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6
/ 2

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张启峰

山东省荣成市蜊江小学 264300

摘要:为了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有效保证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自主探究的方式了解科学知识内容,促进学生对于知识印象的有效加深,提升课堂效率,让小学生能够自我构建科学的知识框架,凭借实验手段获得科学知识探究信心,并且激发出小学生内在对知识的渴求。为此,基于核心素养培养方案的要求,有必要研究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希望能够在传统教学角度进行创新。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构建策略

引言:因为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启蒙学科,小学生在科学实验基础上具备良好的探究精神,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步入科学实验探究的世界,推动小学生形成客观的认知思维模式,发掘出自身的潜能和个性,帮助小学生在最初认知小学科学实验阶段便形成良好印象,为今后小学生参与高层级的科学实验打下牢靠根基,向社会输送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的综合人才。

一、注重小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增强

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角度来说,教师不只是学生实验理论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手动实验操作能力的协助者,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需要教师来把握节奏。

比如,教师在讲解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蜡烛的变化》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询问蜡烛改变形态变化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而学生通过对教材的简单了解很容易知道蜡烛变软之变化的原因,然后教师和学生之间再探讨发光发热等变化原因,由此进入本章节课程内容。在课程进行之前,教师应当准备烧杯、蜡块、火柴。毛巾等工具,此后,教师通过分组实验的探究,让学生探究蜡烛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分别以点燃以及加热蜡块的方式完成对比实验,当实验人员加热蜡块后进行时间限定,在蜡块处于熔化状态后便停止实验,从而仔细观察蜡块形态变化。当点燃蜡块之后,实验人员需要调整烧杯倾斜度,让蜡烛火焰和烧杯口对齐,并且仔细观察烧杯内壁是否产生变化,将详细实验过程通过文字记录下来。教师针对两组实验现象的差异进行总结,推断实验环节可能带来的物质变化,从而让小学生加深对相关变化实验象的观察,研讨出蜡烛燃烧变化过程中生成的新物质,促使学生思维探究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推动学生多素养结构的发展

小学科学教师在讲解《安全用电》这一章节内容时,需要将电力发展状况作为视角制作相应视频短片,同时在短片中加入语言故事,并且在课堂上向小学生放映,让小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以技术分析的方式增强整体课堂吸引力。在此章节可以融入技术表演以及美术设计环节,让电的认识实验脱离乏味性,改变传统模式下对课堂教学的认知,在通过电表了解电流的真实存在性之后,要求学生制作以电为主题的美化作品,并将这些作品设定在特殊的故事背景下,通过辩论探究的方式搜集正反方辩词,让小学生对用电安全有着更加深刻的认知。为了让双方辩词更加具备权威性和科学性,学生必须要充分应用图书馆或者网络等资料收集方式,尽可能强化辩论赛的举办效果,而科学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应当注重掌控整个节奏,对辩论效果进行精彩点评,在公正客观的前提下保障主题不出现偏离状况,一旦主题偏离,那么教师就需要及时完成校正工作。通过正反方的发言,教师应当对双方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优化和完善,让小学生对用电安全有更加深刻的感知。辩论赛加强了舞台表演以及语言组织能力锻炼,让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更加多姿多彩,对于思想发育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电子世界既熟悉又神秘,单纯依靠实验教学的方式难以提起探究欲望,需要在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延伸和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综合思维意识。

三、推动科学实验情境更加生动

当进行科学实验时,小学生能否对科学学科保持长时间热情,主要决定于小学生对科学教育活动的喜爱情况,而学生的喜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科学教师教学模式的影响。所以当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时,教师必须要尊重小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推动学生全面化以及个性化相结合的发展要求,促进科学实验教学情境朝着更加有趣的方向迈进,让小学生对科学学习保持更高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从而增强小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比如科学教师在讲解青岛版《形状的变化》这一章节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物体形状对承受力的影响,让学生知晓人类生活过程中所应用的形状变化智慧,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来实现,比如教师拿出一张白纸向学生询问怎样让白纸承受住课本的重量,学生按照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交流,并且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手动操作实验,在探讨结束之后,要求学生具体讨论解决方案。如果学生将白纸卷成筒状,实现了教师举起教材的要求,那么教师便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为何直筒便可以达到举起教材的目的,由此凸显出本章节主题形状改变的意义。之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思考改变形状可以让纸承受力的能力变大,那么何种形状可以让其承受更大的重量,为此要求学生自主进行正方体以及长方体等等形状的实验,排序每一种形状直筒所承受力的状况,由此让学生对形状变化程度有更加具体的感知。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联系真实生活,推动教学情境生活化,帮助学生认识到科学实验对现实生活的影响,让学生对科学学科的认知更加客观、形象,借助实验环节推动学生举一反三,将科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状况中。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实验活动构建十分有重要,从教学方法来看,小学科学实验必须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竭尽所能地推动小学生汲取更多的科学知识,让整体科学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升。大力强化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科学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推动学生创新空间的拓展,让学生的创造欲望被激发出来,形成浓厚的求知欲,这样才可以保障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效果不会受到太多外部因素干扰,提高整体实验课堂质量。

参考文献:

[1]曹亚男.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提升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8(12):2.

[2]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04):192-193.

[3]李培芹. (2019).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12).

[4]夏有成.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探究与实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00286-00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