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让识字“根须繁茂”——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生活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6
/ 2

接地气,让识字“根须繁茂”——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生活化

王健梅

广东省惠州市河南岸中心小学

摘要:如果说语文是一棵大树,写作是枝叶,阅读是树干,那识字就是根须了。根须繁茂,树干厚实,枝叶有充足的养分就会更加的枝繁叶茂。而根须浅短稀少,那这棵树要长大、茂盛估计也有限。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让语文这棵树长大,能读、会写,首先让“根须扎实”,也就是识字就更加是重中之重。如何让“根须繁茂、扎实”?让语文课堂的识字教学“生活化”,让识字接入地气,或许能让我们打开识字教学新的一扇门。

关键词:识字;生活化;语言;思维导图;运用练习;课外作业

现在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现代化的教育,应该是开放的教育,而识字教学更应该是开放的教学。陶行知先生曾说:“文字只是生活的符号,识字教学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陶先生的话说出了识字教学与生活不可割离的关系,也就是生活对于识字教学的重要作用。《语文课程标准》就特别强调学生要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在学习中要有利于加强语文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的联系。如何在低年级段将识字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帮助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拓展识字量,巩固学生的识字效果?或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让课前预习贴近生活

我们教育中一直推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孩子学会“渔”,预习可以说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怎样让学生的预习方便执行而又有效,教师的引导很重要。针对学生的预习,教师要先设计不同类型课文的不同流程,让学生知道如何预习,预习是否到位。而生字的预习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景物记忆生字、理解生字,让预习贴近生活,增加学生的具体体验,加深印象。例如新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识字2单元的《中国美食》,课前预习教师就可以布置学生课外先收集一些菜单的图片,自己制作美食的名称卡,通过前期的预习,到上课的时候,课本上的生字基本上孩子们都已经能记住,甚至还认识了更多的的生字,还能通过预习的过程了解词语的意思,这样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能得到更大程度的达成。

而新部编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识字的第三课《口耳目》这一课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提前布置孩子预习课文,了解身体的各个部位,请家长帮助制作生字卡如“耳、目、口、手、足、头、脸、脑、脖、胳膊、腿”等,把识字与生活的具体体验结合起来,让识字教学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当课前预习生活化成为常态,学习的学习思维就会变得更加宽广,形成潜移默化的识字,为语文课堂的识字教学做好更广阔的预习工作。

二、让课堂识字引入生活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形象,有声有色的东西特别敏感,也特别容易记忆,教师要了解儿童的心理,并顺应这种心理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的氛围中识字,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如同样是新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识字2单元的《中国美食》,在布置学生预习的有利情况下,教师还可以准备更多的资料加深学生的认识与记忆,如美食图片、制作美食的烹饪视频、中国八大菜系的菜单。让学生置身与美食课堂,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识字、记字效率。而同个单元的《传统节日》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的同时,教师可以准备中国各个传统节日的图片、视频资料,通过教师语言的引导和多媒体的巧妙结合营造相应的节日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节日的气氛中学习,相信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对于生字的记忆时间会更加长久,甚至于在以后每到有传统节日到来之时,学生也会回忆起学过的内容,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

对于一些与生活联系较密切的课文我们可以让整体识字教学生活化。同时对于一些即使感觉远离生活的课文的生字我们也可以见缝插针地让一些生字教学生活化。如学习一些动词“拉、扫、扛、跳、爬”这些生字时,教师可以请生以动作演示,还可以联系动作组词、造句,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还能让学生记住字形,甚至更加深了他们对于字义和字形的理解。而学习一些生活中的实物时,教师也可以以出示照片、视频、实物的方式让学生在生活化场景中识字、理解字义。

三、让课外识字潜入生活

除了课堂上的识字,课外的识字有着更广阔的天地。我们的汉字,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见,也说明我们做到可以时时处处地学习生字、记忆生字。日常生活的吃、穿、住、行中,我们都可以随处,甚至随时可见汉字。怎样才能让这些资源成为学生识字的平台?培养学生留心生活、在生活中识字的意识是根本。

如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意识?教师要起到引领的作用。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一些课外积累平台,如让学生准备一本《生字积累本》,让他们每天把自己新认识的生字记录下来,因为低年级的孩子的书写能力还有限,所以记录的形式可以不局限于写,可以写、可以贴、可以画。这样能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留心记录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获取知识。这种识字可以是通过学校各个角落的文字,可以是生活中的各种包装、杂志、标牌,也可以是通过电视、和街头广告、牌匾,还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的识记。例如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时都有准备一个姓名牌,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于新同学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去认识姓名牌的生字。而课程表、学校的规则制度也是他们识字的很好媒介。在积累生字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不定期地开展交流、展示活动,在激励学生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彼此互相交流,认识更多的生字,也保持识字的兴趣。

通过这些方式识字,让识字教学延伸到课外,潜入生活之中,无声中、无形中增长学生的识字量。

语文是一门得天独厚的课程,因为它来自于生活,将识字教学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就是让它来自生活、服务生活。让识字教学生活化,就是引领学生走出单一的课本、单调的教室,走进生活,走向社会,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汉字,认识身边的汉字,促进学生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大大提高学生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意识,也为学生阅读埋下伏笔,为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让识字的根须接地气,深入而繁茂,汲取营养,让语文能力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