都有四声之分,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唱得是否正确常常是衡量演唱者好坏的原则。声调的主要作用在于区分字义,同一个音节的字,由于四声读法不同,就产生出4个字意。例如:妈(mā阴平)、麻(má阳平)、马(mǎ上声)、骂(mà去声);又如:分(fēn)、坟(fén)、粉(fěn)、愤(fèn)。声调的抑扬顿挫增加了语言的韵律美和音乐性。传统的戏曲与说唱音乐的演出吐字十分重视字的四声韵律。演出近现代歌曲或翻译的外国歌曲时,出现的“倒字”或“音不正”现象,往往是字的声调和旋律进行没能够达到和谐统一,出现这种字的声调和旋律进行不相统一时,演唱者应该在使旋律流畅、唱腔圆润的前提下,尽可能运用声调的规律,做到不变字意。一些地区方言中的声调各不相同,演唱中应以普通话的四声声调为准进行校正。

以上的三点是对一个演唱者字音纯正的最基本的要求。作为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演唱者就必须在掌握字音的结构和特点上,进一步规范歌唱中咬字吐字的艺术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唱出的歌声更富有美感。

四、“出声”、“引腹”和“归韵”

我国传统的声乐理论把歌唱咬字定为“出声”、“引腹”和“归韵”三个过程。

“出声”是噪音“激起”后气流经口腔各种不同部位阻擦而必须与韵母相结合才能发出所需要的声音。“出声”的那个声母本身是不能发出声音的(在初学汉语拼音中声母的那些读音只不过是便于你认识不同的符号——即字母而已,在歌唱中只要求准确定位而不能强调和要求其发音的。

根据现代汉语拼音方案把韵母i、u、ü三个音列为介母,介母是连接声母与主要介母的媒介,发音有依附性,发音时值很短,更不能自成音节。所以可确认声母与介母的结合属“出声”的范畴。如某语音不包含声母音素而由介母为韵头,该介母担任“出声”的任务,如既无声母又无介母,则“出声”与“引腹”就融为一体了。

“引腹”是指唱歌时每一语言能发响并能延续的主要韵母。任何一个汉字其中必有一个发响的主要韵母,歌声靠它唱响并传远。

“归韵”指的是字音的收尾,歌唱吐字中称作韵尾。字尾不归韵或归韵不准确常常是歌唱咬字不清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传统的民族唱法的咬字、吐字即是按合撤押韵规律,把同类或相近韵母的音韵归纳为13个辙韵,即“十三辙”。掌握好字尾归韵收音的十三辙规律,是准确地表达词义,完善咬字、吐字,体现汉语语言艺术美的有效途径。歌唱时每个字都必须归辙,合辙押韵主要体现在唱词句子最末一个字的韵脚上。多段唱词的歌曲常常是一歌多辙。韵脚上的字在曲调中多是引长发挥,因此,应特别注意准确无误地归韵收音,使每句唱词都做到圆满完善的交待。特别是歌曲结尾最末一个字的归韵收音,无论是强音收或弱音收,都应精心处理。

由于歌曲的情绪、内容和风格特点的不同,咬字吐字的方法也是不同的。歌唱时要根据咬字、吐字的的基本方法及歌曲情感的需要,完整地表现出每个字来,要自然、果断地发出每一个母音,还要准确地做好归韵,才能称得上真正完成了歌唱的咬字、吐字。一般来说,唱轻快的歌曲,咬字吐字也应该相应特别轻快、敏捷、灵活;唱雄壮的进行曲时,咬字应结实而有力;唱抒情曲调时,咬字应优美柔和;唱慢速度的歌曲时,咬字吐字要圆润相连,从而达到以情带字、字里传情的演出目的。歌唱不同于自然界的各个声音,歌唱是语言和声音的有机结合,是诗的语言与音乐结合的一种艺术,而歌词是表现这种艺术的重要方面。所以歌唱中的咬字、吐字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它不同于生活中的语言,它必须做到基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语言。所以我们要一丝不苟地用正确且科学的方法来对待歌唱中的咬字吐字,以优美动听的声音作为载体,把流畅的歌词送到听众的心中,让听众真正欣赏到歌词这门艺术的美。

参考文献:

[1] 宋承宪编著.歌唱咬字训练与十三辙.-2版(修订版).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8.

[2] 胡钟刚,张友刚编著.声乐实用教程.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