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有机融合的途径与方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1
/ 2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有机融合的途径与方式

王思茹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教育城初级中学 , 广东省茂名市 525300

摘要:2011年教育部颁布施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文章针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阐述传统文化和现代语文课堂之间的联系,通过建立起有机联系实现相互融合相互发展。现阶段不管是处于哪个时段,课程学习标准都明确要求让学生接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语文课堂更需要如此。

关键词:课程标准;传统文化;语文教学;课堂;融合

中国在国际地位逐渐凸显,世界人们将更多目光投向这个传统而古老的过度。对于中国教育而言,不忘传统文化就是不忘根基,现在的发展是一步一步地积淀,也是在传统文化中汲取精髓的重要过程。因此我们不应抛弃传统,而是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祖国广袤的国土上,因此文章主要分析语文课堂教学与传统优秀文化的融合途径,通过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进行语文教学设计,让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巧妙结合,奠定学生优秀的传统文化根基。

  1. 对语文学科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分析

我国有悠久历史,中国古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从语文课堂教学来看如何明确传授范围、教学内容需要引起教育人员的重点思考。但是无论如何难也不忽视语言因素、文学因素、思想道德因素几个方面。首先笔者认为应改变教育人员对社会意识形态的看法,因为封建社会存在很多剥削压迫,因此传统文化有很多糟粕存在。但是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史也是一部丰富的文化史,现代人不能抹杀它悠久而灿烂的一面。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有明显区别,从专业解释上来看有在朝,也有在野。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在朝是儒家思想 ,积极进取奋斗不息;在野是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这就将古代文人分成了两类,一类风光无限,一类落魄江湖,比如文人司马光、王安石等,落魄江湖的如李白与陶渊明。但是文人一生复杂的经历都会通过作品体现出来,也很难用这些概念定义古代文人,比如苏东坡是在朝还是在野呢?因此语文教育应阐述这两种区别,意识到思潮之间的对立和转化[1]

  1. 对传统文化的解读

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的积淀,是经过多年传承保留下来的精神瑰宝,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绵延不绝、生生不息保留下来的政治、思想、艺术各种物质和的非物质文化的综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历史角度来看年代和脉络至今仍旧清晰,从空间角度来看中华民族一直在中华民族的国土繁衍辉煌,横跨祖国大好河山,诠释自然规律、宇宙万物,衍生道德,升华哲学,让中华民族得以发扬光大,是中华民族弘扬正气,引以为傲的根本。

中华传统文化是无数圣贤生命精华的积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让传统文化进课堂必须从小做起,多方面采取技术和手段来渗透传统文化。现阶段的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很低。他们热衷谈论外来文化,比如日韩动漫,但是他们不知道多年前我国动漫才被日韩所模仿,他们谈论现代语言,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文化产生了可怕的疏离感。对于现代教育而言,不管所处怎样的位置,都应采取合理的方式灌输传统优秀文化,让传统优秀文化和现代一起发展,共同进步。

3.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有机融合的途径与方式 

3.1 教师要提升自身知识储备

对于语文教师而言,优秀的语文功底,丰富文学常识积累,高雅的谈资,真正做到在文学上出口成章、顺手拈来,才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地教师多么可贵。作为教育者要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实质上是知识营养储备。教师在教导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致力于人格魅力的释放,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比如以宣传儒家思想为例,儒家思想是积极进取的态度,史书史论、奏议谏文,儒家在思想上强调务实、勤奋、理想等,这些都是现代青少年需要学习的东西。儒家还倡导家国天下,“位卑未敢忘忧国”“处江湖之远忧其君”等,这种观念在政论文和抒情文章当中不断凸显。教师应学习这些知识,深刻理解之后灌输给学生。当教师给学生将经典论著,讲述《西游记》《水浒传》的时候,教师应明白本身对中国古典、古代社会有深刻理解,了解作者了解时代背景,让学生真正理解名著典籍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教师本身素质不够,是无法将这些理念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就能掌握那一个方面,本身素质也就无法提升[2]

3.2 教师讲解分析应与语文课程相结合

在语文课堂中教材所选择的经典作品最能够体现出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对经典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让学生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形成对问题的独特思考和理解。比如“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中《离骚》,教师讲解分析应与楚国当时历史条件相结合,了解为何屈原写出了“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诗句。学习古代诗歌散文不仅仅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要了解屈原真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真正目的,明白他上下求索的决心和毅力,在其中认识和理解这种精神、人格魅力。屈原其人认为自己与楚国王室同宗,那么自己对国家兴旺发达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无奈世风日下,他感叹时代变化,但是他的使命感还是让他写出了“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名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将内容囊括其中,从人格培养、家国情怀、诗人人格等多方面分析,将更多知识传递给学生。古语晦涩难懂,简单地翻译无法直抵内心,学生也不会枯燥的理解到屈原是我国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进而也就无法进行爱国主义、家国情怀教育。

3.3 增强学生的领悟和感悟能力

让学生进入课程真正做课堂主人。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意识到传统文化弘扬和发展的重要性,比如服饰妆容也在借鉴古典基础上与现代服饰碰撞,产生新的演绎方式,古代诗词歌赋也被人们谱曲演唱出来,如《逢入京使》、《登飞来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望岳》等,这些诗词均出自大家之手,教师将这些内容引入到语文课堂当中,是提升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为提高学生学习古代文化兴趣,将经典镶嵌在学生的脑子里,让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对汉字组成传统文化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并且在内心深处也愿意看到自己祖国文化开枝散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就是点拨和升华,教师要学会给学生空间[3]。让学生能够交流和展示。除诗词歌赋之外,经典流传也非常重要,比如《论语》《孟子》等,青少年很容易被朋友所影响,比如朋友抽烟喝酒,自己也学会抽烟喝酒,朋友不热爱学习,自己便也跟着玩。青少年人格和行为可塑,决定了教育的可行,如《论语·季氏》曰: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教师可以与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分享,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传统文化走进现代人们的生活当中,起到启发和教育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现阶段语文课堂教育中还可以引入飞花令、对对子、析字、茗茶、诗钟、猜灯谜等活动,拓展现代语文学习课堂,同时在这种活动的带动下,语文课堂更加活泼生动,真正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课堂中。

参考文献:

  1. 王世录.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具有的五个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第三届年会学习与反思[J]. 教育艺术, 2020(2):36-36.

  2. 张晓玉. 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技术融合的途径初探[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9, 208(04):59-61.

  3. 谭旭红, 孙彦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教育融合的途径[J]. 继续教育研究, 2019, 000(002):50-53.

[4]陈亚萍, 付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地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涵,价值与途径[J]. 民族教育研究, 2019, 030(005):12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