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的培养——《吃饭有讲究》教学案例

/ 2

习惯的培养——《吃饭有讲究》教学案例

唐厚英 陈明星

陕西省安康市 岚皋县城关第二小学


【案例背景】

对于小学生来说,饮食健康事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该围绕饮食健康主题,针对学生的吃饭问题,包括用餐习惯、餐桌礼仪等方面开展有效教育和指导。

另外,卫生教育也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教师在教学环节、课程讲授、日常行为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和启发,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育和成长。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教材相关内容,树立学生讲卫生的良好意识,学会讲卫生的方式,培养学生讲卫生的习惯,在校内和家中都能够自觉做到讲卫生。

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习惯培养进行全面性和细节化的教育,帮助学生在吃饭方面从小就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案例描述】

《吃饭有讲究》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的第十课,旨在教育学生将家庭中吃饭的行为养成良好习惯,比如:吃饭前把双手洗干净、在餐桌上要讲文明和礼仪、讲究饭菜的营养均衡、不挑食不暴饮暴食不浪费粮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按照吃饭的时间顺序展开讲解,把跟吃饭有关的习惯一一呈现出来,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想象着自己在家中吃饭的场景,进行良好习惯知识的学习。

在教学目标方面,通过本次授课,让学生形成吃饭的多个健康习惯。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要为学生讲解吃饭前、中、后的健康行为,树立学生吃饭良好习惯的意识,并逐步培养健康习惯。

在教学过程方面,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提问学生“今天吃了什么饭”,让学生进行课堂回答,就此揭示课堂教学的主题。紧接着,开始讲第一部分内容“干干净净吃饭好”。教师要提问学生“每次吃饭前的第一个习惯动作是什么”来引入饭前洗手这个卫生习惯的行为。讲到洗手这个话题时,教师进行课程教学引申,现场示范洗手的正确姿势和步骤,并让学生到讲台前进行个人展示,让台下的学生选出洗手动作和步骤更准确的学生。教师接下来讲第二部分内容“我在餐桌上”,也就是在餐桌上的文明礼仪和礼貌习惯。教师让学生回想自己在家吃饭的场景,对照一下是否跟教师讲的内容相符:帮助妈妈摆放碗筷、搀扶老人到餐桌落座、在餐桌上打喷嚏时将头部朝向身后、当妈妈为自己夹菜时表示感谢。教师通过教材上图文并茂的内容,教育学生培养这些餐桌礼仪的习惯。随后,教师讲第三部分内容“食物的诉说”。教师让学生联系实际吃饭等平常饮食中的食物,区分蔬菜、米面主食、肉类和水果、零食、变质和有毒等食物,并让学生准确说出教材上的食物种类和名称,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都吃过这些食物,让学生进行回答,并分享个人每日所吃食物的种类。最后,教师讲第四部分内容“这样吃好吗”。教师提问学生在吃饭前和过程中有哪些行为,比如:饭前喝太多水、吃饭过程中只顾看电视、挑食厌食、暴饮暴食、浪费饭菜。教师细心讲解这些行为习惯的危害性,让学生一定避免发生这些行为。同时,教师提出问题“吃饭时,要怎么做”,并让学生从教材上找到答案,并集体进行朗读“吃饭应注意,健康和礼仪。挑食暴食不可取,浪费粮食更不宜”。

【案例分析】

《吃饭有讲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吃饭前前后后的正确健康行为习惯,从而加强形成这些习惯的培养意识,真正做到有讲究性地吃饭。通过结合教材,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教法,能够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发挥课堂教学的实用性和教育性。

1.紧密联系生活,激发课堂兴趣

在这节课的导入环节,通过以生活化的“今天吃了什么饭”这一问题开启课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事情引入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便可以将学生的课堂学习和生活实际案例结合起来,盘活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更充分地理解教材内容和教师的讲解。

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教师充分结合生活中的“吃饭”,来创设一种生活化的情景,让学生在回想自身实际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对教材的理解。这样既可以还原现实生活,还可以通过教材和教师讲课再现生活场景,比如自己的家人、餐桌、冰箱里各种各样的蔬菜。紧密联系生活,让课堂生活化的同时,也让生活中吃饭的良好习惯实现了课堂化的教学方式。

2.示范行为习惯,发挥教材功能

教材对于《吃饭有讲究》这节课的编排很巧妙,不仅有教育的理论知识,还有可以实际操作的内容。教师要避免单纯地讲解教材的文字和配图,还应该挖掘图文背后的动作含义,通过在课堂上示范有关的实践,来发挥教材的多元化教学功能。

教师想要让学生养成饭前勤洗手的讲卫生习惯,就要让学生形成洗手的意识。那么,这就会涉及到全面充分洗手的步骤。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浏览一遍教材的图文,则难以让学生在脑海里产生洗手的深刻印象。所以,教师结合教材的内容,在课堂上演示正确的洗手姿势,从而加深学生对于饭前洗手的动作印象。同时,教师让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模拟洗手的环节,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洗手这一习惯的理解,也能把教材上“小手是个宝”这段文字内容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既学到理论又进行实践。

3.进行角色扮演,增强课堂互动

教师在讲解“我在餐桌上”这部分内容时,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展现自己的餐桌文明礼仪和礼貌,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课堂互动,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扮演吃饭时的场景。这样,学生就可以将自己身上存在的关于吃饭习惯的问题表现出来,利于教师进行纠正。

学习餐桌礼仪和礼貌习惯,重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教师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也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检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在课堂互动中,学生可以加强对用餐文明习惯的深刻体会。

【案例总结】

《吃饭有讲究》这一节课的内容跟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运用性,对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吃饭习惯,如饭前洗手、用餐讲礼貌、营养均衡、不暴饮暴食、不浪费粮食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讲授这节课是要秉持“源于生活而又回归生活”的思路,让学生提高对生活优秀习惯的重视与养成,并且将课堂和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吃饭这个日常行为方面树立正确的习惯意识,并通过实践行动体现出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总之,教师在学校开展的教育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生活习惯的过程。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有效利用教材,让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优秀生活习惯的思想,并在生活中养成健康文明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