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与社会接轨的几点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3
/ 2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与社会接轨的几点思考

金笑萍

浙江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是高职院校当前所面临的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在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要以课程建设和改革为重点,课程改革应努力实现理论够用实践第一,做到和社会接轨。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当前所面临的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在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要以课程建设和改革为重点,创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把课程设在职业岗位的“缺口”和岗位能力要求上,正确把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按照淡化专业、强化课程、弃旧图新、紧跟时代的思路,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改革中及时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成果。
  一、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转变方向的思考
  1.由教程向学程转变。传统的教学观是单向传授的教学观,它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应当重新认识教学过程的本质,重塑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是“教”师,而是“导”师,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尽可能地尝试进行确立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相应岗位任务,内化和固化职业技能,完善职业素养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总结评价和反思活动的过程与结果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体验性学习、参与性学习、观察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设计性学习、操作性学习等,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不断巩固、强化所学职业技能,显示出学习主体性,从而实现由教程向学程转变。
  2.由学科知识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教学是一种纵向为主的框架式教学体系,其核心要素是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较强的科学创造潜力为目标。而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是一种横向为主的模块式教学体系,其核心要素是以职业岗位技能的专项性和操作性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职业技能、专深的岗位业务知识、较强的技术再现能力为目标。

3.由教学专家向消费者需求转变。高职院校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市场的导向作用,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改革的时候要紧紧抓住市场的脉搏,对市场有敏锐的感受力,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课程导向上改变学科型教学专家设计的传统单一学科课程模式,瞄准市场,反馈信息,向消费者需求转变。
  二、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与社会接轨的方向思考
  1.为适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外向型、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应与国际教育接轨,把行业或国家以及国际上认可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引入学校的教学过程之中,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标准的国际化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国际教育接轨,从而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全球就业能力,提升国家的竞争力。
2.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需要培养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当前我们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党中央在制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大战略决策,为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此高职院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要适应社会需求,紧密联系经济发展实际,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使高职教育成为“企业眼中的教育——反映企业需求,企业手中的教育——实现企业参与,企业心中的教育——达到企业满意”。是与社会经济发展接轨。

3.与就业市场接轨。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优化教育教学全过程,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之中,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就业、创业服务。
  三、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方向思考
  1.课程设置与岗位群的职业标准相融合。高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特别是加强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和国家规范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内容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相融合。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把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促进学生技能的培养。要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可见,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把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体系衔接起来,以职业能力和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突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最新的工艺和技能,将其贯穿于学历教育的全过程,以此来组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3.课程教学中的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融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按照职业岗位对应能力的要求组织教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不强调理论的系统性,而要强调技术的先进性、熟练性和服务的规范性,强调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相融合。在传授理论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即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体验性学习、参与性学习、观察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设计性学习、操作性学习等,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不断巩固、强化所学职业技能,显示出学习主体性,从而实现由教程向学程转变。1.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应与国际教育接轨,把行业或国家以及国际上认可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引入学校的教学过程之中,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标准的国际化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国际教育接轨,从而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全球就业能力,提升国家的竞争力。 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当前所面临的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在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要以课程建设和改革为重点,创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把课程设在职业岗位的“缺口”和岗位能力要求上,正确把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结构。按照淡化专业、强化课程、弃旧图新、紧跟时代的思路,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改革中及时反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成果。
  

参考文献:

[1]丁金昌.在河北省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上的讲话[R].2020-11-25.

[2]崔守众.工程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素质的比较分析[EB/OL].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2019-12-18.

[3]教育部.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20-7-4.

[4]中国教育报评论员.奏响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强音[N].中国教育报,2020-6-24,(1).

[5]赵林林.产业转型背景下淮安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对策与建议[J];考试周刊;2020年66期

[6]刘培艳.民办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分析与研究—基于BCG矩阵的视角[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