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9
/ 2

对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教学的思考

林锦丽

福建省闽侯县第一中学 350199

摘要: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和行为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他们的言行进行良性引导,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对此,本文也将以高中阶段的学生成长为切入点,从新高考出发,立足于物理课堂的设计,分析新高考下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并探讨优化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仅作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物理;发展现状;解决方法

引言:

新高考是随着素质化教育拓展应运而生的全新产物,这一考试机制的出现也改变了传统的文科与理科之分的考试模式,我省构建了3+1+2的全新体系。“3”即是语、数、外这三大学科。新高考模式学生除了要兼顾语数外这三大学科;还要从物理和历史两门中任选一门做为必选学科,也就是“1”;同时在剩余的四门学科: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任选两门,也就是“2”。高考中“3”和“1”均采用原始分,“2”则采用等级赋分制。这也就意味着新高考在保留考试机制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和兴趣爱好,能够让学生在特定的选择空间内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虽然这一改革可以为课堂的建设注入更多的生机与活力,但也让师生遇到了一些全新的挑战和风险。物理作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

  1. 分析高中物理学科发展现状

(一)物理教学现状

新高考方案的出台,让高中物理教学有了更为明确的参考依据,但要想真正落到实践,仍旧需要教师对方案作出深入的解读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展开一系列的实践教学,由此才能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发展前途者与终身大事。当下,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并没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寻求改革和创新,他们使用的方法过于单一且守旧,并没有真正适应新课改和新高考的节奏,而且也把学生限制在特定的牢笼内,把自己当做课堂的掌控者和支配者,以高考为教学的前提和根本,这就导致课堂出现了你推我进这种被动的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新高考和新课改都强调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如果教师仍旧没有脱离传统模式的束缚,那么也必然会与新高考的宗旨大相径庭,无法真正为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极大的打击。

  1. 物理学习现状

无论是新高考抑或是新课改,本质上都是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强调学生自主地学习、展开探究和实践。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高中生都没有拥有十分乐观的学习环境,他们过于依赖教师和标准答案,学习方式也十分被动,自主探究和自主思考的能力尤为欠缺。同时,在教师满堂灌教学方法的限制下,学生也会盲目的听从教师的指挥,不能自己对观点进行判断和分析,他们的辩证意识是不足的。

  1. 分析新高考方案下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方法

  1. 夯实基础

高考考查的重点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目的在于检验学生对知识的运用熟练程度和运用能力,具有十分明显的技能型特点。这也就意味着在新高考形势的引导下,教师应当把基础知识的掌握,作为学生的主要任务,要运用更为多样且趣味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物理的概念和公式,熟记各项法则,并明确基础知识运用的范围和条件。而且,教师也需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分清主次顺序,要有所侧重的梳理不同的知识点,构建更为完善的框架和体系,把握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衔接,形成相应的网络结构,以便后续的举一反三,为问题的解决,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学习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的时候,教师就应当结合教材上列举的内容,从微观的角度针对物质进行介绍,让学生认识物体带电的三种方法和带电的本质意义。在这里,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初中时期接触电荷知识,引出电荷守恒定律这一重点,让学生完成新旧知识的良性过渡,这样也可以在稳健中寻求创新,降低学习难度和压力,激发出学生的热情与好感。

  1.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极大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在这其中教学领域也自然不会例外,以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最为突出。高中物理是理论性和抽象性兼具的学科,如果教师只是用板书或者是口头讲解的方式来罗列知识点,必然会让学生感到十分枯燥乏味,也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审美疲劳。对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学生塑造更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把抽象的知识与具象形的方式展现出来,可以是图像,动画也可以是视频,让学生获得更加充足的视听体验,培育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导学生真正感受知识点理解的过程和发展脉络。例如,在学习磁现象和磁场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出虚拟磁场的视频,展示出虚拟磁场的基本动态,然后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针对磁场作出分析,阐述自己的直观感知,发表意见和看法,教师根据学生的陈述进行总结和升华,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懂得通过现象去分析本质内涵,他们的学习热情会变得更加高涨,也会获得更多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1]

  1. 提炼生活化元素

物理知识是对各种生活现象的高度概括和总结,生活也是物理实践的归宿。所以教师也应当提炼生活中的元素和信息,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在这里,教师可以先观察生活中与物理相关的现象,依照学生的社会阅历与生活背景创设生活化的情景,拉近学生和物理之间的距离,推动知识思维向应用思维的良性转化。例如,在学习与曲线运动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消的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在下雨的时候,人们会把伞进行旋转,此时雨滴也会从雨伞外侧向外飞出,那么水滴飞出的方向又是怎样的?由此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验,并阐述自己的答案。此时,教师也可以继续让学生深入分析:你们在生活中是否看到其他类型的曲线运动?这样一来,学生也会不自觉的从生活中观察与物理有关的实际情况,他们会更加深刻的感受到科学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产生更多的学习内在驱动力。并且,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参与不同类型的物理实验活动[2]

  1. 结束语

综上所述,持续性推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应有之策,也是突破物理教学瓶颈的有效措施。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余兴科. 新高考下农村高中物理教与学的几点思考[J]. 科学咨询, 2020, 000(020):267.

[2] 叶友辉. 跨越初高中物理台阶——关于新高考下的高中物理教与学的几点思考[J]. 高考, 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