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科学素养实践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科学素养实践探讨

陈微欣

(深圳市桃源居中澳实验学校 广东 深圳 518000)

摘 要:教育改革工作的积极推进,使科学教育受到了更多关注。如何根据改革要求,培育出充满创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科学素养以及逻辑思维意识的优秀学生,已经成为需要教师重点研究的教育任务。为了体现科学学科自身的科学性、实践性以及创造性,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探究能力,引导其发挥主体意识的同时,在科学实验的参与中强化学科素养。这样既能使有趣的教育内容尊重学生发展规律,又能创新教育形式的同时,保证教学活动的高质量进行。

关键词:科学精神;学习体验;思维模式;创造意识

引言

科学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可以很好使学生解决问题时,善于用科学思维思考问题,既在知识的灵活应用中强化实践能力,又能培育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创造性人才。教师需要改变照本宣科讲解科学知识的授课形式,而是根据学科特点与小学生个性发展,利用科学实验使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同时,在探究中提升科学素养。这样既能为锻炼学生学习能力、思考意识提供很好的教育平台,又能尊重其成长规律,使有效的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较强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1创造意识与科学素养的培育价值

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为推动社会更好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何根据时代发展需要,使学生能够逐渐成长为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的栋梁人才,则成为教师应重点思考的教育问题。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与教育体系的优化,教育工作不应以灌输式的方法,强制要求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是应根据其成长规律与思维意识,在综合素质与创新精神的培育中,才能鼓励学生通过学习主体意识的养成,更加积极主动的提升学习效果。

科学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帮助学生激发探究世界本源意识、掌握科学知识以及强化理性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不仅知识面十分宽广,也使学生在有趣的科学实验中提升动手能力与实践意识。因此,创造意识与科学素养的培育,不仅是帮助学生学好科学知识的基础,也能使学生在积极探索中,避免出现被动学习知识的习惯,并能根据自身认知规律有意识挖掘学习潜能,从而探索科学知识内涵,并强化理性思维意识的同时,为今后更好参与学习活动打好基础。教师应寻找有效锻炼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途径,并根据其个性特点与认知规律,鼓励学生在创造意识的应用中提升学习效果。这样既可以很好改变灌输式讲解知识对学生智力发育的限制,也能建立更加民主的科学课堂,为强化学生探索意识与学习能力提供更好的教学平台。

2科学课堂强化创造意识与科学素养的主要路径

2.1尊重主体地位,激发创造意识

科学课堂对学生的探究意识有很高要求,需要在科学实验的参与中,能够更加深入的对知识进行了解。由于很多学生长期在被动的学习环境下,已然习惯按照教师要求完成学习任务,既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对科学知识进行探索,也忽略自身主体地位的同时,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创造意识的激发。教师需要将学习决定权还给学生后,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提升主体意识,使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科学课堂,能够取得更好教育质量。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空气的热胀冷缩知识时,本节课需要学生对空气热胀冷缩现象进行观察的同时,思考物体内部微粒运动与空气体积变化的关系,从而增强实验能力,并在创造意识的提升中,养成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教师按照实验要求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实验小组,鼓励学生按照实验计划表,利用小锤子、乒乓球、冰水、水槽以及热水等物品开展实验活动。学生需要利用小锤子将乒乓球砸瘪后,放在热水与冰水中观察实验现象。学生经过实验后发现,放在热水中的乒乓球马上膨胀起来,放在冰水中却毫无反应,甚至会有更加干瘪的现象。在学生的创造意识被充分激发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对空气的热胀冷缩知识进行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乒乓球放进冰水和热水后,内部空气微粒运动的模拟过程,使学生对抽象知识快速了解的同时,能够在创新意识的发散中,思考现实生活与空气热胀冷缩有关的实例。这样有趣的实验课堂,既能有效锻炼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也通过主体地位的发挥,在探究中感受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

2.2丰富实验内容,提升科学素养

科学知识蕴含在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通过细心观察,才能很好将知识与生活进行联系。因此,教师不能单纯以教学大纲为重点设计教学计划,这样不仅会使学生在单一知识的获取中无法灵活应用,也难以使科学素养在学生的认真探究中获得提升。教师应尊重小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建立民主且充满趣味性的科学课堂,鼓励学生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中,按照学习需要对科学知识进行探索,并通过实验活动的参与强化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验结果的观察中,对科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例如,教师讲解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一课时,本节课需要学生通过认真观察,能够对不同种类物品的包装信息进行获取,通过生产日期、配料、储存方式、营养成分等内容的分析,在健康生活理念下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食品,帮助学生养成信息整合能力与观察意识,既能够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健康生活,又可以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增加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各种食品包装袋发给学生,请学生在认真观察中,叙述构成包装袋都需要什么要素。有的学生回答条形码,有的学生说必须有食品成分表,还有的学生认为食品包装袋一定需要有生产厂家的信息。在学生的积极讨论中,不仅可以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也能注意到平时不会认真观察的细节。为了使实验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可以请学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一张白纸,列出可以在包装袋上获取的信息,并按照信息的重要性进行排序。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纪录片,请学生在观看中对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查,看看哪个小组的排序更正确。这样不仅能够很好锻炼学生信息整合能力与合作意识,又能激发思维活跃度的同时,将科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既保证科学素养的快速提升,又使充满趣味性的实验内容吸引学生学习积极性。

结语

总而言之,充满探究性与趣味性的科学实验,往往可以很好使学生在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中完成实验任务。既保证主体意识快速提升,又能在积极实践中锻炼思维品质。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实验计划,将学习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的同时,能够在自主探索中对科学知识进行掌握。这样既能建立充满民主气氛的科学课堂,又能使学生在创造意识的应用中主动解决科学问题,从而提升学科素养并强化学习能力的同时,推动小学科学课堂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冯吉清.浅析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9,(3):190.

[2]张明顺.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26):187.

[3]龚小来.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开心,2016,(20):62-62.

[4]隆志新.浅析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8,(8):216.


作者简介:

陈微欣(1990年6月),女,汉族,湖北省黄石市人,湖北师范大学本科, 深圳市桃源居中澳实验学校 小学科学专任教师, 研究方向:小学科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