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治疗失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1

中医学治疗失眠

张清

青神县白果乡卫生院 四川眉山 62040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面临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使得失眠症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失眠症是一种睡眠障碍,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困扰,它具有比较复杂的病因,通常与环境、情志以及生理等因素有关。

  1. 引起失眠症的原因

1.1 心理和精神因素

人们在过度兴奋、焦虑或是精神紧张的情况下,会对睡眠造成一定影响,生活和工作压力以及环境的改变等原因会让人产生心理和生理反应,引起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功能异常,从而引发失眠。

1.2 个人生活方式影响

很多人还有一些不良好的习惯,比如在睡觉之前喜欢吃东西,如果在睡前喝咖啡以及浓茶的情况下,也是很难以进入睡眠的。另外,睡前也不能进行剧烈运动,这样大脑会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夜班工作、白天小睡、上床时间不规律、起床时间不规律等都有可能引起失眠。

  1. 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

2.1 汤药治疗

2.1.1 归脾汤

古代药典《济生方》中记载了一种治疗失眠的药方——归脾汤,此种汤药主要用于心脾气血两虚,神志不宁或是脾不统血引起的失血症中。归脾汤能够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对于心脾亏虚之后,气血不足、失眠、多梦、健忘,甚至是心脾亏虚出现的各种脏腑功能的减弱、衰退,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归脾汤中有人参、白术和黄芪,都是补气、健脾比较重要的药物。其中,茯神、远志、龙眼肉,可以补益心脾;而当归、甘草、酸枣仁,也可以养血安神。所以,整个方子既可以补心,也可以健脾。在补血的同时有益气,体现中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思路和理念。所以,对于气血亏虚、心血不足、血不养神、血不能安心而出现的乏力倦怠,失眠多梦等症状,都可以用归脾汤进行调理。

2.1.2 温胆汤

黄连温胆汤是一种处方药物,对于一些失眠的患者来说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中医认为黄连温胆汤主要功效就是可以清热去燥,然后就是理气,并且可以化痰。一般来说黄连温胆汤需要用水煎服,对于失眠有很好的疗效。黄连温胆汤是用川连,竹茹,枳实,半夏,陈皮,甘草,生姜以及茯苓等中药煎熬而成的汤剂,有理气化痰的功效,对于痰热扰心失眠的,心虚胆怯失眠,胆气郁阻失眠,胃气失和失眠等都有一定的疗效,所以对于这一类患者,可以采用黄连温胆汤进行治疗。除了用黄连温胆汤以外,还要注意饮食方面,并且需要增加体育锻炼,这样对于治疗失眠效果是非常好的。

2.1.3 黄连阿胶汤

黄连阿胶汤是由黄连、阿胶、白芍、鸡子黄、生地、麦冬、酸枣仁、柏子仁、朱茯神、灵磁石等药物配伍组成,主要治疗心肾水火既济失调所表现出的心肾阴虚阳亢证,而这种症状的主要表现症状之一就是失眠。黄连阿胶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篇:“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方中黄连、黄芩具有清心火,除烦热的作用,有黄连解毒汤之意,直清心肝之实火,芍药、阿胶滋肝肾之阴血,填精固肾。鸡子黄养血润燥,阿胶、鸡子黄二味是血肉有情之品。正如《本草备药》中所说“鸡子黄入心经,镇心安神,益气补血,散热定惊”,“阿胶甘平色黑入肾,养肝滋阴,活血补阴,清肺润燥”。从而实现滋阴泻火、交通心肾之目的。

2.2 针灸疗法

中医针灸疗法对于失眠的治疗具有一定优势,在临床上对相应的脏腑经络之原穴和背俞穴采用针刺的方法可以对失眠症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针灸治疗失眠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里面对不寐的描述,结合病变的情况对肾脏经络进行特定的治疗。此方法主要针对的是三个穴位:神门、内关、三阴交,这三个穴位对于调节脾胃功能,安神养颜,调节身体的阴阳都有很好的效果,人们日常按摩这三个穴位也有缓解失眠的效果。通过针灸以上三个穴位,还可以调节身体五脏的平衡,同时让气血更通畅,对于经络的拥堵也有一定改善效果,从而让睡眠的质量得到提升。而对于顽固性失眠,可以对印堂采取滞针法,如果是虚证还可以对心俞、脾俞、肾俞和足三里等穴位采取常规针刺手法,如果是实证就对肝俞、丰隆、行间进行常规针刺手法。

61148829640bf_html_f21b1465a2245119.jpg

失眠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

2.3 中医心理疗法

人们一切意识思维活动的基础是“神”,不仅将医之神和患之神包括在内,还表现在看病过程中以“神”为中心的观念,俗话说的“三分药,七分养”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失眠症患者在治疗失眠症的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之外,还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只有这样才能加快疾病的康复。中医学中的“以情胜情法”是比较经典的心理治疗方法,也就是通过五行相克的理论,克其所胜,从而使机体、情志达到平衡。

2.4 其他治疗方法

拔罐、耳穴、推拿等方法也是失眠症的中医疗法,对于失眠症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对人体不会造成危害,也不会出现戒断综合征,在临床实际治疗中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拔罐还可以跟针灸或口服药物相结合,提升治疗的效果,走罐、摇罐、留罐和闪罐等是主要的拔罐手法,穴位主要选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任脉俞穴、奇穴安眠穴等。中医推拿是基于普通疗法的基础,选取四神聪、印堂、百会及神穴等穴进行按压推拿,具体方法为用指腹对以上穴位进行按压,需要掌握好按压的力度,出现酸胀的感觉之后即可停止,每次采用推拿疗法的时间不应低于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