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老龄化视域下老年人数字化融入的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0
/ 3

积极老龄化视域下老年人数字化融入的路径研究

刘珍珍

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 611731

摘要在数字时代与社会老龄化相互交织的背景下,老年人数字融入一直以来都是各学科领域关注的焦点,且积极老龄化的核心是倡导更多的老年人主动参加社会活动并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本文基于社会生态理论从微观、中观、宏观系统探讨老年人数字融入的现实困境,针对存在的问题从个人、社会、政府等方面提供老年人数字融入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老龄化;数字融入;优化路径

一、积极老龄化视域下老年人数字融入存在的问题分析

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的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由个体发展模型演化而来, 它是建立在系统论、社会学和生态学基础上考察个体行为受社会环境影响及与之交互关系, 并强调个体发展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联系构成的若干个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1]。本文基于社会生态理论从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三个维度分析积极老龄化时代背景下老年人的数字融入离不开个体的积极主动参与,更需要外界环境的支持配合。


(一)微观系统分析

1.生理、心理准备不足

社会结构性退休、养老等让老年群体逐渐从工作场合撤离,在社会、工作和家庭中地位逐渐从工作场合中撤离,面临着社会角色上的巨大转折,容易造成心理与身体上的不适[2]。而信息技术按照自己的惯性加速发展,老年人运用信息技术的技能积累跟不上创新的速度,则容易产生恐惧心理认为应用程序的操作繁琐化,则不愿意主动去提升数字素养。老年人的身份转换速度过慢或者接受能力不强,容易影响其身心健康,进一步则会影响其风险感知能力与社会认知能力,导致其无法作出正确的、合理的判断、决策,以至于在数字化融入的过程中,犯罪分子会抓住老年人对新技术了解度不够进行欺诈等违法犯罪活动,导致老年人上当受骗,从而产生抵触数字化融入的心理。

2.经济供给能力不足

老年人退出工作领域之后,更多是依靠养老金与子女的经济支持生活,对日常开支具有严格的预算控制,则导致老年人计算机拥有率与使用率在所有群体中都是最低的。由于老年人的收入水平与日常消费习惯的影响,在使用相关应用程序或者需要收费的功能的时候,老年人则承担着心理负担接纳数字化的进度则会加慢。尤其是农村的老年人受影响比较大,收入来源单一,接触数字产品的机会较少,老年人“再社会化”的进程也变得缓慢,农村老年人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社会知识技能的更新方面就举步维艰。现阶段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支撑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力,然而兼顾智能设备的拥有与老年人经济收入差距的问题仍需重点关注。

(二)中观系统分析

1.家庭代际互动不足

随着数字化产品的普及和信息化程度的发展,人们的信息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也对不同代际人群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同的时代背景、受教育水平、行为习惯都导致了两代人或者多代人之间缺乏共同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沟通交流, 传统的家庭内部教育也会受到家庭等级观念以及刻板印象威胁的影响而无法获得理想的效果[3]。家庭成员由于工作、学习、陪伴少等原因,面对新鲜事物,老年人向子代求助,而子女往往缺少足够的耐心来指导老年人操作,使得老年人学习和使用互联网面临困难,进而弱化了老年人的数字融入。

2.社区与社会组织支持力度不够

现阶段,大多数都是“线上+线下”的公共服务模式,水电费网上缴纳、医院实行网上注册挂号、银行采用自助挂号与智能操作相结合、疫情期间随处可见的“健康码”等数字化服务方式,老年人与信息技术发展相碰撞,让老年人共治共享数字社会化治理成果,社区与社会组织的支持尤为重要。然老年人在融入的过程中,社区数字化培训服务设施不完善、社区针对老年人数字化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操作程序过于复杂等因素的影响,老年人便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志愿者服务的活动范围分布不均,大多数的数字化志愿服务分布在文教水平较高的城市,农村地区的老年人较少享受到服务,且服务的专业性和连续性也有待提高。

(三)宏观系统分析

1.资源投入分配不均

线上的信息搜寻与互动是民众表达公共服务需求的主要方式,相较于其他群体,老年人由于自身的限制享受服务的需求度不高。而年轻群体由于接受能力强更能表达享受公共服务的资源需求度更高,从而使老年群众的需求边缘化,公共服务资源也更多的倾斜于年轻群体,压缩了老年群体的数字融入空间。数字资源在老年人和其他群体之间进行分配的不平衡,会降低老年人在数字福祉中享有的公平感,不同群体之间容易产生利益冲突,不利于动态理性平衡。

2.缺乏有效引导各参与主体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中老年群体的数字融入难题,打好这场攻坚战需要全社会协同配合,引导全体公民参与“人民战争”[4]。从总体上看,老年群体切实享受数字化服务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引导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提供服务。政府还应有更为周全的考虑,重点关注基层中直接为老年群体提供服务的公共部门。数字化正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疫情防控、医疗健康、交通出行到生活缴费,数字智能化服务对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方便人们生活起到了很大作用。数字化浪潮中,各行各业谋求数字化转型,各级政府在数字化治理的过程中应探索优化智慧政府治理方式、方法。市场在提供数字化服务中,产品的界面字型、字体、颜色反差的设计老年群体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引起视觉和理解障碍,影响信息阅读的速度,往往会起到降低老年人尝试意愿和信心的作用。但目前的惯性思维是,把这个问题留给市场来解决。

二、积极老龄化视域下老年人数字融入的路径分析

(一)微观层面

1.老年群体转变观念

积极老龄化是我国应对老龄化所一直秉持的战略部署,是一个全社会参与的过程,这不仅是老年人比重相对年轻人逐渐增加的过程,还是老年群体生存发展权益逐步得到保障的过程,也是老年群体主动参与融入数字化的过程[5]。且伴随着社会连接的数字化,部分接受能力慢的老年人与数字化的社会逐渐脱轨,对数字化方式产生消极的抵抗情绪。老年群体应充分的认识到,接受数字化与融合数字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且不可因为畏难心理就消极拒绝融入到数字化时代,在数字时代掉队。老年群体转变观念,主动学习拥抱数字化浪潮, 尝试和学习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各类数字化应用,享受数字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自己定义数字生活。
2.提升自身的数字应用能力

数字化时代带来了全新的思维方式与生活习惯,老年人须主动把握时代的脉搏,利用智能化产品在适应中转变、在学习中不断成长,不断提升“技术自我效能感”。数字化时代也是不断学习型时代,信息资源日益丰富,获取信息的形式多样,老年人应转变传统观念,老年群体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之一具有无限的潜力,获取数字化所需的技能与知识。积极老龄化视域下所涉及的老年主动式适应信息技术的变化,更新和拓展已有知识体系,掌握新技术技能,在社会参与中发挥自身价值,继续为社会发展发挥余热,践行“老有所为”的理念。老龄化时代老年人掌握新知识与技能,适应社会活动中的角色转换,积极融入数字化是老年个体的终身完善和发展。

二、中观层面

1.拓宽数字反哺形式

现阶段,老年人关于微信、抖音、快手等社交软件较为熟悉,而对新兴应用的政务服务、医疗问诊、交通出行等方面的应用仍旧处于空白状态,应加强日常应用的普及。同时,关于老年人对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知识也应科普,网上支付设置容易记住且安全系数高的双重密码,注意隐私信息的设置,保护财产安全。数字反哺的内容应常态化与深入化,老年人对数字化产品与新兴技术的掌握长期存在不对称的情况,年轻一代应有耐心帮助其接受网络语言、网络文明使用规范,提高网络使用安全意识,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2.社会组织开展数字化帮扶活动

“5G﹢物联网﹢大数据﹢AI” 快速发展与跨界应用,在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生存独立性方面至关重要。一方面,积极构建基于社区范围内的老年公共服务平台,社区统一规划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年群体定期开设培训课程提升老年群体的信息化素养。另一方面,社区组织建立数字技术学习小组,利用老年人较强的集体观念与“合群”特征,培养老年群体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鼓励年轻人对老年人进行数字化融入的帮扶,推行“时间银行”等方式提高代际互动性,让老年人掌握基础数字技能。

三、宏观层面

1.发挥政府兜底作用

数字化社会既是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更是充满着人性关怀和文明温度的社会,缩短老年人与智能技术的距离,彰显数字公共服务的温度[6]。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发要及时给予资金支持,对老年人应用智能产品要给予补贴,促使网络公共服务空间区域分布均衡,引导“信息贫困者”平稳融入数字化。二是要加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投入。政府应该加大数字信息服务预算,扩大对适老化智能产品采购范围,切实推进互联网提速降费和电信服务设施普及工作,将城乡网吧改造和家庭网络数字化改造作为城乡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提升信息化和数字化服务能力,优化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让各种数字化服务便捷地接入各家各户。

2.深化公私合作数字化供给模式

新兴信息技术发展中仅关注物质层面的信息设备接入问题,停留在新兴通讯技术的普及中仅解决了“接入沟”的问题。而现阶段解决老年人“使用沟与知识沟”问题尤为重要,依靠政府提供使老年群体满意的智能化服务已难以满足老年群体的“数字需求”。一是政府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市场各参与主体应针对老年人具体的需求情况,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的需求,智能设备进行适老化改造,简化手动操作流程设计出符合老年人特征的智能产品。二是进行赋能与赋权,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生活场景圈,将老年人的生活嵌入到具体场景中,涵盖“衣、食、住、行、医疗、购物、教育、娱乐”方方面面。基于信息技术的支撑与老年人生活需求的辐射范围,将其生活圈子划分为核心生活圈子、社交圈、交通出行圈,形成“线上+线下”的互补机制。

三、结语

在人口老龄化与数字化交汇的新时期,应充分认识到老年人在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性并为其提供包容友好的数字环境,构建老龄健康友好型社会。积极引导社会成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提高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的推力。



参考文献

[1]陈乐乐, 曾雁冰, 方亚:《基于社会生态理论的我国老年人住院服务利用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卫生统计》,2017年第05期: 696-9。

[2]方惠, 曹璞:《融入与“断连”:老年群体ICT使用的学术话语框架分析》,《国际新闻界》,2020年第03期: 74-90。

[3]史昱天, 赵宇翔, 朱庆华:《代际学习:连接数字原住民和数字移民的新兴研究领域》,《图书与情报》,2017年第02期: 63-71。

[4]黄立鹤, 王鹏. 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亟待解决 [N]. 2021-01-14.

[5]白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老年群体媒介接触研究——以周口地区老年群体为样本》,《新闻研究导刊》,2019年第20期: 73-4。

[6]邹翔:《数字社会建设既要智能化更要人性化》,《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0年第12期: 72-3。


作者简介

姓名 :刘珍珍

性别: 女

出生年月:1993.06

民族:汉

籍贯:陕西安康

现任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职称:无

学位/学历:研二

职务:学生

研究的方向: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