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学具操作,提高课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7
/ 2

优化学具操作,提高课堂教学

黄华丽

横县校椅镇临江村委小学 530308


摘要:新课改对教育的要求决定了学生学习方式需要改变,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活动操作的需要则意味着学具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学具的操作,如何通过学具操作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广大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要求;学具操作;优化;数学课堂

引言

发生认知论创始人皮亚杰先生曾说过:“儿童要高度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动手、动脑探索,以活动的形式渐渐丰富学生认知结构。”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宜固守陈规,过于死板地单纯传授知识,而是应该通过各式各样的活动来丰富教学课堂,丰富学生的认识,借此发展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理解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的能力。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数学学习,就必须能够制定严密的计划,放心大胆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独立的尝试和探索,让他们在自由自在的数学王国飞翔,独立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途径与策略,实现知识再创造。此时,在这偌大数学王国中,小小的数学学具有它巨大的作用,它能够为数学家园增添美丽色彩。而很多的课堂教学中,学具的出现并没有起到它预定的作用。

  1. 课堂中,学具操作存在的问题

  1. 目的不明确

在学具操作教学中,有些教师仅是为了用学具而用,没有注意在学具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使得学具操作就只停留在操作的层面之上,没能向知识上升。

  1. 形式花哨,耗时多,成效少

有些课堂中,数学学具和操作花里花哨,种类繁多,一会一个进行切换。其本意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高度集中注意力,结果事与愿违,频繁的学具转换会让学生眼花缭乱,产生疲劳感,偏离了研究主体,整节课下来,耗费了很多时间不说,课堂目标还没有达到,学生只记住了多样的学具,忽视了课堂知识。

  1. 模仿多,学生缺少思维跟进

孩童思维的发展是从他们的手指头开始的,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够忽视这一关键,学具教学没有特定的模式要求,而是充分考虑学生思维发展的进程,利用可利用的。很多时候,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行操作,而是自己演示再让学生进行模仿,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模仿性地动一动,表面上是达到了动手的目的,实际上却只是机械性的操作行为,只有操作,没有思维跟进,也就达不到理想的教学目的。

  1. 优化学具操作的策略

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正确使用学具,你可能会觉得学具并不能够为特定知识的学习提供帮助,或许只是数学课堂中的一种消遣方式,那么如何优化数学学具在课堂上的操作,为课堂教学提供帮助呢?

  1. 创造有效的操作情境

从心理学上可认为,良好的情感会影响人的认知选择,提高学习积极性并进行优化,从而达到知识内化。所以,授课时,创设富有情趣、轻松愉快的情境,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 精心设计操作材料

知识来源于动作,而学具为动作提供原始条件。因此,学具教学之前,教师除了要备好教学内容之外,还要精心设计操作材料,让学具更具针对性。比如,在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教学中,为课堂准备一个宽和高相等,长不同的纸箱,通过有效学具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和不同,慢慢形成概念。只有精心设计操作材料,才能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1. 营造自由、平等、合作的教学氛围,创设学具操作的条件

学生在自由、平等的教学氛围中敢于设疑,能够勇敢地运用学具动手操作对自己的疑问进行论证,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 把握最佳的操作时机

最佳时机,指的是有利的时间和机会,也就是掌握好学生“呼之欲出而不出”,必须要借助学具辅助的时刻。只有把握好最佳的操作时机,在学具课堂操作教学中才能够发挥出它的教学功能。学具的操作可以安排在学生概念形成之前,有效降低学习的难度;也可以放在算理的理解之中,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算理;学具操作还可以放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学具操作教学同时也适合放在知识练习中,可以达到知识巩固的目的。

  1. 掌握合理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学具

合理的操作方法,指的是正确恰当、合乎情理的方法。进行学具教学时,除了要让学生明确操作目的和把握最佳时机之外,仍需让学生掌握正确恰当的操作方法,比如是独立完成还是合作完成。例:在进行《可能性》教学的时候,如果事先没有进行明确的分工,让学生独立完成,那么就会有很多操作次数,耗时繁多,给课堂带来很大的困难。反之,事先进行明确安排,那么在活动操作时,学生能够各司其职,合作完成,教学就能够很好地进行。

  1. 适当进行指导,促进学生能力形成

学具操作是辅助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学具操作课堂要求参与者能够多种感官并用,包括用眼去观察,动脑思考,动嘴将过程与结果进行叙述等自内而外的活动。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进行学具操作教学时,会经常被学具的颜色或者形状吸引,不能够保证自始至终的定向注意,因此,在进行学具操作教学时,教师要适时进行指导,教给学生观察重点,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

  1. 学具操作要体现课堂教学的可控性

  1. 有的放矢,构建模式

学具教学时,应该事先让学生明确操作目的,告诉学生操作步骤与要求,培养学生的操作模式,做到有的放矢。这一过程让学生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在操作过程发展了思维。

  1. 有始有终,养成习惯

在学具教学课堂课堂上,如果学生的注意力单纯留在学具之上,不听教师教导,没让开始就开始,让他停也不能停,那么就会浪费许多时间,得不偿失。所以,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操作开始前,等待教师的指令,听清楚要求,说开始方能开始;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然后归纳得到结论;操作结束后,指导学生将相应的学具放回原始位置,这样既能够告诉学生,这个操作过程已经结束,同时也能够避免学生在完成操作后将学具当作玩具,转换注意力,让课堂目标无法达到。小学低学段学生,对老师的话奉若圣旨,教师要注意抓住关键时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学具操作实效。

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优化学具操作,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随心所动,自主操作并动手实践。只要亲身经历知识探索的过程,才能够记忆深刻。重视数学学具操作的优化,并且将其落实到每一节需要的课堂当中,给学生发动脑筋以及动手、动口的机会,让他们在听一听、摸一摸、想一想、动一动与说一说中巩固知识。华盛顿说过这么一句话“听一听,我忘记了;看一看,我记住了;做一做,我理解了”,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优化学具操作,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 朱英英.对学具操作活动低效现象的分析和思考[J].中小学数学,2009.7-8;

  2. 黄淑颖.数学课堂呼唤有效操作[J].小学数学教育,2008.3

  3. 邢平均.优化学具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