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有效“学共体”建设——谈“互联网+”城乡结对学校帮扶活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6
/ 2

如何探索基于“互联网 +”的有效“学共体”建设——谈“互联网 +”城乡结对学校帮扶活动

周萍萍 屠洁

宁波市鄞州区江东实验小学 315040

摘要:

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就指出:“充分发挥现代信息 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构建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而“互联网+同步课堂”是新型的教学模式,能打破了地域局限性,高效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受益面,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的有力举措。本文以我校通过同步课堂方式对口塘溪镇第二中心小学为契机,全方位、多领域地推进落实教育帮扶工作,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旨在研究同步课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可借鉴、可推广的同步课堂应用推广模式。

关键词:网络教研活动 同步课堂教学模式 校际课堂教学

2020年5月,省教育厅公布了浙江省“互联网+义务教育”实验区名单,通过基本条件审查、建设方案专家评审、评审委综合评审,我区脱颖而出,成为浙江省“互联网+义务教育”实验区。

为了加快“互联网+教育”发展,进一步推进城乡学校结对帮扶进程,深入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我校与塘溪镇第二中心小学在去年6月签订了《鄞州区“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结对学校帮扶活动协议书》,正式成为了“盟友”。在一段时间的环境调试和筹备工作后,两校的“互联网+”教室于去年10月正式开课。依托“互联网+”有效技术手段,两校语、数、英、美、音、科等多个学科教学广泛开展同步课堂、网络研修以及专家课堂引领等多种形式的远程互动。

  1. 构建网络教研体系,形成“合作互动”的同步课堂教学模式

“同步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指在远程开放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网络视频技术,将城市学校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及课件画面传输到偏远小规模学校,将小规模学校班级的场景也传输到城市学校,从而实现两地班级同步互动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与塘溪镇第二中心小学开展远程视像“同步课堂”教学活动,构建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合作学习共同体,在视像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网络的视频同步课堂“合作互动”教学模式。该模式为两地学生利用视频参与同步课堂教学,通过交流、互动、合作和共享,了解到不同地域的文化和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学校的学生可以围绕共同的学习内容互相学习,展开讨论,异地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彼此竞争与激励,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1. 同步课堂开展前,协调多方力量

组织网络管理员和相关教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设备的开关、利用软件开课、与二小课堂进行互动等。各教研组统一时间调试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沟通,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与技术人员联系,依靠远程协助解决软件问题,保证同步课程能够正常开课。课前,主讲教师与对方学校教师沟通交流,全面了解所教授班级和学生的基本情况。主讲教师与教研组长商讨同上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两方教师在约定时间进行网络备课, 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教学过程、互动环节流程等,反复磨课、完善,确定课堂进程同步细节。技术人员做好调试准备,确保教学顺利开展。

2.同步课堂教学后,优化成果反馈

课后,授课教师布置相应任务,对方学校学生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完成课后任务;线上课堂学生反映的问题和课堂遗留问题,对方老师会真实地反馈给主讲教师,使授课教师及时调整授课节奏和方式;课后在线集体教研,总结分享当堂课收获和不足,找出学科短板,有助于教师进行针对性教学。利用课堂录播内容,进行“四同步”(备课同步、上课同步、课堂达标检测同步、课后作业巩固同步)细节研究;梳理总结同步课堂实施基本要求及其注意事项,固化研究成果,为后期的同步课堂做好铺垫。技术人员将上课视频进行剪辑整理,将其制作成课例,作为学校教研素材,保存到教学资源库,提升学校教学资源库的质量。

  1. 开展校际课堂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紧扣主题,目标突出

主题鲜明,目标突出,一课一得,是我校组织的同步课堂的鲜明特征。自同步课堂活动开展以来,各教研组时刻凝心聚力,在每一堂课上,每一次互联互通中下功夫。语文教研组以 “搭建学习支架,落实语文要素”为主线,先后就“试讲中如何落实语文要素”“神话单元如何搭建支架”等多个主题,与塘溪二小的老师共同切磋,共享教育智慧。数学组同课异构,从空间与几何板块入手,选择周长的认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专题教学研讨,促使两校在几何与图形领域上理念的融合。英语组以故事教学为主题,以三上至五上的story time为主要教学内容,把精心准备的英语课通过互联网传送到了塘溪二小,促进了两校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

2.专家引领,携手成长

我校既关注自身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精心打磨每一堂课,又坚持专家引领,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在两校共同开展的语文教研活动中,我校有幸邀请到了省特级教师的指导点评,解决了两校老师“怎样才能把神话故事上好、上有趣”的困惑。英语组始终坚持“优质资源共享”的理念,在双方教师参加区优质课第一轮说课环节前,特意邀请市骨干校长,来我校指导青年教师如何试讲,并进行同步直播,把优质的资源毫无保留地与塘溪二小共享,共促两校青年教师成长。经过互帮互助,双方的青年教师都顺利通过区优质课第一轮试讲,进入第二轮上课。

3.定时定点,观察记录

依托“互联网+”有效技术手段,每个教研组定时定点开展“同步课堂”,借助课堂观察记录表,因时因序,取得显著效果。语文组活动固定在每周一下午,由年级组在观摩课后,通过课堂观察表对学生的参与度以及课堂教学的时效进行积极研讨。在两校教师展示的三堂试讲课例中,就试讲的内容、试讲的技巧等通过观察表得以详细记录,便于活动后进行有效反思和及时整理。数学组定期每周二下午在微格教室开展互联互通,音乐组则固定周三做好这项工作,英语组的两校教师和学生,在每周四的两节课上“隔空”学习,争取做到“帮扶不中断,帮扶有实效”。课堂观察表的应用也为塘溪二小的教师们开拓了教学上的新思路,让每一次教研真正落到实处。

  1. 开展远程视像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成长

两校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凸显了各自的教学特色,更传递了满满的幸福感,让学生在学习中创造了更多机会的成长。

1.激发兴趣,激活学习动力

我校的美术葛老师和陈老师给塘溪二小的孩子们带来了“剪纸喜花”,孩子们觉得特别开心,手工课好有意思。葛苗苗还给孩子们带来了彩铅系列课程,同样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美术黄老师带去的是一节欣赏课《古人的梦想——飞天》,那天因为设备出了点问题,孩子们没法流畅地看清大屏幕,但他们同样认真地聆听着,因为孩子们说:“对方老师的课讲得很有趣,我们喜欢。”

2.优势互补,共享高质量课堂

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强处,网络让优质资源与

经验可以实时共享。科学组的沈老师作为我校的科技辅导老师,为塘溪二小的科技老师传授了自己本次带学生参加科技节比赛的一些经验,比如,如何让小船顺利通过“三峡”,如何让水动力车跑得更远等等。郑老师作为科学组的教研组长为塘溪二小的科学老师讲解了学校一大盛事——科技节的开展情况,精彩纷呈的项目设计及对学生学习科技兴趣的培养让塘溪二小的老师连连称赞。

3.因材施教,实现差异化教学

两校的孩子知识层次的不同,导致了他们学习能力的参差不齐。为了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我校的授课老师努力进行分层教学。如我校的音乐组,授课教师就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进行分层展示。基于两校孩子音乐能力的差异进行多声部节奏练习,力度变化的音准练习等等,努力激发每一个孩子的学习音乐的兴趣,让100%的孩子在课堂上得到完美展示。

授课老师的这份激情不仅感染了学生,也让两校的老师兴奋不已。老师们不仅记录了网络同步教学中老师和孩子们的精彩表现,还记录了师生间100%的默契。因为这样的课堂,无需多余的语言,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可以表达一切,孩子们即可领会。孩子们在表现这些音乐能力时,他们的脸上、身体都呈现了一种享受音乐的感觉,让老师们能感受到音乐体验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在未来,鄞州区江东实验小学将定期与塘溪二小进行更多的教学交流,开展多形式、多维度、多层次的结对帮扶活动,继续提高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水平,携手探索基于“互联网+义务教育”的“学共体”建设机制,进一步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红梅.农村小规模学校“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 模式研究[J].新课程,2019(3).

[2]胜楚倩.远程教育直播课堂的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3).

[3]高小萍.“同步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