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言善行,与善德共成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3
/ 2

善言善行,与善德共成长

俞淑丹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桃源中心小学 366101

摘要:“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接触,教育是人类文明的薪火相传”,教师应当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在教学的过程之中,更应该教会学生什么是善和美,告诉学生人生的意义,生活的美好之处。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深入,国家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应当怀有慈悲之心,将爱与责任融入到教育之中,更好的促进学生发展以及成长。

关键词:善言善行;善德;成长

教育是一个“真”“善”“美”的过程,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传授知识,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之中将善良以及爱意播散给学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将来能够成为一个品行端正,对国家以及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教师在教学这个过程之中,需要从善言善行出发,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学生一起,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同时,完善自身的品德。

  1. 以责任心为导向让学生感受善言善行

小学生的年纪还小,对于事物的了解,对于世界的观念还处在一个不成熟的阶段,需要教师对其进行引导,对其进行正确的教育。要对学生进行一项内容的教育,首先就需要让学生明白这项内容是什么。要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真”“善”“美”是什么,教授学生善言善行,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之中,但是最重要的是要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明白“怎样的语言是善言”“怎样的行为是善行”。教师在教育的这个过程之中,较为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教师的责任不是机械的向学生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之上的就是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及培养,教师不能像完成任务一样,只要求学生遵守规矩,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就作罢,而是应当将德育、美育放在与智育平等的位置,确保学生能够一直沿着一条正确的轨迹行走,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1.1在课程教学之中渗入善言善行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阅读能力,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善美感知能力以及共情能力,这也就是说语文课程之中本身就含有思想引导的成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能够将“真善美”的教育很好的融入到课程之中。例如小学一年级课本中的《人之初》,“人之初,性本善”,教师在进行讲解的时候,要将什么是“善”向学生进行讲述,并让学生讲述一些自己认为是“善”的语言以及行为。
1.2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真善美、

善言善行是一个感知的过程,善德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感受到善言善行,这就需要学生将自己对于善言善行的看法记录下来,让教师明白学生的感知程度,判断学生对于行为的判断是否有一个正确的标准。

2、以慈悲心为导向让学生参与到善言善行之中

教师的“慈悲心”,指的就是教师在教育中的心态,对于学生形容的正确指导,用一颗包容、平和的心体谅学生犯的错误,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在教育之中,就是教师需要修“仁爱之心”“平等之心”“宽容之心”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要在明确善言善行之上形成善德,就必须要参与到实践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正确的指导,对于正确的行为要给予鼓励,对于错误的行为要及时纠正。例如有的学生争强好胜,对于同学经常恶语相向,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及时提出批评,并且要使用合理的方式指出学生所犯的错误,并对学生之后的行为进行一个长期的监督,确保学生能够改正这些不良的习惯。对于经常乐于助人,善于夸赞同学,与同学能够融洽相处的学生,教师也要及时进行表扬,学生的年纪还小,正确的行为只有经常受到鼓励,他们才能在之后的生活之中继续保持这种优良的传统,向他人散发自己的善意。

3、以爱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善德

韩愈在《师说》一文中写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授业”即教授学业,“解惑”即解答疑惑,这里的“道”则有着另外一层意思。这里的“道”可以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来解释,这里的“道”可以理解为教师向学生讲授真理。真理是一个广泛的范畴,单纯靠讲述是很难让学生明白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的,但是真理的讲授并不是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过程,它需要教师进行讲授,也需要教师进行讲授,但是学生是否能够明白,能够明白几分,是由学生的个体特征来决定的。

因为“道”从小范围来讲是帮助学生形成的良好的道德品质,从大方向上来说是让学生找到一条正确的人生方向。“道”的传承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贯穿人的一生,小学生从小就学习爱国,一二年级大部分学生都会加入少先队,到了初中之后学生会加入共青团,但是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很难明白加入少先队意味着什么,初中的学生对加入共青团也很难有透彻的理解,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难以理解爱国主义真正的内涵是什么,但是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此,每一次在升旗的时候让学生唱国歌,少先队员敬队礼,其他人行注目礼就是让学生明白“道”的一个阶段。总有一天,学生会对唱过的每一次国歌,行过的每一次礼,学过的每一篇课文有一个透彻的理解,会真正明白爱国对于每一个中华民族公民来讲意味着什么,这就是所谓的“道”。教师在传授“道”的时候,一定是把教育当成一个愉悦的过程,而不是当做一个指标或者一个任务,这也就意味着,教育是一个用爱“浇灌”学生成长的过程。这一点同样可以体现在课程教育之中,但是要达成这一目标,课文内容的选择往往都是比较复杂的

例如这节课,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普罗米修斯》,讲述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幸福,冒着生命危险去天上“盗火种”,之后被天神发现,要给普罗米修斯最严重的惩罚,但是他觉着他是为了人类的幸福,并没有犯错误,因此普罗米修斯双膝盖被鹰啄,天天承受风吹雨淋,直到很久之后才被救下来。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非常的简单,但是其背后蕴含的意味很复杂。“普罗米修斯为什么敢于冒着生命危险去盗火?为什么宁愿遭受严厉的惩罚也不承认自己错了?在严酷的惩罚之下是什么支撑着他?”这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能停留在表面的故事教学之中,而是要和学生一起探讨蕴含在这故事之后深层意味,尽管对于小学生来讲,完全理解这层意思是较为困难的,但是“道”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教师为什么愿意为学生奉献,父母为什么愿意为孩子奉献,普罗米修斯为什么甘愿为全人类奉献,都是因为“爱”,爱分大爱小爱,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小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为大爱,善德的培养一定是要以“爱”为导向的,只有让学生明白了这种“爱”,并将这种“爱”

融入到自身的日常生活之中,融入到自身的思想之中,其才能拥有善德。

结语:总而言之,教师行业在我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因为好的教育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好的教师值得受人尊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常怀感恩之心以及慈悲之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促使学生成为一个善良的人。爱与责任是人民教师的必备素养,其中包含着国家对于教师的要求,同时也满含着家长以及学生对于教师的期待,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要将“善言、善行、善德”融入到教学之中,在学生的发展以及成长中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师应有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1] 白玉凯. 新型文化建设的模式创新和实践范式——以嘉善县"善文化"的弘扬为例[J]. 新丝路, 2020, 000(006):P.237-239.

[2] 姚妍, 杨光明. 善德文化视角下的常德传统乡村聚落民居生态思想初探[J]. 农村科学实验, 2019, 000(028):6-7.

[3] 姚妍, 杨光明, 金晨,等. 常德传统乡村聚落景观的善德文化研究——以牛车河镇三红村为例[J]. 乡村科技, 2019, 000(008):60-62.

注: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专项课题,课题名称《善润教育的实践研究》,立项批准号:ZXKTM-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