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桥品育人”课程培育学生的责任担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5
/ 3

以“桥品育人”课程培育学生的责任担当

麦耀泉

广州市番禺区实验中学 511400

摘要 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学校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校以桥梁具有的“致远、担当、渡人、创新”的精神品质为内核,构建“桥品育人”责任教育课程体系,通过《桥理启慧》、《桥品濡心》和《桥品励行》三个层次培养“文化传承”的历史人、“爱国立志”的追梦人、“责任担当”的社会人,培养学生的责任情怀、担当精神和履行职责的本领。

关键词 桥品育人 责任 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教育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青少年社会责任教育包括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意志和责任担当四个方面。广州市番禺区实验中学以“桥”的担当品质构建“桥品育人·德行天下”课程体系,将责任教育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德育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教学工作中。

一、构建“桥品育人”责任教育课程体系营造育人文化

桥具有“厚基”特点、“担当”品质和“负重”意志。“厚基”即内在充实而外在稳重。学生成长过程中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内涵的培养,又要注重外在行为的引导,投足稳重,内外兼修。“担当”是一种胸襟抱负,是一个历练过程,学校应鼓励学生矢志笃行,担负自己的责任。为“担当”而勤奋学习,才能学无止境,学有所成。因“担当”而心怀社会民生、关注社会发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公民,让自己从一个自然人成为社会人。“负重”是磨炼意志、促人奋进的的基石。从站立的那一刻起,人就负重而行。人因长久负重才骨骼坚韧;肯负重才意志弥坚;因负重前行,梦想的实现才扎实可期。学校应培养学生负重的意志,为实现梦想而坚定目标、顽强奋斗。

60eff28e84961_html_2e6c855b299d0fda.gif




图1 “桥品育人”课程体系

学校以项目作引领,以课堂为基础,渐进成为课程,按照感悟体验、传承发展、开发建设的思路形成了《桥理启慧》、《桥品濡心》、《桥志励行》三大模块:《桥理启慧》感受桥之美:识桥之特性,品桥之美观,育学生审美能力。《桥品濡心》传承桥之品:以桥的品质,培育学生致远、担当、渡人品质。《桥志励行》践行桥之志:提升创新实践能能力,开拓广阔国际视野。

二、实施桥品育人”课程体系培育有担当的接班人

1.《桥理启慧》培养“文化传承”的历史人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的魂灵,是民族力量的源泉。文化的发展对国家的发展和命运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青少年要有文化自信,担负起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

桥理启慧主要是让学生从视觉、历史、文学、力学、诗歌散文中感受桥之美。通过把“桥品育人”与学校文化融合,增强师生对桥梁历史及所具有的品质进行感知与认同,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情怀,感受桥具有的负重、担当、渡人、致远的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使命感。从课程包括“桥乡历史探寻”、“ 桥品美文鉴赏”、“ 桥梁构造学习”和“桥梁美学欣赏”四个部分。“桥乡历史探寻” 让学生探寻番禺古桥、历史遗迹和民风民俗,学习从桥梁发展的历史引伸出来的地理、历史、经济学知识,领学生领略番禺本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厚重;“桥品美文鉴赏” 通过以桥为对象的文学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来歌颂桥所具有的品质,形成了以桥及桥品为主题的对联、诗歌和散文创作三大板块,来提高学生诗词歌赋的文学修养。“ 桥梁构造学习”是从物理、技术等学科角度让学生了解桥梁建造所蕴含的智慧与创新,体会到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经济,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使命感。“桥梁美学欣赏”让学生通过剪纸、摄影、绘画等艺术角度去欣赏桥的美,创造桥的美和传承桥的美,陶冶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兴趣爱好。病并过以“桥之美”为主题的“书法创作”、“水墨画创作”、“古桥新韵摄影”、“海报设计” “校徽设计”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对家乡、对文化的强烈自豪感和责任感,借助校园文化节活动、学校微信平台和常青藤校报等宣扬师生的作品,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艺术修养,增强学生的内在气质。

2.桥品濡心培养“爱国立志”的追梦人

说起责任,一个人要担当的责任有很多,对自己、对家庭、对职业、对社会、对国家、对历史、对未来……不同的社会关系和角色赋予人们不同的责任。在人生诸多的责任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是第一位的。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要把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之中,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桥品濡心主要是引导以桥的品质,培育学生致远、担当、渡人品质,在生活中践行桥的品质。内容有:“自我认知,人生规划”、“幸福课堂,阳光校园”、“践行桥品,人生启航”、三个部分。“自我认知,人生规划”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潜能与特长,学会设计人生、确立人生、优化人生和成就人生。“幸福课堂,阳光校园”是引导学生以健康人生为出发点,强健体魄,磨砺心智,身心和谐发展,成为担得起重任,负得起责任的人。“践行桥品,人生启航”则是通过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帮助他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让学生探寻番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由来和民风民俗,学习番禺水乡人的生活习惯,传承番禺人的文化和历史;警民共建和廉洁教育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将来能成为国家的钢铁长城,担负强国的重任。

3.桥志励行培养“责任担当”的社会人

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的社会人,他们将感受、经历人世间的爱、恨、情、仇、恩、责、义。面对纷繁复杂,千姿百态的社会。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共同筑造我们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学校不仅要为学生提供滋德养性的环境,更要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影响学生、引导学生,让他们的思想品德得以修正和提高。围绕这一目标,“担当教育”的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德业兼修”、“行知融通”、“事功互砺”和“职责自觉”。“德业兼修”体现担当教育的基本要求,强调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这是实现“担当”的必备基础。“行知融通”体现于担当教育的课程体系,强调认知与实践的统一,着重于知识的实践建构,这是实现“担当”的资源条件。“事功互砺”强调担当教育的达成方式,事即行动,功为成功,强调通过行动获得成功,通过成功激励行动,通过行动的磨炼达到素质的卓越,这是实现“担当”的基本途径。“职责自觉”是担当教育所预期的结果,强调学生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积极承担和完成自己的责任,这是实现“担当”的精神自觉。

桥志励行主要是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内容有“桥通天下,志远励行(含社会实践活动和国际交流)”、“桥接未来,创新发展(科技创新)”两个部分。主要以社团和研学的形式,结合学科特色,开设学科选修课程,拓展学生特长,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扎实的科学素养,弘扬桥品所蕴含的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和善于创新的文化精髓。“桥通天下,志远励行”是通过各种学科拓展课堂,将学生知识与生活连接起来。例如英语学科的“BRIDGE THE WORLD”分为三个板块:“美食搭桥乐学英语”、“影视搭桥乐学英语”、“音乐搭桥乐学英语”,通过各国美食、英语原音影片欣赏、英语歌曲学唱等多种形式,以美食、影视和英语歌为桥梁,引导学生学习外国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澳洲、英国游学课程”培养学生开阔的视野和前瞻的眼光,并将中国的悠久文明和优秀文化传播出去。“番实大讲坛”是番实学子自行创办的一个讲坛活动,围绕着学生、学校的热点问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展演、辩论和讲座,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引导学生担当学校主人的角色。“桥接未来,创新发展”课程是在学生中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开展桥梁模型设计与制造、桥梁承重设计大赛两项专题比赛,检验学生对桥梁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桥梁设计的创新意识,为培养未来的桥梁设计和建设者做基础。

学校通过特色主题活动,培养学生学会担当,担当起个人职责和社会角色。①初一高一军训,鼓励学生矢志笃行,练就铁肩,担负责任和使命。②入学礼、成人礼,毕业礼引导学生在角色变化中学会担当。③番实精英领袖磨砺活动,在让学生们明白相互尊重,相互关爱,欣赏他人,学习他人,并一起为集体履行义务,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处处维护好集体的荣誉,这也是一种担当,更是一种高尚、一种境界。只有人人为他人、为集体着想,班级才会不断的进步,学校才会不断的发展。④爱心帮扶,在奉献中学会担当。每年新年或重阳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进行敬老慰问活动;每年3月,开展“爱心汇聚,温情番实”的雷锋节义卖活动,学生摆摊义卖,所得资金存入番禺区实验中学爱心基金,用于帮助有需要的同学或老师,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⑤寻找最美番实员工,在感恩中学会担当。我校组织学生投票,在食堂、清洁工、保安等后勤工作人员中选出我校最美员工,并为其献上鲜花,表达感激之情,让学生学会尊重每一个职业也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⑥让学生学会为父母和家庭担当。我校每年都要组织开展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八个一”活动,即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举办一次主题团活动、筹办一期主题班级板报、办一张感恩手抄报、写一封给父母的感恩信、组织一次父母学生交流会、周末回家为父母做一件事、期末给父母献一份礼物等,不管是班团会也好,还是家长学生交流会也罢,我们都力求别具一格,力求打动学生,震撼学生。由此,学生明白了对亲情的担当,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⑦警民共建平安桥、廉洁教育进校园、走进公民理性之桥、走进社区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促进自我管理,形成正确的道德伦理观和世界观,知行合一。

我国教育学家陶西平认为:责任感是做人的基础。人自身的发展、人与人的交往、人对社会的贡献,都来自明确的并且认真履行的责任。学校责任教育的最终目标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爱自己、爱他人、爱集体、爱国家的人,由一个自然人逐步向社会人过渡。新时代赋予了责任教育新的空间、新的使命和新的内涵。学校的责任教育要从青少年的社会背景出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有针对性的开展,不断推进和完善,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范丽梅.习近平青年社会责任教育重要论述研究[J].学理论,2020(01):126-128.

[2]方琼.新时代青少年责任教育的教育责任[J].北京教育(德育),2021(03):37-42.

[3]杨兆森,胡成树.责任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固本奠基[J].基础教育论坛,2020(18):21-24.

[4]韦武平.“责任教育”的构建与实施路径[J].广西教育,2020(29):18-19.

[5]郑士鹏,单宁珍.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实践理路[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06):62-68.

[6]叶文清.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社会责任教育思考[J].教育观察,2020,9(39):81-83.

[7]程东峰.大中小学责任教育一体化的同一性和差异性[J].北京教育(德育),2021(03):43-4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