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职业暴露后的医务人员心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8
/ 2

HIV职业暴露后的医务人员心理干预

刘琼英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1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运用在HIV职业暴露后医务人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8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的HIV职业暴露后医务人员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心理干预,对其干预前后的SDS和SA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4周干预后,医务人员的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后,通过及时行心理干预,可以减轻负面情绪,恢复心理健康。

【关键词】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心理干预

职业暴露通常指的是在诊疗、护理期间,医护人员粘膜或破损皮肤意外接触病原体感染的体液、血液,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体液、血液污染的针头刺破皮肤而可能感染病原体的一种情况。艾滋病(AIDS)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发生与感染艾滋病病毒(HIV)有关,因为职业和工作环境比较特殊,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医务人员面临的HIV职业暴露风险[1]。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情绪,所以加强心理干预尤为重要。因此,本文研究了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后运用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8月-2021年3月期间的5例HIV职业暴露后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年龄22-50岁,平均(35.8±10.3)岁,其中黏膜暴露2例,针刺伤3例。

1.2方法

通过心理测评、直接观察以及面对面访谈等方法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反应进行了解,然后将其心理反应作为基本依据,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1)对暴露者开展心理干预和疏导,在与暴露者进行交流和沟通时,应该保持耐心、冷静,面带微笑,运用鼓励、倾听以及关注等技巧,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支持,指导暴露者通过正确途径宣泄不良情绪,对心理状态进行调整,使心理压力减轻,并且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给暴露者讲解及时阻断的重要性,避免其过度焦虑和恐慌,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顺利渡过危机;(2)准确评估暴露风险,若暴露者的风险较低,可以不需要用药;若暴露者风险较高,则叮嘱他们严格按照医嘱要求服药,定期对肾功能、肝功能、血常规、感染性疾病进行检测,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随访。同时,指导他们正确对待和认识风险危机,使其心理适应能力提高,并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应激事件进行正确处理,保持乐观、积极的健康心态,提高检查和治疗依从性;(3)服药期间,一些医务人员会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和心理应激反应,要及时对其家庭状况和心理反应进行了解,对用药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同时,叮嘱他们多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让他们感受到领导的爱护和关心,有助于保持健康心态,积极面对现实;(4)院感部门、科室领导要注意对暴露者的个人隐私进行保护,使暴露者的心理压力减轻,减少其后顾之忧,对HIV职业暴露后的心理康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使他们对HIV职业暴露的认知提高,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心理,对于职业暴露的突发状况,可以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从而提高工作质量。

1.3观察指标

运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两个量表均由20个条目组成,运用4级评分法,得分与抑郁、焦虑程度呈正比关系[2]

1.4统计学分析

由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以P<0.05表示有差异。

  1. 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的SDS和SAS评分均下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干预前后SDSSAS评分比较(x±s,分)

时间

SDS评分

SAS评分

干预前

68.55±5.09

60.56±5.12

干预后

41.09±5.23

38.12±5.31

t值

7.483

9.112

P值

<0.05

<0.05

  1. 讨论

近年来,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艾滋病的感染人数明显增加,逐渐从高危人群蔓延至普通人群。在诊治的过程中,虽然HIV的感染风险不高,但是因为当前尚无有效治愈药物,直接影响了职业暴露者的心理健康,尤其是一些年轻的护士,会增加其心理压力,从而对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3]。在本次研究中,运用SDS和SAS量表对医务人员进行评价,发现处于中-重度抑郁、焦虑状态,提示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存在明显的心理应激反应,具有较大的危害性。院感科在充分评价HIV职业暴露医务人员的心理状态后,有针对性的制定干预措施,给予咨询帮助,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职业暴露专项培训,能够使医务人员正确认识HIV职业暴露,减轻焦虑、恐慌情绪,并且了解到自我防护的重要性,从而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4]。同时,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安全观念,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认真落实职业暴露的各项预防措施,规范自身诊疗行为,从而杜绝或减少HIV职业暴露的发生。此外,因为HIV职业暴露后,医务人员的不良心理应激反应严重,在做好各项防护措施的基础上,还要采取有效心理干预措施,从而确保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5]

综上所述,医务人员出现HIV职业暴露后,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根据其实际情况,给予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其抑郁、焦虑情绪,有助于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邱燕燕,陈少华,陈小翠.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后的应对方式与心理体验[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25(12):1265-1269+1279.

[2]涂丽香,卓凤娟,孙志清.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后心理分析及干预对策[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40(05):394-395.

[3]王兴容,赵川,杨彩萍.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及认知、心理状态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01):145-149.

[4]黄颖.心理干预在援外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后处置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22):152-153.

[5]于学军,陈萍,肖莎丽,仇晓峰,田卫卫.心理干预在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后处置中的应用体会[J].西南国防医药,2016,26(05):55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