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5
/ 2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陈小丽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中心小学 213135

摘要:作为体现班级向心力与凝聚力的关键,班级文化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落实,已经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关注重点。班级文化不仅关系到班级的发展与生存,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源头之一。笔者认为,班级文化的建设,应该从小学就要重视,以小学班级文化作为培养核心素养的主阵地,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来引导学生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基于上述问题,笔者就核心素养下的班级文化建设,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关键词:核心素养;班级文化;小学


在小学阶段,以班级文化培养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应该重视学生的个体发展,并强调建立精神内核。对于学生来说,班级是一个小家,班级文化是学生们的思想行为的摇篮。每个学生的个人素质,都离不开班级文化的熏陶与感染,因此,教师应该建立积极、正确、开放式的班级文化,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核心素养。


一、建设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小学班级文化

(一)公共性是关键

笔者尝试了以下面三个角度对班级文化公共性的建设。首先,应该让班级学生成立小组,学生之间并没有利益冲突,且是相对陌生的。当有外力因素强加给学生,这样的外力作用很可能限制学生的自主发展,甚至是迷失自我,因此小组结合的形式可以让学生互助互利。其次,作为一个整体,班级生活具备一定的封闭性,因此就会形成一定的行为规则,确立正确、有效的行为规则能够确保公共性的维持。最后,班级不仅是教师与老师的,更受到学校以及家长的重视,所以学生的成长一定会引导周围环境的变化。班级作为一种有着公共意识,且能够不断变化成长的集体,其文化建设要保持公共性,通过学生的自主发展来提供公共性的支持。

  1. 以促进学生成长为第一目标

目前,很多学校都在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但并非所有学生和老师都意识到了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目的。甚至不少班主任将这一工作当做死板的任务去做,并没有意识到班级文化的目的,只是为了所谓的成绩与利益。从教育方面来看,任何教育措施与文化建设,都是为了服务学生而存在的。如果这个目的不能实现,那么班级文化建设的开展就没有任何意义。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需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发展为根本目的,提高核心素养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出学生们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足够的个人发展空间,进而展现出每个学生的差异性[1]

  1. 班级文化建设的几个策略

  1. 建立科学、完善的班级制度

首先,基于核心素养的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健全、科学的班级制度支撑。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同样有效。教师需要制定制度,指明红线,让学生们在制度的指导下规范言行。另外,由于学生们的年龄很小,自控能力有限,没有明确的班级管理制度,很容易让学生们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思去玩耍,进而忽略了学习,甚至带来一些生活与学习的麻烦,影响到其他的学生。因此,教师要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及每个学生的个人状况,制定班级管理制度,让学生在合理的制度约束下,不断成长进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其次,教师制定了管理制度后,还应该按照学生们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制度,保持班级制度的有效性,进而促进班级文化的建设。班级管理制度应该体现在日常教学中,树立起班级制度的权威性,因此教师要鼓励同学参与到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体会到班级管理者的不容易,进而积极配合,还能锻炼学生们的管理能力[2]

  1. 明确班级目标

班级文化的建设,需要凸显学生们的发展目标,这一目标学生自身很难发现,因此需要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确立。具体的操作方式,应该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培养核心素养为第一目标,并广泛征集学生及家长的建议,进行集思广益,让班级目标符合大部分学生的需求,且满足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此外,班级奋斗目标制定之后,就要努力完成。教师需要将班级目标介绍给同学们,并且进行动员,让学生们产生竞争意识,并与其他任课教师沟通,以方便教师之间的密切配合,还要获得家长的支持与肯定,让学生在学校内外都保持着一颗学习进步的心态。在班级目标实现后,教师要树立榜样,让其中表现良好的学生成为学生中的标杆,进而引导其他学生进步。

  1. 提高自我管理,增强班级凝聚力

作为学生共同成长的环境,班级不仅承载了文化,还是学生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摇篮。要想建立一个优秀的班级集体,首先要让学生们拥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对班集体事物产生热情与责任心,能够有效将学生们关注的焦点转移到班级凝聚力上[3]。另外,班主任可以申请学校,组办一些特色的活动,比如田径运动会、诗词朗诵、主题班会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们的集体意识,这样就能够形成良好的班级凝聚力,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增强班级凝聚力。

  1. 注重精神文化的建设

创建良好的精神文化,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凝聚、承载感情,需要老师和学生一同创造精神财富。精神文化代表着师生认同并维护的价值取向、理念乃至情感,能够有效帮助学生陶冶个人情操,规范行文举止,熏陶人格魅力[4]。因此,教师在创建精神文化时,可以通过和学生商议制定班训、班级名称、班级口号以及班徽等,引导学生感悟了解其中蕴含的意义,进而建设精神文化。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活动来深化精神文化,通过团队合作、小组探讨或者户外游戏等,培养学生们的精神内核。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不仅关乎到班级管理,有效提升课堂效率,更是影响学生未来的重要因素,需要教师重视。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班级文化建设,能够有效营造育人环境,让教书和育人一同落实下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培养有品格、有魅力、有学识的新时代学生。

参考文献:

[1]凌娟.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J]. 教师, 2020,34(1):47-48.

[2]方静. 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视角谈班级文化建设[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34(24):56-57.

[3]朱子文. 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9, 1000(024):136-136.

[4]潘冬. 核心素养下班级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34(1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