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4

瑞舒伐他汀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效果

赵淑丽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425000

摘要目的 探究瑞舒伐他汀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试验所选观察对象为本地一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0例,等比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仅实行阿司匹林药物,研究组实行瑞舒伐他汀药物,对比两组治疗情况。 研究组用药后比对照组的LDL-C、TC及TG水平均更低(P<0.05);研究组用药后比对照组的颈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水平均更优(P<0.05);研究组用药后比对照组的SOD活性更高,MDA含量更低(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要高于80.00%的对照组(P<0.05);研究组3.33%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16.67%更低(P<0.05)。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实行瑞舒伐他汀治疗,可减小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改善血脂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实践价值较高。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瑞舒伐他汀;药理分析;临床效果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心血管内科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有研究结果显示,该疾病的主要发病群体为绝经期女性和超过40岁男性,且这类患者常伴有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及高血压疾病[1]。动脉粥样硬化是因动脉内膜脂质、积聚复合糖类、形成血栓及出现脂质代谢问题,导致动脉内膜纤维组织出现钙质沉着及增生情况,随之出现的病变情况也会使动脉中层被累及,发生钙化和蜕变,不仅如此,还会随之改变动脉壁硬度、厚度,出现血管腔狭窄,若大中肌性动脉被累及,会堵塞动脉腔,导致供应的器官或组织发生坏死或缺血。由此说明,动脉粥样硬化会严重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无法保证中老年群体身体健康[2]。目前,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主要以药物进行治疗,阿司匹林为该疾病的常规治疗药物,虽可获取一定疗效,但很容易造成血管阻塞,引发不良反应。瑞舒伐他汀属于他汀类药物,合理使用的关键点在于明确药物的药理作用,合理应用可获取显著疗效。因此,本次试验研究对象为本地一医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围绕其实行瑞舒伐他汀的药理价值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次试验所选观察对象为本地一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0例,等比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男、女比例32:28,年龄47-73岁,平均(60.13±2.47)岁,病程1-6年,平均(3.64±0.35)年,疾病类型:脑梗死、冠心病各21、39例;对照组男、女比例33:27,年龄46-72岁,平均(59.48±2.12)岁,病程1-7年,平均(4.12±0.48)年,疾病类型:脑梗死、冠心病各22、38例。两组基础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均与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相符[3];(2)近期内未服用他汀、降脂类药物;(3)无药物禁忌症者;(4)所有患者均对本次试验知情;(5)患者均为初诊,本研究得到相关机构审核批准。排除标准:(1)伴有严重高血压、结核性疾病者;(2)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3)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或心血管疾病者;(4)处于较差依从性,不愿配合检查者。

    1. 方法

在治疗前合理控制饮食,并辅助实行运动治疗,并在此期间对症治疗基础疾病,采取抗血小板聚集、降压、降糖等药物。

对照组仅实行阿司匹林(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78)治疗,给予口服治疗,药物剂量为1次100mg,于睡前用药,共行6个月连续治疗。

研究组实行瑞舒伐他汀(生产厂家:阿斯利康药业(中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60025)治疗,给予口服治疗,药物剂量为1次10mg,于睡前用药,共行6个月连续治疗。

1.3观察指标

1.3.1血脂指标变化情况评估: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三酰甘油(TG)水平进行检测,TC正常值:2.9-6.0 mmol/L;LDL-C正常值:<3.37mmol/L;TG正常值:在1.7 mmol/L以下。

1.3.2临床指标变化情况评估:采用美国HP-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两组患者颈内膜-中膜厚度与颈动脉斑块面积,患者颈内膜-中膜厚度增厚的范围在0.9~1.3 mm,粥样硬化≥1.2 mm。患者各血脂指标数值水平越与正常数据接近,则表示患者越快恢复正常的血脂水平,反之说明未良好恢复血脂水平[4]

1.3.3自由基变化情况:评估两组患者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1.3.4临床疗效评估:显效:患者维持正常范围的临床指标,且明显消失不良症状;有效:患者逐渐恢复各项临床指标,逐渐改善不良症状;无效:患者各临床指标未伴有异常,且临床症状未获得改善,若情况严重,还会加重病情。治疗有效率越高,则表示获取了更优的治疗效果。

1.3.5不良事件评估: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相关指标包括骨骼肌及关节异常、神经系统异常、胃肠道反应及皮肤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治疗效果越低。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数以(`x±s)描述,使用组间差异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血脂指标变化情况

患者用药前的血脂指标相似,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用药后比对照组的LDL-C、TC及TG水平均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脂指标变化情况比较(`x±s,mmol/L)

组别

例数

LDL-C

TC

TG

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前

用药后

研究组

60

3.89±0.32

2.67±0.20

5.96±0.43

2.85±0.26

2.93±0.12

1.63±0.14

对照组

60

3.82±0.37

3.42±0.25

5.92±0.40

3.67±0.35

2.96±0.20

2.52±0.18

t值


1.108

18.145

0.527

14.567

0996

30.2310

P值


0.269

0.000

0.598

0.000

0.321

0.000

2.2指标变化情况

患者用药前的颈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接近,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用药后比对照组的颈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水平均更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x±s

组别

例数

颈内膜-中膜厚度(mm)

颈动脉斑块面积(cm2

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前

用药后

研究组

60

1.61±0.24

1.14±0.13

0.11±0.03

0.03±0.01

对照组

60

1.69±0.30

1.32±0.24

0.12±0.04

0.08±0.02

t值


1.612

5.108

1.549

17.320

P值


0.109

0.000

0.124

0.000

2.3自由基变化情况

患者用药前处于接近的SOD活性、MDA含量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用药后比对照组的SOD活性更高,MDA含量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自由基变化情况比较 (`x±s

组别

例数

SOD活性(NU/ml)

MDA含量(nmol/ml)

用药前

用药后

用药前

用药后

研究组

60

64.23±5.29

73.27±6.15

17.22±2.46

13.45±2.11

对照组

60

64.18±5.36

68.42±5.63

17.38±2.32

15.63±2.34

t值


0.051

4.505

0.366

5.359

P值


0.959

0.000

0.714

0.000

2.4 临床疗效评估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要高于80.00%的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有效率(%)

研究组

60

39(65.00)

18(30.00)

3(3.33)

57(95.00)

对照组

60

25(41.67)

23(38.33)

12(20.00)

48(80.00)

χ2值





6.171

P值





0.012

2.5 不良事件评估

研究组3.33%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16.67%更低(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

组别

例数

骨骼肌及关节异常

神经系统

异常

胃肠道

反应

皮肤反

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

60

0(0.00)

0(0.00)

1(1.67)

1(1.67)

2(3.33)

对照组

60

1(1.67)

2(3.33)

4(6.67)

3(5.00)

10(16.67)

χ2值






5.925

P值






0.014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会使患者机体动脉血管硬化,缩小管腔,导致血管弹性消失,会使冠状动脉、主动脉及脑动脉被累及,因此动脉硬化很容易致使心脑血管疾病。为对动脉粥样硬化行良好控制,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常以降脂药物阻碍脂质沉积,导致加重血管狭窄,稳定斑块预防阻塞血管引发不良反应[5]

阿司匹林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常见于临床中,阿司匹林在常规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药理机制是经给予口服用药后,其有效成分可良好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并在此期间干扰正常生成前列腺素,进而形成抗血小板的良好聚集[6]。使用阿司匹林药物治疗,还可良好控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栓形成风险。而瑞舒伐他汀药物常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该药物是经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提高患者细胞表面的肝蛋白胆固醇受体数量,增强肝脏分解与摄取蛋白胆固醇,进而将降胆固醇作用充分发挥出来[7]。近几年,随着瑞舒伐他汀治疗不断普及,人们开始重点关注瑞舒伐他汀药物的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主要体现在抗血栓、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方面。

瑞舒伐他汀进入人体后,可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实现抗炎的效果。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常有脂质沉积出现在血管内,用药后会明显减少脂质沉积。除此之外,瑞舒伐他汀还可缓解炎性反应,为治疗疾病奠定坚实基础。相关研究[8]表明,金属蛋白酶可于动脉斑块形成作用,促进斑块破裂,瑞舒伐他汀可抑制该过程,稳定斑块,对病情发展行良好抑制。在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核转录因子有所参与,使用瑞舒伐他汀后,会导致因子的表达受阻,实现缓解病情的作用。瑞舒伐他汀的药理作用还包括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相关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损伤血管内皮的概率较高,该损伤情况会依赖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于血管内皮产生作用,可使细胞增殖,舒张血管平滑肌,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瑞舒伐他汀舒缓血管内皮功能的效果会直接关系到增加机体物质含量和激活一氧化氮。瑞舒伐他汀可对异戊二烯化功能及视紫质重组蛋白行有效抑制,保证患者预后效果

[9]。瑞舒伐他汀还有着抗血栓的药理作用,有研究结果[10]显示,血栓的形成会直接关系到沉积血管内皮脂质。基于该因素的影响,会逐渐形成血栓,阻塞动脉血流,导致心肌供血不足。若长时间未实行有效救治,会逐渐加重病情,情况严重的条件下还会引发猝死。瑞舒伐他汀于人体发生作用后,所实现的作用为抗血小板,可抑制血栓形成,减轻血管内皮脂质沉积,提升治疗效果,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猝死率。近几年,随着居民饮食习惯不断改善,开始明显提升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11]。若未尽早救治,很容易引发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炎性反应还会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提高血栓形成率。瑞舒伐他汀还有着抗炎的作用,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时可获取显著效果[12]。用药后患者会明显改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三酰甘油水平,逐渐恢复正常血脂,促进提升临床疗效。本次试验结果显示,完成用药后,研究组比对照组的LDL-C、TC及TG水平更稳定,颈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水平更优,SOD活性及治疗有效率更高,MDA含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可见,瑞舒伐他汀虽与阿司匹林肠溶片有着相似的药理作用,但两种药物有着不同的药理机制,瑞舒伐他汀药物可发挥出更显著的药理作用,能够保证安全治疗,减少颈动脉斑块,缓解炎性反应,稳定血脂水平,提升预后效果,对血管的内皮细胞进行良好保护。

综上所述,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实行瑞舒伐他汀治疗,可改善患者自由基变化情况,维持稳定的血脂指标,预防不良反应,临床实践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吴进华. 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 2(3):243-244.

[2]徐朝芬. 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69):144-144.

[3]鞠衍松, 赵新玲, 张大卫. 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调脂,非调脂作用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逆转作用和安全性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20, 15(1):122-123.

[4]王燕美,郭小娇,洪晓娥. 瑞舒伐他汀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 13(34):21-23.

[5]姚丽娜, 李美杰, 王艳珍,等.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 16(24):142-145.

[6]冯娟. 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 北方药学, 2018, 15(3):24-25.

[7]徐海涛, 潘永亮, 李旭荣,等. 瑞舒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和药理作用[J]. 医学美学美容, 2019, 28(1):81-81.

[8]周慧芳. 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的调节作用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炎性反应的效果[J]. 当代临床医刊, 2018, 31(3):39-40.

[9]肖新怀, 徐米清, 方燕龄,等. 丹红注射液联合瑞舒伐他汀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 25(20):3396-3400.

[10]邓建松, 袁晓冬, 刘志高. 中国产与进口瑞舒伐他汀治疗对高龄糖尿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 39(12):2873-2876.

[11]张秋霞. 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及阿托伐他汀应用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效果差异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 40(8):75-76.

[12]徐虹, 赵伟. 氨氯地平 瑞舒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压 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 2019, 48(21):53-55.