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8
/ 2

浅谈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的融合教育

冯炜玲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礼贤小学 浙江 衢州 324000

【内容摘要】该文是对一个随班就读的智力残疾儿童融合教育干预的个案研究,笔者尝试着用自己独特的“偏心”去关爱这位像“星星”一样的孩子,不抛弃,不放弃,从日常教育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取得了小小的收获。一“获”——小荷才露尖尖角;二“获”——柳暗花明又一村;三“获”——“星星”也能放光芒。

【关键词】偏心随班就读智力障碍融合教育

一听到“偏心”一词,大家自然而然会有这样的思维定势。做教育工作者,千万不能偏心,要公平公正、大公无私地去爱每一个孩子。百度词库里,对“偏心”一词的解释是:表示个人对事情或意见的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的判决,武断的处理某事,也表示为偏袒一方。看来,“偏心”一词,的确不受欢迎。可在我的班级中,却出现了这样一位“丑小鸭”——小张同学,他智力残疾,语言表达含糊不清,行为无法自控,常常做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行为……我不逃避,尝试着用自己独特的“偏心”,给这个特殊的孩子多一点关爱,多一点机会,多一点信心,循势渐进地引导他成长。

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伟大的理论家和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我尝试着把这份特别的“偏心”给予了他,取得了不错的教育效果。

一“获”——小荷才露尖尖角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欣赏每一个学生,细心挖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弱的一点,也要千方百计发扬光大,以此作为教育转化的突破口。

(一)点石成金

身为人师,应该拥有一双睿智敏感的眼睛,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善于发掘他们的潜能。不光这样,还要善于给学生“戴高帽子”,放大他们的优点,不断树立自信心。

依稀记得那次中午就餐的时候,同学们有序地上来倒剩饭剩菜。一位小女生倒饭菜的时候,不小心把自己的勺子也倒进了剩桶,勺子沉在剩桶中,若隐若现可见油腻腻的勺柄。女生呆呆地站在边上,想伸手去拿,却因勺子太脏不敢下手。这时小张同学恰好看到了这一幕,他二话不说,伸手捡起了勺子,动作一气呵成,没有半点犹豫。学校教导主任看见了,忍不住夸赞小张同学。事后,我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了他的热心,他腼腆地笑着……

(二)滴水穿石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很容易,难得的是天天做好事”。同样的,一个特殊学生进步一次很容易,难得的是天天进步!为了使小张同学能够有长久的进步,我坚持将“偏心”进行到底,处处留心他的闪光点,然后时时挂在嘴边,在合适的时候,用恰当的方式,夸张的表情表达出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也坚定了他力求上进、改正缺点的决心。

我给小张设定了专门的学习内容,标准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比如每天尽量会读一首诗。白天,学习小伙伴不厌其烦地教他,我也会时常陪伴左右;晚上,家长会对他一天的学习成果进行帮扶。这样日复一日的引导,小张渐渐学会好多首古诗了呢!只要他会一首古诗,我就会给他机会进行展示,以此来激励他不断学习的动力。

(三)锲而不舍

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荀况曾经说过:“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都是渴望赞扬的,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更是如此。学生在受表扬时,脑神经活动就快,也更加灵敏,做事的效率就高。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只有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从坚持不懈做起,才能缔造孩子健康的人格。

考虑到小张的特殊性,我专门在班级中设置了“班主任助理”这一班干部职务,这一职务是专门为小张同学私人订制。有时,他会帮我去办公室拿个水杯;有时,他会帮忙把作业捧到任课老师的办公室;有时,他会去检查包干区的卫生;有时,他主动倒起了垃圾……同学们把小张亲切地称为小张助理,满满的自豪感每天洋溢在小张心中,小张也越来越自信,和同学相处得越来越融洽……

二“获”——柳暗花明又一村

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即使是“星星”一样的孩子,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我们的教育工作浮在表面,不做深入细致的观察与了解,这是很难会去认识学生的特点。即使他们身上的闪点不断显现,也往往会被偏见的云翳所遮掩,长此以往,难免“破罐子破摔”。

(一)画龙点睛

孩子不可能事事精通,所以不要因为孩子在某方面有不理想的表现而苦恼,应让孩子深切体会到自己的优势是多么了不起,让孩子们以此为契机,充分发掘其优势潜力,以良好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容应对自己的不足。

刚入学的小张,只要一看到和自己相似的笔,就会占为己有,美名其曰说是爸爸买的。委屈的小眼神,加上哀怨的语调,不深入调查,还真以为同学们欺负他,拿走了他的笔呢!其实不然,这笔还真是同学的。智残可能导致他的物品归属感比较差。我和他耐心交流,严肃讲道理,也让家长在他的物品上贴上标签,渐渐地,他明白了原来不是所有相似的笔都是他自己的。

(二)独运匠心

当一位教师真正开始热爱一个学生时,就等于再塑造一个学生;可当教师厌弃一个学生时,这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不仅要爱优秀学生,更要爱有缺点、有问题的落后学生。教师的爱应该是大爱、博爱,有方法,有策略地去“偏爱”这样的孩子。

一次书写课上,小张同学听得特别认真,我积极给予眼神的肯定与鼓励。小张越发认真,背挺得直直的,一丝不苟地书写着。我悄悄地走到他身边,看到他像模像样地写下这些字,心里忍不住一阵窃喜。我兴奋地把他的作业放在展台上展示,同学们都投以佩服的眼光,掌声如浪潮般激荡着小张的心。之后书写课,成了小张同学最爱的课之一,他的书写常常获得我的表扬和同学的赞赏。

三“获”——“星星”也能放光芒

每朵花都有属于自己盛开的季节,每个孩子都有渴望成功的动力,只有每朵花都开了,才能拥有姹紫嫣红的春天。教育最大的成功是一个孩子的成长能够带动其他孩子,甚至是整个班级的文化氛围,相信“星星”也能放光芒。

现在的小张,我们能正常交流,他常常会在我累的时候,冷不丁地从背后冒出来给我敲背,肉肉的小拳头敲在背上,爱意涌满全身。每一学期,我都用心记录他成长的点点滴滴,记录一个特殊孩子的巨大变化,让我欣喜,让我感动,让我更加热爱我的教育事业!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声音。”他让我们知道,与每一个孩子的那根独特的琴弦对准音调,是需要有一颗敏感的心去聆听和调试的,而这颗敏感的心只能来自爱的滋养、情的陶冶。这种“爱的滋养、情的陶冶”是不是为人师者更高层次的“偏心”呢?有时候的“偏心”,不是一种特殊的“大爱”吗?每个孩子都是一座等待发掘的宝藏,只要我们为他们增加一点自信心,多增加一点展示自我的机会,他们定会放射出奇异的光彩!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继续动用自己的“偏心”给予小张,让他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l】《苏霍姆林斯基选集》,《教育科学出版社》[M],2001

【2】丁义珠,《让阳光照进教室每一个“角落”——弱智儿童随班就读个案研究》,小学科学(教师论坛)[J],2011.10

【3】赵国华,《关注随班就读学生,促其良好发展》,《当代家庭教育》[J],201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