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性护理对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2

预防性护理对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的应用效果

石颖

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 150076

摘要目的:探究给予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产妇应用预防性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收治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两组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后两组产妇子宫破裂发生率、治疗依从性评分和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后对照组子宫破裂发生率为15.38%、治疗依从性评分(72.49±2.36)分、满意度评分为(74.58±4.54)分;观察组子宫破裂发生率为2.56%、治疗依从性评分(87.34±1.53)分、满意度评分为(94.34±2.28)分。上述三组数据对比结果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产妇实施预防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子宫破裂发生率,产妇依从性更高,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可加大推广力度。

【关键词】先兆子宫破裂;子宫破裂;预防性护理

子宫破裂指产妇在妊娠期或分娩期出现子宫破裂,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母婴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1]。若不注重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则容易受出血量较大影响导致休克,若情况严重还会致死,必须给产妇有效的护理干预,这是相当必要的。本研究分别针对两组产妇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的研究效果,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近一年收治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两组产妇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起止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3月。其中,对照组年龄最小产妇23岁,年龄最大产妇39岁,平均年龄(30.23±3.35)岁;孕周38周以上42周以内,平均(39.79±1.05)周;初产妇与经产妇分别为23例、16例。观察组年龄最小产妇22岁,年龄最大产妇40岁,平均年龄(32.30±3.44)岁;孕周39周以上42周以内,平均(40.56±0.78)周;初产妇与经产妇分别为25例、15例子。两组产妇资料对比均为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即对产妇相关生命体征进行密切检测,严格遵医嘱给其相应治疗,针对性地指导具有心理障碍的产妇。

观察组接受预防性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 健康教育。产妇入院后由护理人员全程协助产妇做好各项产检工作,记录产妇既往病史,准确判断产妇是否存在子宫破裂及其先兆。详细给产妇及其家属讲明先兆子宫破裂与子宫破裂有关的要点,提高产妇及其家属认识。

  2. 产前心理干预。评估产妇心理并以评估结果给予产妇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如有必要可指导其收看喜欢的电视节目、播放喜欢的音乐等转移注意力,确保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

  3. 对产妇剖腹产相关指征进行严格把控。针对已经接受过剖宫产的产妇,若其存在子宫瘢痕则指导其于住院前3周住院观察,加强预估与试产护理,分娩过程中加大产程监护干预力度。

  4. 产程监护。密切观察产妇生产期间各种表现,及时发现产程中存在的异常,尤其需要重点检测孕妇表现,及时发现产程中的异常问题,尤其要留意产妇是否存在先兆子宫剖列等临床症状,发现异常应立即将相关情况告知主治医生。

  5. 合理使用催产素。控制好使用催产素的滴速、剂量以及浓度等问题,稀释催产素后滴注,将滴速控制在40滴/min以内,记录下产妇宫缩强度与频率。若产妇宫缩频率较快,必须立即停用催产素并及时将情况告知主治医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发生子宫破裂的例数、治疗依从性与满意度情况。治疗治疗依从性与满意度均应用本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满分10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产妇治疗依从性以及满意度越高[2]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应用SPSS21.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表达形式分别为(6108e07eb219a_html_82b85eed14e4748b.gif ±s)、n(%),计量资料检验值为t,计数资料检验值c2。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子宫破裂发生率、治疗依从性评分和满意度评分与观察组相比结果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1 比较两组妇孕妇子宫破裂发生率、治疗依从性评分和满意度评分

组别

例数

子宫破裂发生率

治疗依从性评分

满意度评分

对照组

39

6(15.38)

72.49±2.36

74.58±4.54

观察组

39

1(2.56)

87.34±1.53

94.34±2.28

t/c2

-

3.92

10.66

7.40

P值

-

<0.05

<0.05

<0.05

3 讨论

近年来受剖宫产率增多影响,子宫破裂以及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也相应地增加,给产妇甚至新生儿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3]。常规护理工作以基础护理为主,对预防子宫破裂以及现在子宫破裂均无明显作用。预防性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干预模式,具有前瞻性的特点,针对产妇可能发生的情况采取预防措施,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降低产妇发生子宫破裂发生率,对产妇而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方法,确保其安全分娩。与此同时,该护理方法的应用使护理工作内容更丰富,护理人员工作更积极主动,护理服务质量更高[4-5]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护理干预后子宫破裂发生率为15.38%、观察组为2.56%,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依从性评分为(72.49±2.36)分、观察组为(87.34±1.53)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满意度评分为(74.58±4.54)分,观察组为(94.34±2.28)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确定预防性护理应用价值高于常规护理干预。

综上所述,给予产妇应用预防性护理在降低产妇子宫破裂以及子宫破裂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产妇依从性高且满意,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岳岩岩. 预防护理对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作用研究[J]. 黑龙江科学, 2019,10(18):58-59.

[2]宁超. 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的临床原因及护理方法探讨[J]. 饮食保健, 2019, 6(8):157.

[3]杨芳. 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临床护理方法分析[J]. 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6, 10(9):201-201.

[4]赵小军, 程荣霞. 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临床分析及护理[J].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31):73-74.

[5]彭冬梅. 预防性护理对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的应用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 2019,28(10):1909-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