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新课程改革的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9
/ 1


实践新课程改革的体会

文平安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第一中学 陕西 汉中 72320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事关教育的成败。做为一线工作的教师,深感传统教学与新的教学理论、手段、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在社会飞速发展,信息多元化的今天,要想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教师的教学思想、理念、方法等必须随之改变。

一、构建学生是教师上帝的新理念

商家是为顾客服务的,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就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终身受益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服好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已养成了“坐着不动,单纯听讲”的习惯,很难适应新的模式。课堂教学中学生反应不够积极,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增加提问,诱导学生思维的方式。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问中,对于答得好的学生及时鼓励,增加其自信心。答得不好的学生,也对于其积极参加课堂讨论的精神给予肯定。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从而激发每一位在学习中能大胆质疑,不断探究,创造性地去学习、研究、探索。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找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与他们进行心灵的沟通。用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信任满足他们自尊的需要,使他们产生自信,唤起他们学习的欲望。同时,教师还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对自己的课感兴趣。教学中,要注意将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注意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时,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问:“细嚼馒头和饭粒时为什么越嚼越甜?”“为什么吃了油性大的食物不感到饿?”让学生产生悬念。在讲“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时,先问学生:“用口呼吸好还是用鼻呼吸好?”“吃饭时为什么不宜随意谈笑”等问题,以增强学生继续听下去的欲望。这样就可促使学生想学、爱学,逐渐转变对学习的看法,不再把学习看作是枯燥无昧的事。渐渐学会在理解知识的同时给自己找到乐趣。激起他们探索生物奥秘的兴趣和学习的愿望。

三、建立起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模式

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模式,讲究师道尊严,教师说了算,学生只是教学的“附属物”,成了被灌注的“容器”。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新形势下,教师要坚决转变自己的角色职能,重新建立起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模式。师生关系不仅仅是教与学的简单关系,而是师生角色的互动关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耐心启发学生,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环境;同时,教师应作为学生最好的学习伙伴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与学生一道共同探讨,互学互动,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真正体验到民主、平等、尊重、信任等,同时受到激励和鞭策,才有可能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生动活泼的发展

  1. 教师要不断学习,逐步完善自我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师作为学科专家,而今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教师这桶水,已是陈年老水,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需要。在信息化社会,教师应当拥有一桶常喝常新的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更新观念,不断学习,自我完善,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紧跟时代的步伐。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自主学习的途径更为重要。这就需要教师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创新欲,善于将最新的学习和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

通过教学,本人深刻体会到:新课程的改革,对每位教师来说,创造了新的机遇,同时又提出新的挑战。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应把握好这个良好的时机,转变自己的传统教育思想。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特别是在教改之余要及时总结课改体会、经验,不断积累反思,并自我完善。同时要大胆创新,不断寻求新的教学模式,确立新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