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1
/ 2


浅谈美术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意义

翟禹博 王玲瑜

吕梁学院 033000

摘要: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与生俱来的自出生到三十个月内就可能出现的一组症状群,一种对儿童成长有着严重不良影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表现出社交障碍、言语迟缓和刻板性行为三大核心特征,其中以社交障碍表现得尤为明显。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浅谈美术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意义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美术治疗;自闭症儿童;意义

引言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通过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应当丰富自身的视觉和触觉,从而发展自身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以便激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美术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元素来丰富自身情感和完善人格的目的。所以,在当前美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基础美术知识之余,也应当主动地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美术学科的日常教育之中,让学生在提升美术素养的同时,也可以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

一、自闭症儿童特点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有社会交往、语言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刻板性和重复性行为等症状,是一种终身发育障碍。自闭症儿童分为阿斯伯格综合症、高功能自闭症儿童、非典型自闭症、严格的非语言自闭症儿童。自闭症一词首先由美国精神儿科医生利奥·凯纳(LeoKanner)(1943)提出,他认为这种情况属于遗传原因,因为这种行为通常表现在早期婴儿期,并且往往存在着强迫症的家族史,自闭症被认为是一种心理障碍。他们存在社会互动、社会交流和社会想象等缺陷,包括语言沟通、共同关注和语用学等,因此也是研究人员常关注的一个话题。除此,他们还存在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自我伤害和侵犯性。然而,对于发生在谱系障碍连续统一体中的自闭症儿童而言,每个孩子本身的症状都各不相同。

、将美术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意义

(一)有助于解决自闭症儿童的情感问题

美术治疗能够帮助自闭症儿童“在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在想象与现实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为解决其内在的情感问题铺平道路。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引导自闭症儿童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并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实际情况,利用美术治疗技术分析作品背后所表达的情感,将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能帮助自闭症儿童更好地认识自我以及与他人的关系,从而解决自闭症儿童的情感问题。

(二)有助于增强自闭症儿童的自信

教师将美术治疗融入美术课堂,有助于增强自闭症儿童的自信,让自闭症儿童获得一种成就感。作为教师,要深入解读自闭症儿童的美术作品,引导自闭症儿童形成正确的认知,感受到生活的意义,体验到生活的美好,建立起审美的、社会化的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让自闭症儿童的美术作品能有效地激发自闭症儿童的自信心,使其获得成就感。另外,在美术创作与作品交流活动中,自闭症儿童可以主动与他人交往、对话,分享创作技巧和经验,从而能敞亮内心世界,获得自信。

三、美术治疗自闭症儿童的方案

(一)美术教师的自我完善

随着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发展,中学生日常生活中通过书籍、报纸、网络等媒体快速接受新事物,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中学生的需求。美术教师不能只注重从自己出发,向学生灌输思想,传授技法,以知识的传授为最终目的。在中学美术的教研活动中,我就曾遇到过专业素养极高的美术教师在上美术鉴赏课时,滔滔不绝的讲述,而不顾学生的反应,展示自己多于关注学生,这种教学方式不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美术课堂教学的特殊性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欣赏到大量优秀的美术作品,这也要求美术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认真钻研教材,结合认知目标、能力目标与情感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课堂中营造轻松良好的氛围,适时调整学生情绪,使学生能够不受拘束地表达或宣泄自己的内心情感,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全面作用。

(二)美术作品的互动治疗

美术作品对人产生的心理治疗作用,主要依赖于内容和形式。但是在实际中,创作者在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等,也能对人的心理产生治疗的作用。教师让学生和同伴分享创作的作品内容背后的故事,能起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比如,一位学生创作“表情丰富的脸”时,在画面人物的嘴中画出了一个大大的气球。面对这样的一幅画,不同的学生作出了不同的解读。有学生认为是人在捧腹大笑的样子,因而表现了人物的开心;有学生认为是人的惊异的表情,因而表现了一种发现后的喜悦。在围绕作品的交流、互动中,学生可以体会到团体的接纳与包容,获得心理上的治愈。

(三)利用小组沟通,跨越心理障碍

在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发现,当教师为学生创建条件,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时,学生总是羞于对教师讲述自己的创新性想法,但是,当学生面对自己的同龄人时,学生则会侃侃而谈,主动地诉说自己的意见。所以,为了帮助学生跨越心理的障碍,使学生勇于突破自己,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小组交流的平台,并在学生进行组内交流时,不经意间参与到学生的沟通之中,以便学生可以大胆地诉说自己的创意,让自己的心理变得更坚强。

(四)教学评价方法的完善

我国教育中教学评价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各学科都以考试分数为主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在美术教育的课程实施中,也是如此。然而美术并非能用具体的分数衡量,学生的情感水平与个体差异,并不是简单的期末分数所能够概括和总结的。在课堂实践中,美术教师对学生的美术组品应采用及时的多元评价,综合考虑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情感、态度、习惯等差异,注重学生在作品中个性的凸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同时,课堂评价也应多采取自我评价,让学生站在个人体验的角度去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放大自己的优点,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其次,在评价过程中,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作品的分析上,也要注重师生、生生间情感的交流,多鼓励性评价,充分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对于学生特别的想法,更应多给予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审美价值。

(五)引导学生将内在深层心理融入美术创作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将心理表层内容融入到美术创作之中,更要引导学生将内在的、深层次的心理融入美术创作之中。作为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引领,促成学生的深层感悟。比如,教学“画人物”时,班上的一位学生,在他所画的人物身上涂鸦了非常多的色彩。笔者认真倾听学生的解释后,发现原来这位学生画的是他的妈妈。因为他妈妈对他管教非常严格,所以他对妈妈既爱又怕。这幅画表达了他内心的复杂、真实的情感。这种百感交集的感受,让学生创作出了这样一幅看似不可思议的美术作品。学生的美术作品是复杂的,作为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作品,为剖析学生的复杂心理,发挥美术治疗的独特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美术学科的教育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的基本诉求,因此,在之后的美术课堂上,为了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理念,教师也应当继续挖掘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活动的优化,以便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和健康。

参考文献

[1]刘玮,涂燊,涂平,何正胜,张晓军,张梅.自闭症儿童“美术治疗”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绥化学院学报,2019,39(07):79-83.

[2]刘佳馨.自闭症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综述[J].知识文库,2019(12):235+231.

[3]孔岩.浅谈美术教育对自闭症儿童心理发展的有益影响[J].黑河教育,2019(04):69-70.

[4]金磊磊.用艺术启迪心灵——自闭症儿童美术教育研究[J].艺术评鉴,2018(20):161-162.

[5]王华.对自闭症儿童开展美术治疗项目的研究[J].风景名胜,2018(10):109.

山西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心理学,环境改善和游戏治疗的自闭症儿童绘画康复设计及推广应用(项目编号:202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