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真诚的爱播洒在学生的心田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2
/ 2


把真诚的爱播洒在学生的心田里

钟增志

广东省蕉岭县广福镇中心小学 广东蕉岭 514100

  情感,是人对他人与事物态度的体现,是人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的反映。在教育工作中,教育者总是注意以这种体验和态度对学生施以启发引导,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心理学》中有这样一句话:“情感是使教育内容转化为学生内在意识和外在行动的先导和中介,具有教育的功能。”

 “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好友,加倍关心和爱护,学生在心理上就认同你,尊敬你,就会乐意接受你的教诲,并把你的教育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因此而努力去学习、去参与。在实践中“爱”不是简单的付出,而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的情感互动,需要智慧,有时还需要放纵。

一、爱是一种给予,应当因材施教,“以人为本”是基础

“爱”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我们不但要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和进步,还应时时处处尊重他们的意愿。只有懂得认识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甚至投他们所好,才能挖掘出他们的潜能,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和升华,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我班有个钟国维同学,他从不与老师打招呼,不与同学交朋友,不参加集体活动,大家都认为这个人有点“怪”。为了帮他消除心理“阴影”,打开心灵的“屏障”,我首先用言行感化他,课堂上经常提问他,表扬他,课后主动与他打招呼。起初他表情冷冰冰的,一副满不在呼的样子;我没有气馁,而是找他谈心,通过几次的接触,感觉他是一位比较自负的学生。于是,向他解读“气怕盛、心怕满”的道理,告诉他“气盛”就会凌人,最终就会变得自私,将会失去亲人、失去朋友;“心满”则会导致不求上进,不思进取,最终只会“坐井观天”,孤芳自赏。经过半年的努力,他那冰冷的眼神燃起了热情,那张拉长的脸也露出了笑容,终于被同学们接纳了,老师也认可了。为了让他更快融入到班集体中,还专门推荐他担任文体委员。由于他有了施展自己潜能的平台,他的付出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他自然而然地迸发出了学习的热情,人也变得阳光了,性格也活泼了,学习也勤奋了,活动也积极了。老师和同学们都说,没想到钟国维真是大变样,判若两人!后来,他被学校评为“全面发展的学生”,在2019年升中考试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我县重点中学——蕉岭中学。

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读懂学生,尊重学生,感化学生。在情感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始终尊重学生的人格,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让他们真正感到教师是可亲、可敬、可信的,这样他们的心灵之窗才会打开,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爱是一把钥匙,应当因势利导,“对症下药”是关键

实践证明,“真爱”是做好育人工作的情感基础,“了解”是做好育人工作的力量源泉。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经说过:如果你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因而,抛弃简单贫乏,陈陈相因,缺乏新意,而又充满主观随意性的教育方法,在开展教育工作时不只看表面,而是科学地深入研究了解,探明原因,研究学生的家庭情况、交际情况、心理因素等等。去年,我们班有个张珏同学,她聪明、勤奋,成绩过人,按常理这位学生应当是老师的骄傲,同学的榜样,然而好长一段时间她就是不交作业,上课无精打采,时常“打瞌睡”,在班里影响很不好。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果这样下去不仅她的成绩会下降,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班风。我多次批评她、引导她,还是收效甚微。我心急了,怎么办呢?正好学期阶段性综合水平测试后,学校要开家长会,我想机会来了,就让她作为学生代表向家长述心志、表决心,本打算跟她的家长好好谈谈。可是,在家长会上却不见她和她家长的踪影,好生一顿闷气。那晚我怎么也睡不着,冥思苦想,寻思着:难道是我一厢情愿?难道我的方法有问题?“智慧”告诉我,可能是“我的管束”,我的“威慑力”背离了“科学”。我是不是应该走进她的心灵,倾听她的心声?第二天,我把她叫到办公室,从拉家常开始,谈到她的学习、她的生活、她的家庭。原来由于她的家庭经济困难,为了让父母外出打工争钱,她在放学回到家后,看管好弟弟、妹妹就是她的任务。双休日时间更是整天带好弟弟、妹妹,根本无时间写作业。真是让我感动,我不但肯定了她,还正确引导她,让她明白父母挣钱的不易,“打工”挣钱只是暂时的获利,作为一名学生,只有好好读书,学到“真本事”,找到好工作,才能报效父母的养育之恩!我的倾情教导,使她深受感动。她流着眼泪,坚定地说: “老师你放心吧!我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我点了点头,会心地笑了!

三、爱是一门艺术,应当因人而异,“善于把握”是根本

教育方法是复杂多样的。教育应因人而异。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应适意、适时、适地进行,抓住了关键,就把握了时机。如果我们把教育人为地拔高,揠苗助长,光说一些大道理,学生思想尚未“悟及”,心里还没有接受,跟不上老师的节拍,效果自然不会好。对成绩好的学生,我们通常是肯定、赞扬的;对后进的学生,老师更多是批评、指责,甚至斥责惩罚。一贯认为扬善惩恶就是对的,时常对学生说:“批评你是为你好,是爱你的!”栽刺不如栽花,殊不知无数次的批评往往不如某种适当的放纵所收到的教育效果好。爱是一种智慧,一门艺术,她没有既定的模式,没有标准的尺码,有时还更加需要适度放纵。而今的学生个性较强,特别是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果一味地进行批评,不注重引导,这种教育方法只能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往往给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阻力,甚至会导致教育的失败。走进学生的心灵,适度的放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记得,我们班的黄远洪同学有段时间厌学情绪严重,无心向学,作业不完成,经常玩手机游戏到深夜,上课时总是打瞌睡,父母束手无策。我听到他的情况后,找他谈心,给他灌输大道理,对他进行网络心理辅导,可是也没有什么效果。后来,我发现想让他在短时间内远离手机游戏很难办到,于是我作出了适当放纵的选择。与他的父母商议,允许他一星期给两天,在完成学习任务后,可以玩半小时的游戏。老师家长作了一定的让步,黄远洪同学乐意接受。老师、家长、学生三统一,实际上是“三检查”。这种适度的让步、放纵为他端正思想、改正错误创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拉近了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距离。最终我们成功挽救了一个落入“手机游戏”的瘾君子。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理智之情,理性之爱。这种爱是从大局、整体出发的,她应当以人为本,讲究科学,充满智慧。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学会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找准问题所在,寻找解决办法,让“爱”根植在智慧与艺术的土壤里,把真诚的爱播洒在学生的心田里,这样我们在教育路上收获的将是喜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