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思维的《产业转移》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6
/ 2

基于综合思维的《产业转移》教学设计

王梅

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 江苏 泰州 225300

摘要:高中地理教学要求培养学生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理念,培养学生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培养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综合思维品质。以《产业转移》教学设计为例,把教学目标的制定、情境问题设计、现实问题解决与学生综合思维培养结合起来,落实地理学科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落地学生地理学科综合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产业转移》;教学设计;综合思维

高中地理具有显著的综合性、区域性等特点,其内容主要是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既有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又有社会科学的学科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描绘美丽中国的蓝图,其学科综合性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学生在学习《产业转移》的内容时,教师要设计有利于学生探究地理要素与产业转移的关系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展自己的综合性思维。

一、设计综合思维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以后应该能够发生的变化,其表述要求明确,应该能够达成的学习结果。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学习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围绕学习目标的实现而进行。学生学习《产业转移》应该达成的综合思维目标主要有借助典型地区产业转移的现象达成区域认知的地理学习方法和素养:通过全面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训练综合思维:用已经掌握的产业转移地理知识,联系相关地区产业转移现象,分析这个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以及由其带来的影响,提高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某个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业转移以后带来的问题,探究解决的措施。这些学习目标的实现必须要运用综合思维。

二、设计综合思维的问题情境。地理学科主要是培养学生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关系的处理能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某个公民具有建设美丽中国的社会责任感,需要高中生志成高远,确立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为了实现这样的课程建设目标,一线教师要创新培育学生地理学科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依据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特点和规律,科学地设计学生地理学习的问题情境,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提供有效的载体或者平台,运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社会等真实情境,设计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实现学习目标的问题,让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学习实践活动。《产业转移》的问题情境一个围绕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环渤海工业发展”等真实情境设计问题,让学生深刻认识区域开发带来的产业转移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以“世界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为背景,考查危机对产业转移的影响,引导学生确立国际视野。如20世纪80年,M镇的服装企业迁至省会W市进行生产经营。W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劳动力的主动回流。近年来,这些企业又陆续迁回M镇,劳动力也随之迁移流动。企业和劳动力的回流过程及原因以及导致服装企业从M镇迁往W市,后又迁回的主导区位因素。再如2021年3月24日,因国际服装品牌H&M的一则拒用声明,“新疆棉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与此同时许多网红明星纷纷发声支持新疆棉花。到了第二天,一则令人精神振奋的新闻就见诸于新疆阿克苏日报:25日,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开发区)管委会与阿克苏友联印染、杭州萧山潘氏纺织举行项目签约仪式。潘氏纺织业千里迢迢前往新疆所求为何?此举又会对新疆当地产生怎样的影响?这里需要产业转移的劳动力、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地方政府宏观调控的有关政策。

三、设计综合思维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教学方式具有情节性、问题性、体验性,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学习方式。地理综合思维需要学生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认识地理环境,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其要素之间的综合作用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要求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产业梯度主要指由于国家或地区间的资源要素禀赋、经济、技术、产业分工差异而在产业结构水平上形成的阶梯状差距,中国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进行梯度转移中最常见的类型是什么;再如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建筑陶瓷产业主要生产房屋、道路、给排水和庭园等各种土木建筑工程用的陶瓷制品,耗能大,污染大。2007年,江西省高安市抓住广东佛山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契机,引入了佛山的建陶产业链。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高安市已发展成为我国第二大建陶产业基地。促使佛山建筑陶瓷产业转移至高安有哪些因素、这些因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那么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导致相关产业转移的原因有哪些;转移的产业门类有哪些特征?在历次产业转移过程中均包含有“纺织”产业,导致纺织产业不断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综合因素有哪些,它们之间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学生在综合运用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等探究对这些现象的认识。

高中地理学生综合思维的基础是哲学思维中唯物辩证法的系统观,既需要学生具有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思想方法,也需要学生吸收现代系统理论,学会将思维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来观察和思考,从系统和要素之间的关系中认识地理现象,综合认识的方法上升综合思维,是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基本品质,高中地理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方法,把学生综合思维的培养贯穿于地理教学的全过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