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6
/ 2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周德林

重庆市南川区水江中学校 408403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指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知识获取和掌握的学习方式。其主要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满足学生个性成长需求。当前,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存在着学与授两种模式对立及学生个性空间受限、自主驱动较弱、探究能力不强等问题。对这些问题,建议采用兴趣或问题驱动、设置开放性任务、组织合作和提供必要帮助等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问题;对策


研究性学习不是新兴教学模式,但在应试教育机制下,一度被搁置。再度被关注则是在新课改之后——因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高度自主的过程性学习,这个过程中,其学习素养、综合素质得到构建。

研究性学习教育价值的有效发挥,对学生的学习素养等有一定要求,也对教师的教学组织提出了更高要求,如组织不当,其教育质效可能还不如讲授。下面,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就当前研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个建议。

一、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问题

1. 学与授两模式对立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自主,但有些教师对这个理念有些过度解读。在操作中,过于突出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行为,而几乎完全放弃讲授。这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试想,一个数学知识理论的形成,有时候需要经几代数学专家的终身研究才能得到,让一名初中生在短短几小时、几天时间内独立研究出成果,显然可能性很小。在缺少教师帮助的情况下,不少任务是根本无法完成的。

2. 学生个性空间受限

从多元智能理论上可以看出,每个学生个体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强,自学数学效率较高,有的学生感性思维强,研究数学有一定困难。此外,研究性学习的质效还受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等因素影响,而显然,由于每个学生个体成长经历不同,其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是有差异的。比如让学生研究“平行线和相交线”,日常喜欢玩智力玩具、经常做手工的学生对此一看即懂,而平常喜欢玩布娃娃的学生就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如果教师给学生规定了太细致的研究路径和内容,一部分学生可能是在重复研究,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是举步维艰的。

3. 学生自主驱动较弱

初中学生的学习观、发展观并不可靠,其自主学习的意愿通常不强,被动学习的比较普遍。特别是对于数学这个枯燥、难懂的学科,初中生更普遍的缺少自主性。而自主式的研究性学习又对自主、自觉、自律性有较高依赖——教师不关注学习驱动的构建,研究性学习很难有质推进。

4. 学生探究能力不强

初中学生的学习力素养还处于一个较低层面,即便有较强的学习意愿,受经验、知识储备及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也不见得能够高质量地进行自主研究。比如在学习“命题”的时候,教师希望组织学生拓展到数学之外研究,更准确、深入地把握逻辑推理相关知识,更清晰地判断“真命题”和“假命题”。有的学生根本不会用网络搜集需要的文献,而有的学生则找到的学习资料过于复杂专业。这都给其学习造成了困惑。

二、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1. 兴趣或问题驱动

组织初中生研究性学习,教师第一要考虑的不是研究什么和达到什么目标,而是怎样驱动学生——通常,基于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主要可通过兴趣(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或形式)和问题(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两个路径来构建驱动。如,仍然以“命题”研究为例,教师提出问题情境:福尔摩斯和华生来到凶案现场的窗外,突然看到窗内的灯光消失了。华生说“屋内肯定有人”,而福尔摩斯说,“不一定”——请同学们通过逻辑学知识的研究,说一说,华生的判断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这个有趣的问题可以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研究热情。

2. 设置开放性任务

开放性任务就是研究内容或目标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自由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征和需求来自己设计研究的具体内容、步骤、方法、目标等——开放性任务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还可以适应和满足学生个性。比如在学习“平移”的时候,教材中有一个操作题:“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和大小一样的雪人呢?”教师将这个任务进行变化,“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个图案,然后想办法在同一张纸上画出一列或一排大小和形状完全一样的图案”——这个任务不提示学生用半透明纸,也不规定图形。这样,学生有了自己创设图形的空间(既能训练思维,又能激发其兴趣),而且在没有方法预设的情况下,学生可以选择用半透明纸,也可以用折纸法,还可以用尺子等画图工具来完成任务。

3. 组织合作式学习

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经验及思维、学习力等方面存在着不足,在独立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阻力,研究的效率就会比较低。甚至,有些学生可能是无法独立完成任务的。而合作式学习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因为,学生虽然有各个方面的弱点或不足,但学生之间是具有互补性的。有的学生没有这个经验,而另一名学生就很可能有。这样,在小组合作的形式下,一些个体可能无法突破的任务,通过合作交流,集中了大家的经验、知识、智慧,则往往可以较高质效地完成任务。

4. 提供必要的帮助

有一些知识,特别是数学定理、理论的推导,即便是在合作的形式下,初中学生也不能完成。对于这些研究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征和需求,对其提供必要的、及时的帮助。一些教师采用硬“憋”学生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比如,在带领学生研究“平行线的判定”时,如果教师不对学生进行提示,而是简单给出“请同学们合作研究如何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就会发现大多学生是无法无成研究任务的,主要的难点在于根本就找不到研究的思路。对于这个任务,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一些提示,“前面我们学习了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大家可以尝试着画一条与两条直线相交的辅助线,然后去测量所形成的各种角的度数,看看能不能发现规律”——有了这个提示,学生们就有了思路和方法,可以顺利完成研究了。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主要的价值是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有效培养,是落实新课程教育思想的重要途径。当前,初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存在着学与授两种模式对立以及学生的个性空间受限、缺少驱动、探究力弱等问题。针对这些,建议教师关注用兴趣和问题驱动、设置开放性任务、组织合作及提供必要帮助等策略来保证研究性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李九彬, 贾雪, 罗键. 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常见问题浅析——以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为例[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7, 520(02):5-5.

[2]陈顺群. 浅析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问题研究[J]. 幸福生活指南, 2018(46):9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