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6
/ 3


积极心理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孙榕璐

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一小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积极心理学主要是针对挖掘人的潜能,发展人文美德的一类科学。小学信息技术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期,应当将积极心理学当做主要的课堂指导理念,利用积极心理学,构建出一个更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拉近老师和学生们的关系,较好的创建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们产生出更强的学习欲望,把积极心理学较好的融入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倡导学生们使用更为积极的心态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让学生们的积极力量变得更强,提升其自身的优秀品质,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观念,最大限度的培养并提升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增添课堂教学生机。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作用

引言:现阶段,“幸福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当中的一部分。在教学行业当中,“幸福感”的存在会直接成为人们生活品质反馈的主要依据,其会影响到人们的一生。需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推行积极心理学,利用该种教学理念,使得学生们得到较强的“幸福感”,从而更为自主的学习各类信息技术知识,端正学生们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态度,利用先进的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将信息技术元素和积极心理学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们得到正向化的体验感受,减小个别学生们的心理落差,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等各类优秀的品质。

1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以及现实意义

现阶段,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分成三部分,其分别为积极的主观体验、个人特质以及结构。这三部分彼此相互依存,彼此影响。积极的机构能推动个人特质的发展,从而生成积极的主观体验。当前,我国物质文明发展的水平比较高,科学技术革新速度极快,人们开始注重生活品质,其对于精神生活的愉悦感受变为重视,积极心理学在其领域的研究现实意义极强。

1.1保持乐观,关注人的内心和谐

积极心理学主要注重的是思维的积极性,使用更为乐观开朗的态度去正视人生。这种乐观并不是天生的,其是在人们后天的环境中逐步演变而成的。人们如果懂得乐观,那么其就会使用乐观的形式去看待各类事情。这类人在遇到失败,并不会感到彷徨沮丧,其对于个人的发展益处极强。但是积极心理学也不是单纯的注重乐观,其所倡导的乐观主要就是使得个人构成一种健康化的生活信念,不管其成功与否,都要积极的对待,这会给其日后的发展提供帮助。

1.2形成积极人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积极心理学注重的是人们内心所拥有的积极向上的力量,若人原本的积极力量得到了健康化的发展,那么人性的消极效用才能被有效的约束以及管控。

1.3提高主观幸福感,注重生活的意义

简单来说,主观幸福感对于自身生理层面的积极体验感受会比较重视,个人的实际体验会有所差异,那么其所得到的主观幸福感也会不尽相同。人们主观幸福感会遭受多种外界因素的干扰以及影响。若其人际关系以及身体状况比较好,那么人们所得到的幸福感就会变得更加的强烈,积极心理学可以使得人们更为用心的去经营管理自己的生活,还原内心的一片净土,使得其较好的感受生命的美好,让其生活美好意义变得更强。

2积极心理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2.1引导教师,构建和谐教学氛围

首先,使用积极心理学可以构建更为和谐化的师生以及生生关系。该种和谐化的师生以及生生关系是实现课程愿景的主要途径,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老师们应当潜移默化的把积极心理学投入到当中,使得老师们都可以树立一个正确且积极化的教学观念,让老师和学生们之间相处的更为融洽,提高其对于信息技术应用的意识以及兴趣。在实际的参与时期,较好的感受学习的趣味性,不断的挖掘强化自身的潜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模式多种多样,要合理的整合教学方式,打造出积极和谐化的师生以及生生关系。老师需要设定好教学活动设计的考核标准,并采取小组教学的形式,供给小组技术以及信息等的支持。其活动设计可以让小组之间构成良好的竞争关系,小组内的学生们不但存在着合作的关系同时也存在着的竞争关系。这主要是由于小组成绩并不能完全取代学生个人的成绩,开展相关的教学竞赛活动,会对学生们参与行为产生影响,很多较为消极的学生,也会在荣誉感的作用下,勇敢的战胜自身,不断的攻克难关,和同学们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老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这样,老师、学生之间都可以更为深入的了解,提升彼此之间的信赖程度,进而构建出了一个支持性较强的学习氛围,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其次,积极心理学可以设定好共同的课程学习目标。小学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就动手能力的要求会比较严苛,需要设定好学习的目标,同时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及热情,让学生们对于学习的结果产生期待。选择案例进行内容的展示,提出相应的问题,设置悬念,让学生们依据其问题进行互动,在设定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必须要保障其学习目标的适宜性,不可因为学生们审美观念等不同而出现异化等的问题。

2.2增强学习趣味性,寓教于乐

在大部分的小学生们心中,信息技术课堂就是供给其玩耍的课堂,所以老师需要选择更多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节,满足学生们玩耍的需求,帮助学生们掌握更为丰富的计算机知识,构成良好化的计算思维。首先,要采取分层的形式设计学习的内容以及作业练习题等,因材施教,达到各个不同层次学生们的学习需求标准。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其身心发展并不是十分的完善,班级内的学生会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干扰,使得其在知识以及技能层面存在着明显性的差异,对此,老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时期,应当就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基础现状进行分析,分层次的设置相对应的学习内容等。这种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相同的时间内,完成自身的学习任务,其不但可以有效的提高自身的原本知识水准,同时还能巩固自身的操作技能,防止学习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们出现自卑畏惧等不良心理情绪。老师需要正确的引导学生,并及时的鼓励赞扬学生。其次,需要丰富信息技术课堂的活动形式,达到学生们感官运动的需求。所有的思维活动在开展时期,都能让学生们的思维变得更加的活泛,老师要利用思维活动,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帮助学生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设置多元化的活动方式。帮助学生们表达出自身的内心感受,同时还需要再现生活场景,启发学生,让学生们应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挖掘深度的知识,强化学生们的创新认知意识。

2.3绿色批评,培养学生积极品质

一个好的积极品质并不是依靠打骂,而是通过夸赞所构成的。小学生们的心智发育并不是十分的成熟,且多年的教学经验也时刻在告知老师们应当及时的找到学生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对其闪光点进行肯定,尽可能的少用批评性较强的语言,这样可以使得学生们的自信心变得更强,用心发觉学生们的优点,使用更为积极性的语言进行点评,让学生们始终保持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在该种状态下,学生们会更为自主的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且其教学成效也会比较强。实行绿色批评,给学生“心理安全”。绿色批评,就是教师在批评学生时,怀着一颗宽厚、博爱之心,用春风化雨般的绿色语言,给学生传递教师的爱、期盼和信任等信息。绿色批评,对学生的心灵而言,是一种安全的、有营养的优质批评,让学生远离酸风醋雨式的讽刺挖苦,远离狂风暴雨般的大声斥责。小学生是成长中的孩子、发展中的个体,他们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作为教师,特别是大家眼中的“副课”——信息技术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善待学生的过错,学会“绿色批评”,走进学生的心田,沉住气、静下心、耐住性,为学生的心灵带去片片绿荫。这样不仅呵护了学生的心灵,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2.4提供合理评价,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幸福感的构成之一是认知成分,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体验,幸福感产生于现实条件与某些标准的比较,现实条件高于标准时,幸福感提高,反之,幸福感则降低。在心理课堂中,提供合理的评价可以提升学生的幸福感。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方式科学测量学生的心理品质,使心理健康课实现多元化评价与反馈,借以积极地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全面客观地评价与认识问题,调整不正确的认知,帮助其进行正确归因,从而形成合理、客观的自我认识。例如,在学习“自我认识”主题的内容时,设置“你了解自己多少”的环节,借助计算机手段对学生进行简短的自我心理测试,在测试的过程中唤醒学生的内省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做出自我评价,加深对自己的了解。测试结果还结合了教师的解释说明,使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对自己有较全面的评价,在这些评价的基础上调整不合理信念,建立与巩固自信心,培养乐观、豁达的心态。

结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能更好的实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目标,同时还可以优化学生们的体验感受,让学生们的学习品质变得更加的优异。借助积极心理学,升华老师和学生们之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出更为舒适的学习氛围,挖掘学生们的潜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必须要正确的认知积极心理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所产生的作用以及价值,不可过于急躁的将其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上,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让学生们产生积极的体验感受,促进学生们全面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时光不语,静待花开——从“小L”点滴变化着手谈积极心理学[J].顾奕莲.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5)

[2]生命教育的反思与建构——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诠释[J].郝永贞.中国德育.2019(11)

[3]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探索[J].李畅.福建茶叶.2019(06)

[4]分析积极心理学的作用与价值[J].黄子洋.环渤海经济瞭望.2017(11)

[5]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青少年创伤后心理复原[J].张迪,董莹盈,曹世林,徐炯炯,郑吉锋.中国乡村医药.2018(13)

[6]时光不语,静待花开——从“小L”点滴变化着手谈积极心理学[J]. 顾奕莲.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9(05)

[7]生命教育的反思与建构——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诠释[J]. 郝永贞. 中国德育. 2019(11)

[8]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探索[J]. 李畅. 福建茶叶.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