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1
/ 2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策略

吴应梅

云南省宣威市热水镇热水村完全小学 (云南 宣威) 655415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遵循组间同质和组内异质来对班级中的学生展开分组,并且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及思考,最终进行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完成主动学习以及独立思考,使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获得一定的提高,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数

学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将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能力;培养策略

引言

当前,在激烈的社会竞争背景下,个人的发展愈来愈离不开团队的支撑与力量,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对其未来的发展尤为重要。小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重要阶段,更是提升其个人能力的关键时期,教师作为素质教育改革的推动者,要结合当前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发展需求,构建合作化的数学课堂,让学生通过合作锻炼自身的学科思维与探究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

一、当前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小组划分不够科学合理

小学数学教师在划分学习小组时,多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依据,抱着学优生帮扶学困生的想法,将学优生与学困生分到同一个小组,认为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总体成绩,其实这样的划分不一定合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能力差异,以及同一小组的成员性格是否互补、是否能和谐相处都被教师忽略掉了。这种欠缺考虑的分组结果可能会使学生开展合作时发生冲突、产生矛盾,或出现成员分工不明确、学习进度各不相同的现象,最终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沦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局外人,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成为主导者,不利于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

(二)教师完全放手导致学习过程失控

为了紧跟当下教学改革潮流,提高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制订相应的学习目标后,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和探究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师组织和维持秩序,小学生很容易陷入注意力难以集中、讨论偏离主题、学习遇到瓶颈的困境,合作学习最终可能流于形式,不仅浪费时间、浪费资源、浪费精力,收效还微乎其微。

(三)教学形式滥用,缺乏实质内容

合作式教学在新课标施行后,被广泛运用并不断倡导。教师通过合作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合作欲望,满足学生本质需求。但是合作式教学被滥用,就导致无论什么形式的教学,都采用合作,以“合作教学”为目的的合作教学,偏离了合作教学本质目标。我在观摩各种数学课堂后发现,几乎每次观摩教师都会采用合作教学模式,教师只要提出问题,就会给学生讨论的时间。这种滥用合作教学的现象,不但没有实现合作教学的目的,反而削弱了其效果,合作教学犹如“蜻蜓点水”一般,既没有起到真正的合作讨论的效果,还占用了课堂宝贵的时间,学生合作更多是凑热闹,失去了其意义。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组

良好的合作学习建立在科学的小组分组基础上,要想确保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实现彼此能力的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为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当前阶段,同一个班级中学生之间无论是在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还是在数学思维能力的拓展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其进行合理分组,为之后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可以采取“分层分组”的方式来科学专业地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

小组。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日常表现出发,通过结合学生的课堂回答问题、测试成绩以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内容将班级内的学生分成A、B、C三个不同的层次。其中A层次的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还具备一定的独立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B层次的学生则是班级中数量相对较多的学生群体,这部分学生基本能够掌握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并且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而C层次的学生则是属于数学学习成绩目前相对较差,并且学习态度也不够端正的“问题学生”。在进行实际的学习小组分配的过程中,教师务必要保证每个小组中所含有的A、B、C三个层次的学生数量是相等或者相近的,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能够实现互相交流和互相学习,并且也有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进步。

(二)巧妙抓住契机,推动合作学习的开展

合作课堂对学生的参与性有一定的要求,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确定合作学习的主题。在带领学生初步了解基础的概念知识后,顺势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合适的契机下,因势利导,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并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

例如,在小学数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节课中,为强化学生对图形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从图形的归类整理这一角度出发设计合作探究主题,首先通过一些卡通图形引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辅助学生形象理解。随后,引入之前学习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知识内容,巧妙引导学生从边长、角度等方面出发,通过合作去对比分析这四种图形。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从边与角的个数出发,得出这四种图形都是四边形,且具有四个角,而有的学生则从更深的角度出发,得到正方形四条边相等,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两组边分别相等,而梯形四条边的关系不确定……最后,学生们通过整理每位成员的发言,制作了一个四边形的表格,从边的数量、边的关系、角的大小、周长计算、面积计算以及生活应用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构建了一张张体系完整的知识网络图,学生个体的思维在团队合作的帮助下实现了有效的拓宽。

(三)指导学习方法,提高探究效率

在小学阶段,学生在探究数学问题时会遭遇很多阻碍,并且解题的过程十分烦琐、缓慢,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激情。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仅仅是数学问题的抽象和复杂,更在于学生没有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根据知识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带领各组学生探索和尝试新的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小组内部的合作和互动,提高其探究效率,并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学习“圆柱的体积”一课时,我便给学生渗透类比和转化思想。首先提问:“圆柱对我们来说比较陌生,暂时还不会求它的体积,那我们可不可以利用转化思想,将它转化成我们熟悉的其他几何体呢?”学生很快联想到“长方体”,但是提出疑惑:“圆柱怎么可能转化成长方体?”此时我在多媒体屏幕上展示一个圆和一个圆柱,问道:“它们二者有哪些相似之处?既然它们的外形很相似,那么求圆面积和求圆柱体积的过程是否也相似?”在我的提示下,学生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于是我便让各小组进行实践和探究。在此过程中,某组学生将圆柱和圆进行类比,然后对圆柱进行割补拼接,最后通过长方体体积求出了圆柱的体积。通过以上方式,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技巧,提升各小组的探究动力和探究能力,进而保证课堂质量

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不仅有利于增强其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凸显其主体地位,还有利于优化课程形式,为数学课堂注入合作探究的乐趣。基于此,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应合理定位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结合时代发展对学生能力提出的要求,构建合作化的课堂模式。

参考文献

[1]牛菊梅.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11):17.

[2]季冬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策略分析[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01):95.

[3]杨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08):71+70.

[4]辛玉涵.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2):56.

[5]雷天侠.试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中),2018(07):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